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对于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不论以民本还是民主来界定,历来多以《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为据。作者首先辨析《原君》文本,指出其与特定的历史境遇相关,其实乃针对明代尤其晚明的昏君而言,其中甚至隐含了承认易代鼎革合法性的思想。而即便抽离具体的历史脉络,《原君》文本的思想在理论的层面上也并不构成对君主制本身的批判和否定。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黄宗羲民主思想的真正精华其实当在其《学校》一篇,其中包含的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不论以民本还是民主来界定,历来多以《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为据。作者首先辨析《原君》文本,指出其与特定的历史境遇相关,其实乃针对明代尤其晚明的昏君而言,其中甚至隐含了承认易代鼎革合法性的思想。而即便抽离具体的历史脉络,《原君》文本的思想在理论的层面上也并不构成对君主制本身的批判和否定。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黄宗羲民主思想的真正精华其实当在其《学校》一篇,其中包含的建构公议社会的思想甚至举措,即在今日亦颇有其合理性,其价值不在于以往所谓与西方议会性质近似,而在于与当代西方民主最为前沿的理论思考尤其是关于“公议”的思想多有相合之处。因此,如果要从黄宗羲思想中发掘契接现代民主的资源,仅就《明夷待访录》而言,重点当由《原君》转换到《学校》。
全文查看链接
过去对于黄宗羲作《明夷待访录》的动机,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如章太炎、陈寅恪、赵俪生等人,认为黄宗羲是自比箕子,以待清朝新君的来访而“将以有为也”。另一种自全祖望以降至邱汉生等人,则持不同态度,认为并非如此。本文不涉入该问题的具体讨论,所欲指出者,唯在一点。无论黄宗羲本人是否欲待新君来访,有一点可以肯定。至少就《原君》本文可见,黄宗羲并非一般地否认君主之位在异姓之间转移或者说改朝换代的合法性。在“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於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於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这一段文字中,这一点显而易见。如果说面对的是像桀、纣那样民“视之如寇雠”的“暴君”、“独夫”,还认为汤、武革命的改朝换代不合法而有悖于“无所逃於天地之间”的所谓“君臣之义”,置“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于不顾,则不过是“规规焉”的“小儒”之见。直斥“伯夷、叔齐”之事为“妄传”的“无稽之事”,并发出“岂天地之大,於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的质问,也正说明了黄宗羲的这一看法。至于所谓“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於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於小儒乎”,则可以说将君主之位在异姓之间的转移以及改朝换代的合法性直接与明清鼎革相关。因为这里“废孟子而不立”的君主,说的即是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事实上,黄宗羲在明末清初的抗清义举与其晚年对清朝太平盛世的肯定,以及他自己始终不肯入仕而后来又并不反对其后人和学生入朝为官,并不构成不可理解的矛盾。正是基于对君位异姓之间转移以及改朝换代合法性的肯定,反对“独私其一人一姓”,黄宗羲被后人讥为“晚节”有亏的一系列肯定清朝政府的行为,作为并不“有亏”的自然结果,才是可以理解的。
全文查看链接
不过,学校与议会不同者,在于学校并不是直接讨论国家大事、进行立法和决策的地方。以往多认为黄宗羲学校的职能为“议政”,其实并不准确。如果说西方议会“议政”的功能主要是对于政策本身内部的问题进行具体讨论的话,在黄宗羲的心目中,学校的功能则并不仅仅在于政策本身内部问题的讨论。譬如,学校确有议政的职责,所以对于“政事缺失”,黄宗羲也说要“直言无讳”、“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但是,除了为政策的指定和实施提供广泛和宏观的价值指导,学校的功能更在于为整个社会营造一种独立于权力系统之外的“公议”的世界。这个世界代表着社会上正义的价值判断和舆论导向,亦即所谓“正气”。黄宗羲所举的历史典故:“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和“宋诸生伏阙扌追鼓,请起李纲”,正是通过“公议”而最终在政治和社会的重大问题上产生了“正义”的例证。所谓“公卿避其贬议”,正是“正义”高于“权力”的结果。因此,对黄宗羲而言,这种公议社会,最接近儒家传统理想的政治社会,所谓“三代遗风,唯此犹为相近”。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蓝星》创刊迄今,忽忽已逾七十年,后期由淡江大学中文系赵卫民教授接编。明年5月将有纪念活动。他要我写几句话表述感想。上世紀50年代,纪弦大力推广现代诗,并说现代诗应为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至于移植些什么,他强调应该是波德莱尔以降的西方现代诗。当时纪弦在成功中学教书,自有热切的中学生做他的后盾。此事令钟鼎文与覃子豪深感不安,终于在1956年夏天的某日去厦门街访我,旋即由三人与邓禹平、夏菁、蓉子、罗
