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背景
在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只是一味地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教材内容和教师决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出现了“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而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能不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中吸取“营养”,挖掘体育素材,为学生的健康水平不断创新,使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任何一项运动都来源于生活,有的经过了加工与发展,有的则是经过了前人的创新与改革。我在上初一跳高课时,将学生课间常玩的“跳皮筋”方法与跳高技术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跳皮筋运动中发现问题,在运动体验中分析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中解决问题,最终达成教学目标。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该上课了,当体委集合完毕,我跟往常一样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但没有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平常课间喜欢什么活动呀?”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说打乒乓球、踢足球的,也有说跳绳、踢毽子的,还有许多女同学回答为跳皮筋。
师:“女同学玩的跳皮筋,你们男子汉会玩吗?”
男生齐吼:“会!”惹来全班一阵大笑。
师:“既然同学们都爱玩跳皮筋,今天我们就先安排跳皮筋比赛。但今天的跳法跟同学们课间玩的规则不同,今天的比赛规则为:规则一,不限姿势跳,跳得高的同学胜出;规则二,皮筋高度由低到高增加,每跳一轮高度增加一次,各组由组长负责升高皮筋高度;规则三,每一轮失败的同学,将被淘汰出局,不再参加后面的高度比赛。最后看哪组同学跳得高度最高。”
生 :“好!”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道。
活动开始,学生有序地组织着,我适时参与学生的游戏中并观察到:学生有双脚跳的,有单脚跳的,有向上跳的,也有向前冲的,跨过去的与没跨过的,千姿百态,练习场面非常热闹。随着高度的增加、难度的加大,学生失败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单脚跳的优势逐渐显现,这时,我及时地叫停。
老师对着那些被淘汰出局的人说:“随着高度的增加,能跳过的人越来越少,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学生有的说个子高,有的说腿有劲,有的说技术好……
其中一个同学补充道:“跳过去的同学好多都是单脚跳的。”
师:“好,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希望你们从中能发现些什么。”我暂停了学生的回答,请出我刚才观察比较接近跨越式跳高动作的李同学来表演跳皮筋。等李同学表演完毕,我鼓掌表示肯定的同时说道:“刚才那位李同学采取的方法非常好,他的方法类似于我们的跨越式跳高方法,今天我们就学一学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跨越式跳高是我们跳高中最基本的跳高方法之一,要想跳得更高,就要掌握正确的跳高方法,单脚起跳是跳高的最基本的方法。”然后宣布本课教学目标和任务。
随着练习的进一步深入,我提出了学习的目标和重难点。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与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与领悟,逐步提高技能,学生兴趣骤升。按计划,在学生基本掌握跳高动作后,我要求学生逐一表演。同学们个个胸有成竹,跳得是那么的自信,动作变得那么的自然。通过跳皮筋的引导,同学们对跳高的兴趣大增,并不断在上升的高度中体会战胜自我的乐趣。
三、课后反思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认识新的事物,并把所学的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如果教师善于发现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在教学中充分加以运用,使学生通过原有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得出新的知识与经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与学习兴趣的激发,更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在学生生活中,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大都来自民间体育游戏,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几乎所有学生百玩不厌。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将其纳入课堂,必将极大地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们将学生课间活动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并适当加以改造,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见到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没有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练得积极。通过这节跳高课的教学,我认为体育课应该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以利于学生的“乐学”“乐练”为出发点,从学生生活中挖掘体育素材,结合课程目标进行适当改造,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课内课外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八卦洲中桥中学)
在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只是一味地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教材内容和教师决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出现了“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而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能不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中吸取“营养”,挖掘体育素材,为学生的健康水平不断创新,使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任何一项运动都来源于生活,有的经过了加工与发展,有的则是经过了前人的创新与改革。我在上初一跳高课时,将学生课间常玩的“跳皮筋”方法与跳高技术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跳皮筋运动中发现问题,在运动体验中分析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中解决问题,最终达成教学目标。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该上课了,当体委集合完毕,我跟往常一样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但没有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平常课间喜欢什么活动呀?”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说打乒乓球、踢足球的,也有说跳绳、踢毽子的,还有许多女同学回答为跳皮筋。
师:“女同学玩的跳皮筋,你们男子汉会玩吗?”
男生齐吼:“会!”惹来全班一阵大笑。
师:“既然同学们都爱玩跳皮筋,今天我们就先安排跳皮筋比赛。但今天的跳法跟同学们课间玩的规则不同,今天的比赛规则为:规则一,不限姿势跳,跳得高的同学胜出;规则二,皮筋高度由低到高增加,每跳一轮高度增加一次,各组由组长负责升高皮筋高度;规则三,每一轮失败的同学,将被淘汰出局,不再参加后面的高度比赛。最后看哪组同学跳得高度最高。”
生 :“好!”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道。
活动开始,学生有序地组织着,我适时参与学生的游戏中并观察到:学生有双脚跳的,有单脚跳的,有向上跳的,也有向前冲的,跨过去的与没跨过的,千姿百态,练习场面非常热闹。随着高度的增加、难度的加大,学生失败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单脚跳的优势逐渐显现,这时,我及时地叫停。
老师对着那些被淘汰出局的人说:“随着高度的增加,能跳过的人越来越少,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学生有的说个子高,有的说腿有劲,有的说技术好……
其中一个同学补充道:“跳过去的同学好多都是单脚跳的。”
师:“好,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希望你们从中能发现些什么。”我暂停了学生的回答,请出我刚才观察比较接近跨越式跳高动作的李同学来表演跳皮筋。等李同学表演完毕,我鼓掌表示肯定的同时说道:“刚才那位李同学采取的方法非常好,他的方法类似于我们的跨越式跳高方法,今天我们就学一学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跨越式跳高是我们跳高中最基本的跳高方法之一,要想跳得更高,就要掌握正确的跳高方法,单脚起跳是跳高的最基本的方法。”然后宣布本课教学目标和任务。
随着练习的进一步深入,我提出了学习的目标和重难点。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与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与领悟,逐步提高技能,学生兴趣骤升。按计划,在学生基本掌握跳高动作后,我要求学生逐一表演。同学们个个胸有成竹,跳得是那么的自信,动作变得那么的自然。通过跳皮筋的引导,同学们对跳高的兴趣大增,并不断在上升的高度中体会战胜自我的乐趣。
三、课后反思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认识新的事物,并把所学的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如果教师善于发现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在教学中充分加以运用,使学生通过原有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得出新的知识与经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与学习兴趣的激发,更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在学生生活中,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大都来自民间体育游戏,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几乎所有学生百玩不厌。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将其纳入课堂,必将极大地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们将学生课间活动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并适当加以改造,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见到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没有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练得积极。通过这节跳高课的教学,我认为体育课应该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以利于学生的“乐学”“乐练”为出发点,从学生生活中挖掘体育素材,结合课程目标进行适当改造,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课内课外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八卦洲中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