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但自信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一部分特殊学生基础差、习惯不好、学习意识很“懒”,但最可怕的是从他们口中说出“我不是读书的料,我是班里最差的学生”,这说明他们缺乏的是勇气和信心。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活他们的“懒”意识,拨动这些学生心灵深处那根独特的弦,挖掘他们的潜能。
二、背景
如今,在教师的交流中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懒生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的确近几年,随着市区重点初中办学规模的扩大,“择校热”中的优质生源流失严重,继而引发农村初中学生生源差,班级里出现一部分学生读书漫无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上松松垮垮,敷衍应付,毫无上进心,非常“懒”。再加上有师资的流失,引进新毕业教师比较多,缺乏教学经验。一学期下来,学生对物理的印象是看书、读书、练习、讲答案。不言而喻,学生对这样的物理课提不起兴趣。
三、案例
我于2013中途接手初二(3)班的物理教学,该班的物理成绩位于年级下游。刚开始,我对这个班的情况不太了解,大多数学生都叫不出他们的名字。在办公室里,老师们谈论最多的是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他们经常谈论的是二(3)班××(以下简称小z)。一天,语文老师说:“小z从不做作业。”数学老师接着说:“可不是,小z不但不完成作业,而且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刚刚下课的英语老师气呼呼地说:“真是气死我了,我教书这些年来,还从没见过像小z这样的‘懒’学生,课堂上懒得动口、动手、动脑,一下课就来劲了。今天又被我逮到课堂作业没做。”话刚说完,我看到一个垂头丧气的男生(个挺高的)畏畏缩缩地跟在英语老师的后面,自然避免不了英语老师和其他老师劈头盖脸的奚落。事后,年级组长开玩笑地说:“徐老师,真不敢相信竟然有学生敢不做你的作业?”其他老师也跟着说:“可不是,像小z这样的学生(以‘懒’出名),神仙也治不好。”英语老师余气未消地说。
这不得不引起我对小z同学的关注。通过观察和调查,我发现他确实是一个很“懒”的学生,如:物理作业只做过一次,而且是没抄题目;上课有玩弄钢笔、尺、橡皮等文具用品的小动作;课上从来没有抬头看过黑板,视线没有与我对视过,但他很聪明。
四、原因分析
在我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谈话中了解到小z刚进初中时学习热情挺高的,之所以造成现在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由于小z好动、好玩,虽大事没有,但小错不断,因此经常受各科老师的批评,极少受到表扬。
二是缺乏明确长远的学习动机,怕苦畏难,在功课测验中,成绩在班里总是倒数几名,特别是英语总垫底,对他的打击很大。
三是部分任课老师经常将其他学生的长处跟小z相比,且时常在师生的谈话中流露出对他的失望,长此以往,他就开始自暴自弃。
五、对策和方案
经过思考和探索,我充分认识到,要改变小z的现状,关键应从树立他的自信心开始,改变他在老师和学生心中的形象,让他有被重视的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改变整个班级的形象。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挖掘他的“闪光点”,给他尽可能多的鼓励和表扬,让他的自信在活动中得以巩固。一年多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我的这一尝试——激活“懒”意识,重新点燃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潜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下面,我将抓住初中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现通过几个片段说明问题解决的几种对策。
片段一:
在学习“压强计算”这部分内容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困惑,但小z好像入门了。有一天,二(3)班小a同学到办公室问我有关压强的题目,我没有跟他解释,而是说:“你去问小z吧,他肯定会。”两节课后,小a拿着答案让我看:“老师,你看对吗?”“嗯,方法很独特,怎么做出来的?”“小z教我的,开始他不会,我就说:‘老师让我问你的,老师说你肯定会的。’当时我看见他的表情很复杂,他略一迟疑,思考了半天也没有考虑出来,后来他和班里其他几位同学讨论出来的。”我又说:“回去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放学后,小a又拿着另一种做法的答案来了。我看后说:“确实不错,妙极了。”她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其实这是我和小z讨论出来的。”我说:“这很好,学习最怕不求甚解!”
