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fhm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 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教育促进思想道德素质
  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是依靠音乐对人思想感情激起的强烈共鸣潜移默化地产生教育作用,使学生形成对美好,崇高的境界作为追求向往的目标,而追求美的目标必然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形成和行为规范。
  古代哲学家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说过“移风易俗,莫过于善”。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 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 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 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乐教育促进情意素质
  爱因斯坦 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音乐能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人格更加完善,相互关系更加和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但我们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正如贝多芬的慢板乐章使人进入沉思,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则令人迈起轻松的舞步,每一个优美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而高尚的灵魂使人在困难面前增添勇气,在痛苦中变得坚强,激发人们对美好的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
  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 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能表演 出色,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 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 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音乐教育促进智能素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 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 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 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 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 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在 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 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 ,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四、音乐教育促进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可以使人愉悦的心情得以升华,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感,也可以使不良的情绪得到宣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各种音乐医治好了许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使环境与音乐融为一体。因此,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 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跳健美舞,做健美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中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 和锻炼。另外,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 是大合唱,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 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五、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感染受教育者,发展他们的美感和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生活习惯,促进他们的智力和身体健康发展。重视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音乐是人生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溶炉”。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来说不仅仅是教会他们唱一首歌,而是利用这些高尚优美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表现音乐。音乐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素质,美的感染。音乐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促进人向完美发展,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素质教育。也只有在"科技兴国"的指引下,大刀阔斧地进行基础教育改革,迅速果断地将"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才能努力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前进步伐。音乐教育除了自身所固有的教育教化功能外,还和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作者单位:磐石市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院校的美育工作。以X高校中国古典艺术与审美公共教育选修课为例,探索出高校通识美育课程的当下化转型方案:在学校的通识课建设维度,应突出“大美育”理念,优化课程顶层设计;在具体的课程模式创新维度,应努力使教学模式灵活化、古典审美当下化、管理模式自主化。  关键词:通识教育;美育课程;人文素养;创新路径  注:本文系2021年度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重点课题“融媒体时代
期刊
陈鹤琴先生说:“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的接触.可由节奏的美,使肉体和精神共感,而表现节度的行动;由和声的美,使人感到调和统一.而养成调和性;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而养成统一性,因此,我们要凭着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儿童生活里面去,使儿童无论在工作,游戏和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使儿童生活音乐化”.因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注意“活动型”“创造型”,让幼
期刊
导读: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如能以好伙伴的身份和幼儿对话,以亲切鼓励的方式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画,说出自己的想法,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增强幼儿绘画的信心。从而激发幼儿自身的潜能,唤起幼儿多元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记得在一次大班的美术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画“春天多美好”,想让幼儿在纸上画出春天的美丽,并为日后的绘画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开始了,我先让孩子们看了示范画,并且做了明确的示范和说明,紧接着
期刊
一、让幼儿置身于艺术化的生活中,感受生活化的音乐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抽象的美丽,我们一定要把握住音乐的作用,把握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这样的音乐才有它的生命力,才会是孩子们真正喜欢的音乐。音乐包含了生活中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事物,让孩子们置身在富有生活情趣的音乐中,感受生活化的音乐,享受艺术化的生活。如律动《爬楼梯》,幼儿随着音乐做爬楼梯的动作,教师的琴声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幼儿也要随节奏忽快忽慢
期刊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幼儿天性喜欢快乐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
期刊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个性的发展,而对孩子来说,能吸引眼球的也就是最喜欢的,孩子从小就喜欢颜色艳丽的东西,而到了上幼儿园时,他们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美术活动上了,因为美术可以让孩子们心情愉悦起来,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自由地表达观点,抒发自己的内心思想。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它对幼儿的发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
期刊
什么是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造型手法多种多样;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既包括两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的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包括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视觉艺术形式。  在幼儿园里,视觉艺术主要表现形式有绘画、折纸、泥工、手工作品等。那么,如何利用视觉艺术这一手段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发挥每个幼儿的能
期刊
幼儿园艺术教育是融多种艺术门类为一本,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的教育。它能够丰富幼儿童年生活;能怡情养性、优化其精神世界;能够使幼儿继承优秀艺术文化,提高其艺术修养。它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有着特殊的功效。《纲要》对艺术教育目标定位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
期刊
新《纲要》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特别重视对人文的关怀,对幼儿的关注(所有的幼儿,而不是个别具有艺术才能和艺术天赋的幼儿),非常鲜明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幼儿意味着关注和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根据这一理念,
期刊
绘画活动是幼儿表现自己的一种天真语言,它与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绘画活动也是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幼儿对绘画向来有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积极性,因为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还不能把所见、所闻、所想的全部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绘画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好形式。《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园应为幼儿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