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的哲理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22022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释义】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哲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它突出强调一种人格的美,强调人格的力量。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释义】树林里,画眉鸟在红红紫紫的枝头自在飞翔和欢唱,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贵重的鸟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
  【哲理】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释义】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山野,到处都可以见到蜜蜂忙忙碌碌采蜜的身影,它们看尽了美好春光。采集百花酿成了蜜以后,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甜?
  【哲理】蜜蜂辛苦酿成的蜜主要是用来供养蜂王,或被人所用,自己享用的却很少。就像有些人一样,劳苦一生,享受却很少。
  《雪梅二首·其一》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释义】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哲理】人和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莲藕花叶图》
  元·吴师道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
  【释义】白润如玉如雪的莲藕,中间有精巧透明的窍孔,玲珑可爱。它的绿叶和红花铺散在水面上,互相映衬。莲藕的生命一代代延续不断,显示出无限意趣和欣欣向荣的生机,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全部奥秘都在莲籽的“苦心”当中。
  【哲理】莲藕丰硕的果实,都是从苦中得来。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有所创造,才能有成就。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释义】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嫩绿的颜色映侵着书套,久久不褪;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时变得清凉。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耸云霄。
  【哲理】竹子的茁壮生长有赖于惠风甘雨的沐浴,这是它自由发展所必需的生态条件。只要条件好,事件的生成和发展就十分顺利。
  《蚁》唐·元稹
  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
  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
  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释义】蚂蚁的特点:蚂蚁力量微小;如不警惕,蚂蚁可造成重大危害。为政者要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哲理】小小的蚂蚁也会造成巨大的伤害。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
  《咏月》唐·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
  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
  能得几多时少年。
  【释义】昨天的圆月不是今天的圆月,真怀疑这再圆的月亮是否依旧美丽。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能再圆。可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属于青春年少的光阴又能有多少呢?
  【哲理】诗人通过对自然交替的变化,领悟到光阴的无情,岁月短暂的道理,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释义】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虽然苔花像米一样小,也学着牡丹开放。
  【哲理】即使自己再不出众,再渺小,也不要放弃自己。自强不息,是人生最美的光。
  《咏萤》
  唐·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無人识,独自暗中明。
  【释义】灵巧的身躯发出微弱的光芒,纤弱的翅膀轻轻扇动。只怕没有人认识自己,独自暗中飞来飞去发出光明。
  【哲理】人生在世,应该努力进取,刻苦学习,即使先天条件不足或有所限制,但是无碍于人通过后天努力获得学识。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有人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尽管古代的书院,比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也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这些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图书馆出现了,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與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
期刊
第2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秋末开启。因新冠疫情原因,本届图博会选择在线上开展。今年恰逢中国和古巴建交60周年,古巴也成为了本届BIBF的主宾国。公众对诸如哈瓦那、雪茄、伦巴、卡斯特罗、切·格瓦拉等符号化的古巴元素尚熟悉,但对古巴文学也许了解不多。说起古巴文学,您会想到什么呢?很多读者首先想起的,或许是在古巴生活多年的美国作家海明威,而对古巴文学本身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中古的友谊有目
期刊
对于维生素A、B、C、D、E我们都很熟悉,然而要再往下接,维生素家族的下一个成员就直接到维生素K了。中间的维生素F、G、H、I、J都去了哪里?让我们从“维生素”这个名字说起。  喂鸡发现了维生素  1886年,脚气病在荷兰士兵和海员中泛滥,因此,科学家克里斯蒂安·艾克曼选择用鸡做实验,以寻找可能的致病菌。艾克曼发现,鸡饲料一度从糙米变成了精米,而小雞的脚气病症状正是在吃精米时出现、喂糙米时消失。最
期刊
明代曹学佺在《蜀中广记》中记录了一则盗墓的轶事:盗墓贼进入某王姓居士的墓中,发现墓壁上镌刻着两首诗:  官無名字私无债,  架有衣裳廪有储。  只此便同天上乐,  不知天上又何如?  芳草烟村宿雨収,  牧童归去倒骑牛。  笛中一曲升平乐,  弄得生来未解愁。  这位王居士生前好不快活,没有惹上官府的麻烦事,也没有欠别人钱,衣架上有衣服,粮仓里有粮食,简直是天上人间,而天上又能多好?可惜王居士逃不
期刊
即使已经毕业多年,对于教科书里的文豪,也依然难以忘怀。  这些教科书里的人真的如你所了解的,都是天生一本正经吗?  并不是!  这群作家不仅是“表里不一”,疯起来连自己都坑,还有三天三夜都讲不完的黑历史和“花边”新闻,每个拎出来,都可以去树洞投稿“我有个奇葩朋友”了!  鲁迅  鲁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了,课文后面的“熟读并背诵全文”,有多少都来自于他。  感觉鲁迅就是一位生活严谨、思想正直的好男人,
期刊
阅读一定是文科生的爱好吗?理科生要不要也多读书呢?来看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读书心得。  学会读书,并不简单。我个人在这方面也还是处于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之中。切不要以为“会背会默,滚瓜烂熟”,便是读懂书了,如果不逐步提高,不深入领会,那又与和尚念经有何差异呢!  我认为,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学会读书与学得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学会读书不但能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
期刊
那年,我在一所大学做辅导员,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各地的父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看望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孩子的嘘寒问暖,也让我备感欣慰。  但有一位学生,他却特别失落,因为四年过去了,父母竟然从没有来看望过自己。全院几乎每个学生都曾和父母在校园里散过步,唯独他没有。就为这,他几乎每个星期都往家里写信,希望父母能够来学校看看自己。  我对他说,寒暑假既然父母不方便来,你就回去看看父母呗。他犹
期刊
我们下大力气做的阅读推广,是针对谁的?我坦言,阅读推广对于成年人来说收效不是很大——当然不是没有效果,重点是今天的孩子们能不能养成阅读习惯。怎样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习惯既需要引导,有时候也需要强制。  我在童年的时候,母亲没有阻拦我阅读各种各样的书。那个年代没有适合我们的读物,于是大人的书、小孩的书,甚至很多奇怪的书我都去读。我还用母亲的两个阅览证到处借书看,于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陪伴
期刊
还记得那位帅气儒雅、开朗健谈的东北大个子吗?  2018年,《阅读时代》举办“光辉历程·书香筑梦”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他投来的稿件紧扣征文主题,故事传奇情感真挚,文笔简洁,好读耐看,获得編辑部同仁一致好评,一经刊出果然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征文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章6800余篇,作者中有十数位专业作家,当然,更多的是业余作者:教授、干部、学生、工人、农民和士兵,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和职业。评
期刊
1、《归羊》  汪军  安徽文艺出版社当代中国人的近乡情怯大约是,重返故地之时,眼前变换大半,只剩幼时记忆温存。汪军在《归羊》中构想的郁达夫重访A城,既是从文学的意义上,重续文人的体认自我之路,也渗透着作者自身的境遇与情感,是对故地的一次伤感重逢。  2、《烟火》  王松  作家出版社  长篇小说《烟火》,是王松又一部显示其创作实力的重要作品。这种实力首先表现在,你不需要读完,只消翻开作品阅读一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