第二天上课,我不但在初二(3)班表扬了小z同学爱动脑、乐于帮助同学解决难题、方法独特等,而且在其他班上也大力宣传。我发现凡是认识小z的学生都表现半信半疑的样子,随后又陷入深思……这件事不免传到他的耳朵里。此后,我上物理课时就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课上变得遵守纪律了,并且偶尔要回答问题,每次回答时我都鼓励他,只要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
片段二: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在讲完浮力的知识后,我有意识地触摸小z的“懒”意识,我设置以下问题:在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中,使用天平测质量时要先调节天平平衡,还要加减砝码、移动游碼;要测量容器的质量、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液体的体积……做这些,你是否感到太麻烦?“是,如果能一步解决最好。”小z插嘴。“你能否想出测液体密度的‘懒’方法呢?”同学们听到“懒”字就哈哈大笑,朝着小z所坐的方向看去。我说:“每个人都在想如何少走几步路,少用几分力气,这看上去是‘懒人’的意识,但从创造的角度看寻找捷径,实施创新,提高效率的积极思维,是很好的。”话刚说完,小z抬起头来看着我,而其他同学都低着头。我就让他起来回答,便说:“相信你能行的。”他立即就把答案说出来了。
片段三:
有一次,我正准备《导体和绝缘体》这节课的实验而伤脑筋时,碰巧发现小z同学在用带“高压电”的玩具搞恶作剧。这个玩具不就是可以用来演示空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导体的仪器?于是,我就把课堂中的一段时间留给他。上课时,我演示烧红的玻璃能导电的实验,得出“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导体”这一结论。紧接着我问:“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能说明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导体?”话音刚落,小z回答道:“高压电能把空气电离,使空气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接着我请小z和另一位同学上台演示“人工闪电”(“人工闪电”就是小z和他的同学在废电器堆中找出的电子打火器,加上一个6V的电源制成的)。顿时,教师里鸦雀无声,学生的目光都盯在这两位同学身上。当空气被电离产生一道道“闪电”时,教室里突然响起一阵掌声。这时,我趁势表扬了他们,并且宣布两位同学是我们班的“小发明家”。此时我观察到小z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另外在教学中像小z的这样“懒”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惧情绪,影响教学效果。而一个小实验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增强。例如:小实验“筷子提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通过小实验启发“懒”学生感知问题的答案,胜过反复说教。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做“用弹簧测力计测头发能承受最大拉力”实验,平时像小z一样的“懒”学生立即有自信了,因为他们有“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征,好像此时在同学们面前能抬起头了。没过多久我发现小z第一个把实验做完了,实验结果很真实。在此过程中我观察发现小z头脑灵活,向前面的女生借了一根长头发,而且手很灵巧,头发打结很快,所以实验很快做完了。我对他说:“手脚利索,老师真的不如你,也要向你学习。”
片段四:
经过调査,课堂上进行单调的学科教学大约25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听课出现疲劳(特别是复习课),如老师这时来点“题外话”,比如复习浮力知识,有这样一道题:中国改装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出海试航,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航行时,它所受的浮力?摇?摇 ?摇?摇它的总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它排开水的体积?摇?摇 ?摇?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知识点讲完后,我话锋一转,转到有关“航母战斗群作用”的社会热点问题时,全班同学都蠢蠢欲动,好像都想说点什么。此时“懒”小z激动地说:“要解决‘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离不开航母战斗群,中国人一定要多造几艘航母来增强国力。”话音刚落,班级一群“懒”人和小z激烈讨论有关“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的现状,整个课堂动能极剧增加,一群“懒”人细胞被激活,同时我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国情感。又如:估算人体密度时,“题外话”提到一句广告语“女人是水做的”;估计正式比赛篮球框架高度时,“题外话”提到姚明身高等。还可以穿插故事、笑话、社会热点、科技前言、人文知识等调节剂,激活学生的“懒”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挖掘他们的潜质。
六、成果和收获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令我惊喜的是:有一次,我布置了3张试卷,要求学生一周内完成,可小z却在第二天,拿着3张做完的试卷,要我给他看看对不对。小z同学的自信心有了明显增强,不管是做题还是做实验都更细致认真,慢慢地物理成绩名列班级前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小制作很多,如自制潜望镜、自制密度计、自制潜水艇、自制指南针、小孔成像等。
记得这个学期开学不久,二(3)班的英语老师冲我开玩笑地说:“(3)班的小z同学甚至整个班级好像重新投了胎似的,人完全变了一个样!你功不可没!”