孟刚柔是雕刻高手,他喜欢的雕刻比较小众,是牙雕,即象牙雕刻。 小时候,孟刚柔的父亲有一枚象牙图章,有12公分长,乳白色的或者叫乳黄色,反正浅浅的白,淡淡的黄,可惜那篆字孟刚柔不认识,只知道是喜欢的印章。这印章是父亲的,但他从来不用,放在抽斗里珍藏着。他见儿子老爱偷着把玩,就说:“喜欢就送给你,这是象牙的,不要弄丢。以后磨了老爸的名字,刻上你的名字,就是你的姓名章了。” 孟刚柔喜欢上雕刻后,开始
在日本,无论和歌还是俳句,蝉都是诗人们吟咏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万叶集》和《古今集》的时代,日本诗人咏蝉常带有悲伤寂寞的情绪,在《万叶集》中,有一些咏蝉之诗,如卷十中有“夕影斜映,晚蝉低鸣。日日聆听,不弃不厌。”“晚蝉哀鸣,时泣时停。悲恋在心,泣之不停。”《古今集》卷十四中有纪有则的诗云:“闻蝉伤悲,声声相随。夏衣单薄,心意衰微”。 蝉在俳句中,是晚夏的季语,与蝉有关的季语非常多,如春蝉、秋蝉
张惠雯,祖籍河南,现居美国波士顿。曾获“首届人民文学新人奖”“上海文学奖”“首届曹雪芹文学奖”等,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 1 当我开车行驶在车辆稀疏的缅因州高速公路上、任由风景在车窗两边流过,我仍有些茫然,在想自己为何要赴这么一个约。缅因州当然很美,梭罗曾把它形容为人间天堂。沿途尽是松林、明珠般的湖泊,以及遍布大西洋礁石海滩的粗砺壮美的海岸线……可这美丽对我来说未免太过静谧、空旷
笔者拟于本文中讨论《镜花缘》,把它当作文人小说的成熟范例;同时在了解《镜花缘》的思想和结构的基础上,探究“文人小说”一词的意蕴。《镜花缘》最以机智、幽默、渊博和庞杂见称。不过,更根本地看,它是个寓言性的传奇故事,彻底支持儒家道德和道家智慧。“五四”时期的现代学者盛称《镜花缘》是部关于中国传统社会中妇女地位的讽刺作品;假若真的如此,更不含糊的是,《镜花缘》乃站在严格的传统道德立场褒扬女性的德行和才华
摘要:从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起,“忏悔”日益成为西方自传的一个重要主题。《忏悔录》以“忏悔”构建全篇,体现了强烈的基督教观念。奥古斯丁对自己内心的详尽的体察标志着西方人自我认识的发展;对个人隐秘行为和隐秘思想的揭示,使追求自我的真相,展露自己生活的私密成为西方忏悔意识较强的自传的重要内涵。在自传形式上,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蕴含了西方的历史自传和哲学自传的萌芽,对后世宗教自传和世俗自传都产生了深刻的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 ——明周嘉胄《装潢志》 一、简 借人典籍,皆需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 ——北齐《颜氏家训·治家》 我遇到简,十分偶然,是因为我的朋友欧阳教授。 欧阳教授是个很有趣的人。这有趣在于,他经常兴之所至,出现突如其来的举动。作为一个七十多岁的人,他经常会自嘲说,这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 这一年大年初三,我照例去他家给他拜年。欧阳教授,其实是我祖父
郭文鹏 译摘 要:物质主义者对物质生产的偏见影响了对城市及其经济问题的思索。事实上,城市不仅仅是物质生产的中心,而且还是进行知识与精神方面交换的中心。如果不能意识到这种交换的多重维度,就会导致新的商业主义的复苏,制造商因此会享有特殊的权力,而财富的分配也会更加不平等。亨利·乔治的哲学为避免商业主义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重新系统阐述基本原则的起始点。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经济学 作者简介:
“回娘家” ——一个导游说的故事 一 2005年,是我在旧金山“通达”旅行社当导游的第四个年头。每年夏天,黄石公园这条旅游线路最为繁忙,我带的都是七天团。星期六从旧金山湾区出发,下星期五回来。次日一早又上路,连轴转三个月,然后是一个月的长假。紧张是紧张,好在我天生爱游山玩水,正应了洋人一句名言:“你的爱好如果和职业合二为一,那就一天班也不用上了。”由于我所在公司,从老板到雇员都是中国人,人脉
马援见汉光武 马援年轻时家里很穷,常对朋友们说:“大丈夫的志气应是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老当益壮”的成语就是他创出来的。) 后来他在西北经营游牧,发了财,叹息说:“凡是经营产业,重要的是在能救济别人,否则不过是守钱虏罢了!”(“守钱虏”或“守财奴”的名字由此出。)于是把所赚的钱都送给穷朋友。后来听见甘肃的军阀隗嚣喜欢招聘人才,就去投奔。隗嚣很器重他,一切事情都和他商量。 那时天下大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