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教师指导数学阅读的三种方法,并提供了三种培养数学阅读习惯的途径。
  关键词:探究式阅读;练写结合;期待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65-1
  数学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是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指出,应提倡阅读自学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自学。现将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一、指导阅读方法,提高理解能力
  数学阅读是以数学材料或问题为切入点,以数学思维为基础,以数学知识点关联为纽带,用数学的方法和观念来认识、理解、汲取知识,感受数学文化的一种学习活动。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数学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恰当,关系到阅读理解的效率。良好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当怎样”、“怎解决”获得清晰的认识。
  1.改“吸收式阅读”为“探究式阅读”
  数学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改变吸收式阅读,逐步过渡到探究式阅读——即不只是通过阅读直接接受结论,而是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通过主动加工发现结论进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三步一回头”,及时“纵向”深入思考,不断提出“是不是”、“如果是”、“可能是”等假设,不斷挖掘数学语言中的隐含条件,拓展自己的思维,扩大自己的视野。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如下题目:已知x=0是一元二次方程(m-2)x2 mx m2-4=0的根,求m的值。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方程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吗?如果把条件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去掉,结果又会是什么呢?等等,促使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条件中的数学语言意义,不断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2.改“静静聆听者”为“主动记录者”
  有句话说得好:“听,忘记了;说,记住了;做,理解了。”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为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聆听者。做笔记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三集”,让学生数学阅读取得实效。首先建立“纠错集”,记录下阅读过程中典型的失误、错误,实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之效果;其次建立“疑问集”,记录阅读过程中的迷惘、不解,确保解决问题的指向性和目标性;最后建立“火花集”,阅读过程中思想的昙花一现、灵感凸显,都是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我们认为,做好“三集”的过程,就是学生数学阅读由“厚”到“薄”的过程。
  3.改“一目十行式”为“斟字酌句式”
  数学语言具有严谨、简洁、无歧义的特点,这无形中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对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作图语言)的仔细推敲,也是数学阅读的关键。要让学生通过推敲数学语言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真正洞察数学语言的要义。例如“有且只有”是数学语言中常出现的一个词,其中的“有”是说肯定是有,是事物的存在性;其中“只有”是说不会多,就这么些,是事物的唯一性。因此,在阅读直线的性质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时,就必须仔细推敲其涵义:经过两点肯定有一条直线,不会没有;但只有一条,不会有两条、三条甚至更多。
  二、培养阅读习惯,增强自控能力
  数学阅读的本质是一种自主学习。一些学生在阅读方面的障碍并不是智力因素引起,而是阅读意识和自控能力方面出现了偏差。事实上,当学生真正建立一种超越表层兴趣的阅读观,基于学习的不同需求而发自内心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时,数学阅读教学的效果才会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1.自觉阅读:预习阅读与温习阅读双管齐下
  自觉阅读,是主题从无意投入逐渐变为有意投入的过程,它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得与理解信息的心态,调动起深层次的理性思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课前预习阅读和课后温习阅读入手。恰当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带着预习时的问题听课,效果会更好。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课后及时温习阅读,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促进知识系统化,而且会帮助学生对亲身经历的数学阅读活动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客观的自身归因。
  2.练写结合:巩固练习与动手操作齐头并进
  解题联系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必要途径,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习更加离不开练习,数学练习,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经初步理解的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一过程既是知识的重现,更是知识的升华,既是静态的知识结构的重组,更是动态的数学能力的夯实。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现行的人教版数学教材是综合型的,知识、阅读和写作三位一体,有可能的话,教师可以在讲读案例的同时,让学生对照案例进行仿写训练,通过阅读与写作加深对知识模块的理解。
  3.期待成功:挑战困难与树立信心一石二鸟
  期待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希望学生变得更好的一种美好愿望。期望会让学生倍感温馨、倍感信任,可以说学生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信心。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必须是出自内心的、适可而止的、持之以恒的,同时还付诸实际行动的,这样才有利于学数学阅读产生成功的期望,制定并完成学习计划,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
  如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递进式的教学,设计难度和层次不同的问题,孤立学生勇于闯关。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中,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 3x 1=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②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 3x 1=0有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③若关于x的方程ax2 3x 1=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④若关于x的方程ax2 3x 1=0有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在阅读中比较,在比较中阅读,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增强,挑战任务的斗志昂扬。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如何在课堂习题教学中形成反思氛围,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可以很好的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现如今物理习题教学的一大趋势。在如今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反思能力较差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方法和学生自身做题习惯都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 反思能力 培养策略  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
摘要:高中历史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对于过去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是对学生素质方面进行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本文通过对知识迁移理论的分析,因而探讨出其在高中历史复习下的应用。  关键词:知识迁移理论;高中历史;复习;应用  一、 知识迁移理论  (一) 基本概念  知识迁移理论是指教师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由旧知识去
二次函数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重点、难点和考点。但结合学生平时对二次函数练习题的作答以及在中考中对二次函数相关题目的应试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对二次函数的教学要点还没有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这其中的因素较多,为了有效的提升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能力,我们有必要梳理二次函数的教学要点,采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二次函數。  一、引导学生正确理
《红豆词》本是出现在曹雪芹先生所著的《红楼梦》中的一首诗词,在这首词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上世纪30年代,刘雪庵为《红豆词》谱曲。如今,此曲成为各大音乐
摘 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思路。本文从高中化学解题方法以及能力培养入手,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化学;解题;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70-01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