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应立足三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uan898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本,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目标、任务决定的。对于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立足课标,立足教材,立足学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立足课标
  首先要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它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整体把握课标。这样才能理清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确教材的整体框架,明确教材的知识序列,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
  《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具体的要求是我们确定语言训练点的出发点,也是阅读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此外,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与课后练习也是教师确定语言训练点的主要参照。这样,教师自上而下地由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进行准备,练好内功,才能使课标、教材与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使教学目标得到最好的体现。
  当然,学习课标还应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间的关系,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每一课的训练目标重点突出,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聚沙成塔。
  二、立足教材
  继续提倡教师在课前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训练的重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课一得”。情感性很强的文章可以考虑把朗读作为主要的训练手段。如《雪儿》的教学,可以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创设多种语境激起学生对雪儿的爱怜之心,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使教学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此外,如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则以复述作为训练点,有明显写作特点的文章可以模仿表达作为主要的训练点等等。
  如《月光启蒙》一课,作者首先回忆童年的夏夜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笔者认真研读教材后,作了如下设计:
  活动一:用心体会“美”
  1. 轻声读第1~5自然段:
  ①想想“最美的时辰”指什么时候?
  ②通过朗读表现歌谣的“动听”。
  2.小组讨论:“芳香的音韵”形容什么?
  3.全班交流,及时评议,再读。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主要围绕1~4自然段进行交流:
  生1:最美的时辰指的是暑热散去,星星出来了,柔和的月色洒满我们的篱笆小院的时候。我想读出恬静、柔和的感觉。
  生2:母亲累了一天,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还是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我要读出幸福的味道。
  生3: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芳香的音韵令人心旷神怡,那个时候是最美的。我想通过朗读表现出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
  ……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了最贴近学生的一个基点——“最美的时辰”。由于认知水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他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得了独特的感受。在小组内乃至全班展示交流的过程中,生生之间相互吸纳,弥补个体阅读的不足,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立足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教师要把训练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要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积累和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有针对性地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案例一:《三打白骨精》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对孙悟空、唐僧、白骨精有没有新的认识。
  (简短的讨论之后,开始全班交流)
  生1:“我同情孙悟空,因为他总是受冤枉。”
  生2:“我敬佩白骨精,因为她想吃唐僧,一次又一次失败,却不泄气。”
  生3:“我不同意他的说法,白骨精一次又一次不泄气是为了吃唐僧的肉,是不能敬佩的。”
  一时间,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从表面上看,学生是主人,在交流不同的见解,可他们的价值取向有对有错,面对不正确的认识,教师不能做旁观者,而要在珍惜学生自由感悟的同时,循循善诱,加强指导。
  案例二:《恐龙》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恐龙的亲戚。知道鱼龙是水中游的,翼龙是空中飞的。现在,你想研究什么呢?
  生:研究地上爬的恐龙。
  师:想研究恐龙的什么呢?”
  生1:我想研究恐龙的武器和恐龙的特征。
  生2:我想研究恐龙的种类。
  生3:老师,我想研究恐龙蛋。
  师:看来,同学们想研究的问题太多了。这么多问题,我们怎么研究呢?
  生5:老师,我们分组,研究同一个问题的人为一组。
  于是,课堂上便出现了“恐龙种类”、“恐龙蛋”、“恐龙特征”等研究小组。他们的研究方式也各不相同:有放声朗读课文的,有画图演示的,也有边读书边查阅资料的……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小组合作的天地、探究的乐园。
  叶圣陶说:“一曝十寒,办法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在学生身上得不到巩固,养不成习惯。必须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地练习,日积月累地练习,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真正有了这项能力。”这就是说,训练到一定的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最终形成语言素养。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本文以列奥斯特劳斯和卡尔施密特的"启示神学"和"政治神学"这两个概念为核心,展开了对"法的精神"的讨论,意在反省自身在时代处境中的心境情调,以期引起大家对中世纪神学与启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展现着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新课程呼唤开放型的课堂。开放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挥洒自己的才情和灵性,用心灵去感动
一直以来,我总感觉我们的课堂有太多的引导,太多的预设,虽然“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不时在脑中盘旋,但备课时,还总是习惯性地斟词酌句,设计好每一个环节,甚至猜测学生可能会给出的答案,不敢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困惑之中,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大师们的课堂教学实录,强洪权校长《中彩那天》的教学深深吸引了我,一直以来的阴霾一扫而光,我欣喜地发现,课堂质疑,竟可以成就语文教学如此的精彩!  一、质疑,引领学
上海商民协会的建立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诸多特点。例如在商民协会的成立过程中即出现了各派商人之间,借创设商民协会以争权夺利的现象,不得不由上海特别市党部出面进行协调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和后天环境(包括教育)作用下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
本刊讯10月13日,沈阳法库陶瓷文化创意中心在法库经济开发区落成。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丰富思想和情感的活生生的儿童,它是一个动态的、鲜活的、创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生成许多新的学习信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可供教师使
许学慈用一生来坚守京胡制作技艺,他被业界冠以“京胡圣医”之名,当之无愧。  “咚咚咚、嘚嘚嘚~~~”,走进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校园北面的一排平房,你会听到敲击竹筒的声音。如果赶得巧,还能看见一缕浸着竹香的青烟从屋内飘出。这里就是京胡制作大师——许学慈先生的琴坊。  京胡,又称胡琴,是在清乾隆五十年左右,随着京剧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弦乐器,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中国京剧的历史中,留下了杨宝忠、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通过分析企业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债权人与企业的相关关系、以及债权人最为关心的偿债能力评价,提出符合国情的债权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