七、反思和讨论
由此,我有了以下教学反思,望和同行们分享。
第一,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泄气的话,不能流露出对学生丧失信心的情感,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讲课要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动人心弦,这样能让学生产生敬仰之心,心情舒畅,乐于学习,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第二,学生自信心的树立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教师的表扬不能仅仅憑空洞的语言,而需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与才能。在学生疲倦时及时鼓励,在学生迷惘时及时引领,在学生懒惰时及时唤醒。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获得自信。
第三,教师应重视为某些有特长的学生(像小z)提供展现个性才华的平台,这对一个学生乃至整个班级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物理小实验实现赏识学生,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四,在学习新章节时,第一节课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往往能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一个新起点。
第五,在实践中我发现,电学内容对女同学的吸引力远不及男同学。的确,通过电学的教学,可以让一批聪明的“物理困难户”脱贫。但从整个班级看,仍有一批学生物理学科成绩令人担忧。因此,要让全体学生(特别那些“懒”学生)对物理保持长久兴趣,进而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及时的评价措施,还必须注重转化学生的思想,即“攻心为上”。
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但自信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一部分特殊学生基础差、习惯不好、学习意识很“懒”,但最可怕的是从他们口中说出“我不是读书的料,我是班里最差的学生”,这说明他们缺乏的是勇气和信心。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活他们的“懒”意识,拨动这些学生心灵深处那根独特的弦,挖掘他们的潜能。
二、背景
如今,在教师的交流中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懒生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的确近几年,随着市区重点初中办学规模的扩大,“择校热”中的优质生源流失严重,继而引发农村初中学生生源差,班级里出现一部分学生读书漫无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上松松垮垮,敷衍应付,毫无上进心,非常“懒”。再加上有师资的流失,引进新毕业教师比较多,缺乏教学经验。一学期下来,学生对物理的印象是看书、读书、练习、讲答案。不言而喻,学生对这样的物理课提不起兴趣。
三、案例
我于2013中途接手初二(3)班的物理教学,该班的物理成绩位于年级下游。刚开始,我对这个班的情况不太了解,大多数学生都叫不出他们的名字。在办公室里,老师们谈论最多的是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他们经常谈论的是二(3)班××(以下简称小z)。一天,语文老师说:“小z从不做作业。”数学老师接着说:“可不是,小z不但不完成作业,而且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刚刚下课的英语老师气呼呼地说:“真是气死我了,我教书这些年来,还从没见过像小z这样的‘懒’学生,课堂上懒得动口、动手、动脑,一下课就来劲了。今天又被我逮到课堂作业没做。”话刚说完,我看到一个垂头丧气的男生(个挺高的)畏畏缩缩地跟在英语老师的后面,自然避免不了英语老师和其他老师劈头盖脸的奚落。事后,年级组长开玩笑地说:“徐老师,真不敢相信竟然有学生敢不做你的作业?”其他老师也跟着说:“可不是,像小z这样的学生(以‘懒’出名),神仙也治不好。”英语老师余气未消地说。
这不得不引起我对小z同学的关注。通过观察和调查,我发现他确实是一个很“懒”的学生,如:物理作业只做过一次,而且是没抄题目;上课有玩弄钢笔、尺、橡皮等文具用品的小动作;课上从来没有抬头看过黑板,视线没有与我对视过,但他很聪明。
四、原因分析
在我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谈话中了解到小z刚进初中时学习热情挺高的,之所以造成现在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由于小z好动、好玩,虽大事没有,但小错不断,因此经常受各科老师的批评,极少受到表扬。
二是缺乏明确长远的学习动机,怕苦畏难,在功课测验中,成绩在班里总是倒数几名,特别是英语总垫底,对他的打击很大。
三是部分任课老师经常将其他学生的长处跟小z相比,且时常在师生的谈话中流露出对他的失望,长此以往,他就开始自暴自弃。
五、对策和方案
经过思考和探索,我充分认识到,要改变小z的现状,关键应从树立他的自信心开始,改变他在老师和学生心中的形象,让他有被重视的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改变整个班级的形象。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挖掘他的“闪光点”,给他尽可能多的鼓励和表扬,让他的自信在活动中得以巩固。一年多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我的这一尝试——激活“懒”意识,重新点燃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潜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下面,我将抓住初中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现通过几个片段说明问题解决的几种对策。
片段一:
在学习“压强计算”这部分内容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困惑,但小z好像入门了。有一天,二(3)班小a同学到办公室问我有关压强的题目,我没有跟他解释,而是说:“你去问小z吧,他肯定会。”两节课后,小a拿着答案让我看:“老师,你看对吗?”“嗯,方法很独特,怎么做出来的?”“小z教我的,开始他不会,我就说:‘老师让我问你的,老师说你肯定会的。’当时我看见他的表情很复杂,他略一迟疑,思考了半天也没有考虑出来,后来他和班里其他几位同学讨论出来的。”我又说:“回去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放学后,小a又拿着另一种做法的答案来了。我看后说:“确实不错,妙极了。”她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其实这是我和小z讨论出来的。”我说:“这很好,学习最怕不求甚解!”
