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周庄古镇,似一个清清淡淡的小家碧玉,能带给人无限的祥和温暖。清雅的住宅,仿佛一砖一石都格外的典雅,长久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周庄也如一艘停泊在港湾小憩的船舶,任凭喧嚣浮躁,在雨中固守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古朴与安宁。
起初见到的关于周庄的文字,便是“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而我对周庄的最初印象,或许只是因为散文大家余秋雨的多篇文学作品的描述,又或因了《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中凄美冷艳的蒙太奇,或是三毛那暖暖文字中的那座淡雅清新的茶楼,但是,只因这一切,就已让我对周庄怀揣着一份神往。
回味周庄,最大的记忆,则是其风雨沧桑中的淡雅和坚强。记忆中,它宅门外光滑又平整的青石板路隐隐散发着生活的光芒,水迹斑驳且浅灰的石桥,湿漉滴水而呈现深灰的屋檐,放眼望去,周庄就像一幅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这画中有桥、有水、有人家,且依河成街,桥街相依,临水筑阁,特别是那临河而建,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小楼,一派古朴、清纯的气象。
此时,想象着有位气质出众的漂亮姑娘撑着油纸伞轻轻穿过雨巷,久久漫步在沿河的小径,跨越座座石桥台阶,在风雨中似有微微颤意,这样的纯情和美丽,可否在你心尖上留下一丝芬芳?

周庄,水墨江南
周庄的视觉之美比比皆是:那绣坊,那酒家,那些售卖各式各样工艺品的店铺,委实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让我看到了粉红的周庄,翠绿的周庄,金黄的周庄,纯白的周庄,当地的四季风景就在其中呼之欲出,令人驻足欣赏,不忍离去。
在这里,似乎有看不厌的小桥流水、赏不够的水墨江南、品不完的小城故事。每一顶乌篷船地划过,都承载着周庄细水长流的历史和人文。
信步于周庄,也许你会为脚下那些充满着历史与沧桑的石板而着迷。多少人从它们身上走过,多少风雨从它们中间飘过,演绎了多少次“物是人非”,它们却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静静地守候着周庄。
再说说周庄的布鞋,这可是周庄的一大特色。布鞋的通气与舒适,让人有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回归自然,休息时,着一双布鞋,感受一份“土气”的舒适,城里的小摊上也时有布鞋卖,但大多不是千层底的,穿不了几天,周庄的布鞋则绝对是正宗的“土气”,千层底,针针线线手工完成。同时,您可看到小孩穿的“虎头鞋”等多种不同手工布艺品,既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也可作为工艺品收藏展示。

周庄,吴语小调
在周庄,每天相伴我的,是船娘还有船爹的歌声。这是在其他水乡不太多见的!所以,如果你去周庄,一定要去坐坐他们的小船,请一个船娘唱歌。一般情况下每船200元,如果请船娘唱歌需要加价50元,唱的有天涯歌女、四季歌、很多吴语发音的民歌小调,甚至还有唱“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只是河道比较窄,容不下如此的大气磅礴……歌唱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当你看着他们一边摇橹一边卖力唱歌的时候,心情也就随之起了涟漪。
在周庄古镇闲逛时,你还可以去听听昆曲。在这里,听曲儿是免费的,如果你运气好的话,可以碰到这样的机会。昆曲更擅长于对细腻心思的表现,讲究行云流水、小心演绎,即使听不太懂吴语,也会沉溺在那悠长平仄的唱词里。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我喜欢周庄的房屋建筑,喜欢满街的灯笼幡旗,喜欢小店里的精细小吃,喜欢酒庄里的五年老酒,更喜欢水乡小镇里的人情味。这块美丽的地方有多少条河水,就有多少种风情;有多少座石桥,就会有多少动人的故事。想必那古戏台上,弦箫声声,水袖翩跹,正所谓“八千场春风秋月尽消磨蝴蝶梦中琵琶弦上;五百副金筝檀板都付与桃花扇底燕子灯前”,引发出多少幽古思今的韵事风雅?
周庄,细品生活
周庄古镇中的美食,是典型的江南风味,珍馐水产四时不绝,其中最有名的是“蚬江三珍”:鲈鱼、白蚬子、银鱼。周庄还出产鳗鲡,“稻熟鳗鲡赛人参”,这句乡谚人尽皆知。此外还有甲鱼、河虾等。周庄美味不止于此,江南特产的腌菜苋、青团等也深受游人喜爱。数不尽的糕点熟食,犹如四季不败的花市: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椒盐糕、青糕等。
周庄吃食以传世沈家酥蹄及糕点而知名,但真正的美食,还应是首推鲈鱼、莼菜和白蚬。想当年,西晋周庄籍的文学家张翰,因思念家乡的莼羹鲈脍,毅然从洛阳弃官回乡,这段往事竟使后来的欧阳修发出“思乡忽从秋风起,白蚬莼菜脍鲈羹”的由衷喟叹。
我最爱吃的是周庄的虾糟,夏秋两季,在周庄常见的是水晶虾,色泽光亮,虾肉饱满且有韧性,味道自然鲜美。做虾糟的那种虾,是立冬之后的品种。那虾细如缝衣针,长不满三分,鲜活时,弯成一条细眉,形如农家妇女插花用的引线,所以叫它“插虾”。把适量的糯米蒸熟,趁热拌入插虾里,加黄酒、姜末、花椒、盐,过七八天就成虾糟了。

