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致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一例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37岁。18个月前夜间突觉心悸、气促,继而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尿失禁,持续约1分钟,自行缓解。此后常感心悸,于外院就诊发现室性早搏,分别诊为心肌炎、心肌病等,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显效。并曾7次发作上述昏厥、抽搐等,持续1~3分钟缓解,间隔1~6个月,发作均在清晨,多于情绪激动或月经周期后,家属误认为癔症。1986年5月20日晨4时,再次复发,送我院急诊观察治疗,心电示波见多发多源室性早搏、反复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及三次室扑伴阿斯综合征,持续1~6分钟。经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氟美松等及配合心前区叩击、心脏按摩,病情无缓解,遂收内科监护病房。入院诊断:心律失常原因待查。既往高血压史10年(血压22.7~26.7/12.0~13.3kPa(170~200/90~100mmHg),常有无力感及夜尿增多等。

其他文献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及心绞痛患者各23例,观察运动试验,日常活动中缺血发作特点,并对SMI组中15例予硝苯啶治疗。发现运动试验中SMI组缺血出现早、缺血阈值低,日常活动中SMI发作频繁,发作前心率偏低并具有5~12点的发作高峰,陈旧性心肌梗塞(OMI)后病人SMI发作更频、持续时间长。经硝苯啶治疗后SMI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硝苯啶减少SMI有效。
院内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NP)是指病人入院前无肺炎或前驱肺炎,在院内感染上的肺炎,通常又称为院内获得性肺炎。它包括真正的肺炎、化脓性支气管炎、肺脓肿等,故有时统称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近些年来,NP在美国已跃为院内感染中的第二位。在一般医院和教学医院普通病房中,其发生率为0.4~5%;而在监护病房或需机械辅助通气病人中,发生率可达12~20%。其病死率可高达55%。
期刊
经导管心内电灼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由于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相对较少及避免开胸手术之痛苦,已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Circulation 1986;73∶10.]。据Scheinman统计209例电灼术临床资料,短暂性心律失常仅为2.3%。我们在开展该项技术中遇1例SVT患者接受治疗后,SVT发作反而较术前加重。考虑系电灼引起心速环路易化现象。
期刊
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合并丹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期刊
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测定法,研究了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25例(其中出血15例、缺血10例)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改变,结果发现血浆皮质醇浓度在两组脑卒中都升高,但白细胞GCR数量的改变却明显不同,出血性卒中组显著低于缺血组和对照组,而缺血性卒中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出血性卒中病人白细胞GCR的亲和力(Kd)也明显降低。说明两组脑卒中病人均处于应激状态,由于应激程度、病变范围和脑部损害的性
对13例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引起本组ARDS的原发病包括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严重感染、创伤和大手术以及溺水等。指出呼吸频数、呼吸困难是ARDS的主要症状;但在发病初期或夹杂其他因素(如颈椎骨折伴截瘫)时,此种症状可能表现并不突出。另外,根据病程在5天以上的病例病变显示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较多,并有肺泡纤维化等特征,认为最近将ARDS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的概念有一定根据,值得
10例囊型与10例泡型棘球蚴病患者应用丙硫苯咪唑治疗,剂量为每天20mg/kg,疗程为30天,治疗10~32个疗程。治后10个月至5年(平均26个月)随访,分别以B型超声波扫描与X线胸片复查肝与肺部病变。囊型和泡型中各7例均见病灶明显缩小。3例肝囊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发现子囊均塌陷,且部分液化坏死,说明丙硫苯咪唑对不能手术的两种棘球蚴病有一定疗效。
恢复期病人血清对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疗效的观察
期刊
1988年6月以来,我院用γ羟基丁酸钠(简称γ-OH)治疗支气管哮喘7例,疗效满意。
期刊
自1983年以来,我们应用国产KR-Ⅱ型喷射呼吸机高频喷射通气(HFJV)等措施治疗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取得了较好疗效。这12例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1982年所制订的诊断标准)的基础疾病为:大出血休克2例,严重感染败血症5例,严重外伤1例,烧伤1例,大手术后2例,有机磷中毒1例。从发生基础病变到并发ARDS最长3天,最短术后1小时。每例均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呼吸次数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