第二天上课,我不但在初二(3)班表扬了小z同学爱动脑、乐于帮助同学解决难题、方法独特等,而且在其他班上也大力宣传。我发现凡是认识小z的学生都表现半信半疑的样子,随后又陷入深思……这件事不免传到他的耳朵里。此后,我上物理课时就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课上变得遵守纪律了,并且偶尔要回答问题,每次回答时我都鼓励他,只要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
片段二: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在讲完浮力的知识后,我有意识地触摸小z的“懒”意识,我设置以下问题:在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中,使用天平测质量时要先调节天平平衡,还要加减砝码、移动游碼;要测量容器的质量、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液体的体积……做这些,你是否感到太麻烦?“是,如果能一步解决最好。”小z插嘴。“你能否想出测液体密度的‘懒’方法呢?”同学们听到“懒”字就哈哈大笑,朝着小z所坐的方向看去。我说:“每个人都在想如何少走几步路,少用几分力气,这看上去是‘懒人’的意识,但从创造的角度看寻找捷径,实施创新,提高效率的积极思维,是很好的。”话刚说完,小z抬起头来看着我,而其他同学都低着头。我就让他起来回答,便说:“相信你能行的。”他立即就把答案说出来了。
片段三:
有一次,我正准备《导体和绝缘体》这节课的实验而伤脑筋时,碰巧发现小z同学在用带“高压电”的玩具搞恶作剧。这个玩具不就是可以用来演示空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导体的仪器?于是,我就把课堂中的一段时间留给他。上课时,我演示烧红的玻璃能导电的实验,得出“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导体”这一结论。紧接着我问:“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能说明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导体?”话音刚落,小z回答道:“高压电能把空气电离,使空气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接着我请小z和另一位同学上台演示“人工闪电”(“人工闪电”就是小z和他的同学在废电器堆中找出的电子打火器,加上一个6V的电源制成的)。顿时,教师里鸦雀无声,学生的目光都盯在这两位同学身上。当空气被电离产生一道道“闪电”时,教室里突然响起一阵掌声。这时,我趁势表扬了他们,并且宣布两位同学是我们班的“小发明家”。此时我观察到小z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另外在教学中像小z的这样“懒”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惧情绪,影响教学效果。而一个小实验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增强。例如:小实验“筷子提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通过小实验启发“懒”学生感知问题的答案,胜过反复说教。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做“用弹簧测力计测头发能承受最大拉力”实验,平时像小z一样的“懒”学生立即有自信了,因为他们有“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征,好像此时在同学们面前能抬起头了。没过多久我发现小z第一个把实验做完了,实验结果很真实。在此过程中我观察发现小z头脑灵活,向前面的女生借了一根长头发,而且手很灵巧,头发打结很快,所以实验很快做完了。我对他说:“手脚利索,老师真的不如你,也要向你学习。”
片段四:
经过调査,课堂上进行单调的学科教学大约25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听课出现疲劳(特别是复习课),如老师这时来点“题外话”,比如复习浮力知识,有这样一道题:中国改装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出海试航,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航行时,它所受的浮力?摇?摇 ?摇?摇它的总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它排开水的体积?摇?摇 ?摇?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知识点讲完后,我话锋一转,转到有关“航母战斗群作用”的社会热点问题时,全班同学都蠢蠢欲动,好像都想说点什么。此时“懒”小z激动地说:“要解决‘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离不开航母战斗群,中国人一定要多造几艘航母来增强国力。”话音刚落,班级一群“懒”人和小z激烈讨论有关“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的现状,整个课堂动能极剧增加,一群“懒”人细胞被激活,同时我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国情感。又如:估算人体密度时,“题外话”提到一句广告语“女人是水做的”;估计正式比赛篮球框架高度时,“题外话”提到姚明身高等。还可以穿插故事、笑话、社会热点、科技前言、人文知识等调节剂,激活学生的“懒”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挖掘他们的潜质。
六、成果和收获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令我惊喜的是:有一次,我布置了3张试卷,要求学生一周内完成,可小z却在第二天,拿着3张做完的试卷,要我给他看看对不对。小z同学的自信心有了明显增强,不管是做题还是做实验都更细致认真,慢慢地物理成绩名列班级前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小制作很多,如自制潜望镜、自制密度计、自制潜水艇、自制指南针、小孔成像等。
记得这个学期开学不久,二(3)班的英语老师冲我开玩笑地说:“(3)班的小z同学甚至整个班级好像重新投了胎似的,人完全变了一个样!你功不可没!”
七、反思和讨论
由此,我有了以下教学反思,望和同行们分享。
第一,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泄气的话,不能流露出对学生丧失信心的情感,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讲课要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动人心弦,这样能让学生产生敬仰之心,心情舒畅,乐于学习,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第二,学生自信心的树立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教师的表扬不能仅仅憑空洞的语言,而需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与才能。在学生疲倦时及时鼓励,在学生迷惘时及时引领,在学生懒惰时及时唤醒。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获得自信。
第三,教师应重视为某些有特长的学生(像小z)提供展现个性才华的平台,这对一个学生乃至整个班级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物理小实验实现赏识学生,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四,在学习新章节时,第一节课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往往能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一个新起点。
第五,在实践中我发现,电学内容对女同学的吸引力远不及男同学。的确,通过电学的教学,可以让一批聪明的“物理困难户”脱贫。但从整个班级看,仍有一批学生物理学科成绩令人担忧。因此,要让全体学生(特别那些“懒”学生)对物理保持长久兴趣,进而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及时的评价措施,还必须注重转化学生的思想,即“攻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