周庄的阿婆茶和茶点也是非常知名的。周庄人爱喝茶,爱品茶,茶文化也是相当讲究。周庄阿婆茶是周庄流传的喝茶习俗,吃阿婆茶是周庄妇女联络感情、消闲遣兴的传统社交形式。这种习俗,在周庄农村更为盛行,更有特色。
此外,古镇街上的酒家也是非常多,门口醒目地写着各色菜系,风味小吃琳琅满目。热情的主人站在门口亲切地招呼客人。客人们也可以坐在临水的小桌边,点上几盘小菜,一面品味着水乡风味,一面欣赏水上的小船悠然。在街道上走得累了,也能随意坐进小吃店,要上一碗或甜或盐的豆花,或者要一杯清甜的豆浆,看看穿着蓝布衫的大嫂推着石磨研磨细白的豆浆,听听店老板拉拉家常。我很喜欢吃周庄的豆花,在古镇待了3天,几乎每天都要吃上两三碗。江南醇醇的豆花味,伴着浓浓的水乡味儿,让人的舌尖都沾满了滑腻的幸福感。
起初见到的关于周庄的文字,便是“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而我对周庄的最初印象,或许只是因为散文大家余秋雨的多篇文学作品的描述,又或因了《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中凄美冷艳的蒙太奇,或是三毛那暖暖文字中的那座淡雅清新的茶楼,但是,只因这一切,就已让我对周庄怀揣着一份神往。
回味周庄,最大的记忆,则是其风雨沧桑中的淡雅和坚强。记忆中,它宅门外光滑又平整的青石板路隐隐散发着生活的光芒,水迹斑驳且浅灰的石桥,湿漉滴水而呈现深灰的屋檐,放眼望去,周庄就像一幅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这画中有桥、有水、有人家,且依河成街,桥街相依,临水筑阁,特别是那临河而建,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小楼,一派古朴、清纯的气象。
此时,想象着有位气质出众的漂亮姑娘撑着油纸伞轻轻穿过雨巷,久久漫步在沿河的小径,跨越座座石桥台阶,在风雨中似有微微颤意,这样的纯情和美丽,可否在你心尖上留下一丝芬芳?

周庄,水墨江南
周庄的视觉之美比比皆是:那绣坊,那酒家,那些售卖各式各样工艺品的店铺,委实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让我看到了粉红的周庄,翠绿的周庄,金黄的周庄,纯白的周庄,当地的四季风景就在其中呼之欲出,令人驻足欣赏,不忍离去。
在这里,似乎有看不厌的小桥流水、赏不够的水墨江南、品不完的小城故事。每一顶乌篷船地划过,都承载着周庄细水长流的历史和人文。
信步于周庄,也许你会为脚下那些充满着历史与沧桑的石板而着迷。多少人从它们身上走过,多少风雨从它们中间飘过,演绎了多少次“物是人非”,它们却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静静地守候着周庄。
再说说周庄的布鞋,这可是周庄的一大特色。布鞋的通气与舒适,让人有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回归自然,休息时,着一双布鞋,感受一份“土气”的舒适,城里的小摊上也时有布鞋卖,但大多不是千层底的,穿不了几天,周庄的布鞋则绝对是正宗的“土气”,千层底,针针线线手工完成。同时,您可看到小孩穿的“虎头鞋”等多种不同手工布艺品,既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也可作为工艺品收藏展示。

