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置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胃肠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并发症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胃肠肿瘤患者应用皮下置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2007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对1 912例胃肠肿瘤患者通过静脉输液港进行了化疗,其中上臂静脉置管者127例(上臂静脉组),锁骨下静脉置管者865例(锁骨下静脉组),颈内静脉置管者920例(颈内静脉组)。回顾性分析其应用皮下置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1 912例患者中,术后233例(12.2%)发生并发症共计243例次,上臂静脉组、锁骨下静脉组和颈内静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47/127)、15.5% (134/865)和6.7%(62/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1.060,P = 0.000)。输液港置入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61例次(3.2%)(术后当天,包括导管异位、气胸及动脉损伤等),其中上臂静脉组发生率为14.2% (18/127),高于锁骨下静脉组 [3.4%(29/865)] 和颈内静脉组[1.5%(14/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7.867,P = 0.000)。术后出现远期并发症(包括导管异位、血栓、导管夹闭综合征、置入术后底座外露和导管脱落等)182例次(9.5%),颈内静脉组发生率[5.2%(48/920)] 明显低于上臂静脉组[22.8%(29/127)]和锁骨下静脉组 [12.1%(105/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0.828,P = 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锁骨下静脉置管(OR = 0.536,95%CI:0.341 ~ 0.843;P = 0.007)、颈内静脉置管(OR = 0.156,95%CI:0.096 ~ 0.253;P = 0.000)、操作时间< 40min(OR = 0.458,95%CI:0.342 ~ 0.613;P = 0.000)和规范化培训(OR = 0.233,95%CI:0.171~ 0.318;P = 0.000)均为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而锁骨下静脉置管(OR = 0.458,95%CI:0.342~0.613;P = 0.000)、颈内静脉置管(OR = 0.233,95%CI:0.171~ 0.318;P = 0.000)以及规范化培训(OR = 0.313,95%CI:0.173~0.568;P = 0.000)均为预防血栓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皮下置入式输液港是一种理想的静脉通路,选择合适的置管入路和规范化培训可有效减低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入路较上臂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入路更为安全可靠。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对策以及其护理效果.方法 12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吻合环复合装置"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术在直肠癌术中对保护直肠高危吻合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1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及医疗联合体集团医院(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治疗并附加保护性回肠造口的116例成年直肠癌患者(同济医院90例,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26例),应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案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吻合环复合装置保护性回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比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比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
近年来颅脑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中脑胶质瘤的发病率最高,占颅脑肿瘤的35%~60%.脑胶质瘤恶性程度高,呈浸润性生长,肿瘤边缘境界不清,不易切除,且切除后易复发,给病人造成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