周庄,吴语小调
在周庄,每天相伴我的,是船娘还有船爹的歌声。这是在其他水乡不太多见的!所以,如果你去周庄,一定要去坐坐他们的小船,请一个船娘唱歌。一般情况下每船200元,如果请船娘唱歌需要加价50元,唱的有天涯歌女、四季歌、很多吴语发音的民歌小调,甚至还有唱“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只是河道比较窄,容不下如此的大气磅礴……歌唱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当你看着他们一边摇橹一边卖力唱歌的时候,心情也就随之起了涟漪。
在周庄古镇闲逛时,你还可以去听听昆曲。在这里,听曲儿是免费的,如果你运气好的话,可以碰到这样的机会。昆曲更擅长于对细腻心思的表现,讲究行云流水、小心演绎,即使听不太懂吴语,也会沉溺在那悠长平仄的唱词里。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我喜欢周庄的房屋建筑,喜欢满街的灯笼幡旗,喜欢小店里的精细小吃,喜欢酒庄里的五年老酒,更喜欢水乡小镇里的人情味。这块美丽的地方有多少条河水,就有多少种风情;有多少座石桥,就会有多少动人的故事。想必那古戏台上,弦箫声声,水袖翩跹,正所谓“八千场春风秋月尽消磨蝴蝶梦中琵琶弦上;五百副金筝檀板都付与桃花扇底燕子灯前”,引发出多少幽古思今的韵事风雅?
周庄,细品生活
周庄古镇中的美食,是典型的江南风味,珍馐水产四时不绝,其中最有名的是“蚬江三珍”:鲈鱼、白蚬子、银鱼。周庄还出产鳗鲡,“稻熟鳗鲡赛人参”,这句乡谚人尽皆知。此外还有甲鱼、河虾等。周庄美味不止于此,江南特产的腌菜苋、青团等也深受游人喜爱。数不尽的糕点熟食,犹如四季不败的花市: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椒盐糕、青糕等。
周庄吃食以传世沈家酥蹄及糕点而知名,但真正的美食,还应是首推鲈鱼、莼菜和白蚬。想当年,西晋周庄籍的文学家张翰,因思念家乡的莼羹鲈脍,毅然从洛阳弃官回乡,这段往事竟使后来的欧阳修发出“思乡忽从秋风起,白蚬莼菜脍鲈羹”的由衷喟叹。
我最爱吃的是周庄的虾糟,夏秋两季,在周庄常见的是水晶虾,色泽光亮,虾肉饱满且有韧性,味道自然鲜美。做虾糟的那种虾,是立冬之后的品种。那虾细如缝衣针,长不满三分,鲜活时,弯成一条细眉,形如农家妇女插花用的引线,所以叫它“插虾”。把适量的糯米蒸熟,趁热拌入插虾里,加黄酒、姜末、花椒、盐,过七八天就成虾糟了。

周庄的阿婆茶和茶点也是非常知名的。周庄人爱喝茶,爱品茶,茶文化也是相当讲究。周庄阿婆茶是周庄流传的喝茶习俗,吃阿婆茶是周庄妇女联络感情、消闲遣兴的传统社交形式。这种习俗,在周庄农村更为盛行,更有特色。
此外,古镇街上的酒家也是非常多,门口醒目地写着各色菜系,风味小吃琳琅满目。热情的主人站在门口亲切地招呼客人。客人们也可以坐在临水的小桌边,点上几盘小菜,一面品味着水乡风味,一面欣赏水上的小船悠然。在街道上走得累了,也能随意坐进小吃店,要上一碗或甜或盐的豆花,或者要一杯清甜的豆浆,看看穿着蓝布衫的大嫂推着石磨研磨细白的豆浆,听听店老板拉拉家常。我很喜欢吃周庄的豆花,在古镇待了3天,几乎每天都要吃上两三碗。江南醇醇的豆花味,伴着浓浓的水乡味儿,让人的舌尖都沾满了滑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