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山楝拮抗内生真菌DYSJ3的鉴定及抑菌活性产物分析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ce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大叶山楝体内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DYSJ3,发现其对香蕉炭疽病菌、橡胶炭疽病菌、香蕉枯萎病菌和芒果炭疽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皿内抑制率分别为61.9%、57.9%、55.3%和65.9%。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初步将菌株DYSJ3鉴定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对菌株DYSJ3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菌株DYSJ3的抑菌活性物质集中于菌丝体中,其菌丝体乙酸乙酯浸提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热稳定性较好,100 μg/mL浸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及苹果轮纹病菌具有明显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 72.7% 和62.0%。当浓度为1 000 μg/mL时,浸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橡胶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均大于90%。
  关键词:大叶山楝;内生真菌;杂色曲霉;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 S18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5-0181-03
  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为楝科(Meliaceae)山楝属(Aphanamixis) 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地沟谷密林或疏林地区,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新华本草纲要》记载大叶山楝的根及叶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及通痹等功效,为祛风止痛药。据文献报道,大叶山楝中主要含有倍半萜、二萜、三萜等萜类成分和甾体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1-3]。Zeng等从大叶山楝中分离到四环三萜、倍半萜、木脂素、苯丙素、二肽类等化合物,并选出多个具有肿瘤细胞抑制活性的单体化合物[4];黄淼等从大叶山楝根分离得到9 个化合物,发现多个化合物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有生长抑制活性[5]。然而,目前关于大叶山楝内生真菌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从大叶山楝体内分离出1株内生真菌DYSJ3,发现其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活性,通过形态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
  内生真菌DYSJ3从大叶山楝中经组织表面消毒分离获得。
  供试真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p. cubense)、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p. cucumerin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橡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sp. piricola)由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提供。
  1.2培养基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蒸馏水 1 000 mL。
  LB培养基:胰蛋白胨10 g,酵母提取物5 g,氯化钠10 g,蒸馏水1 000 mL。
  CM培养基:胰化蛋白胨6 g,酵母提取物6 g,蔗糖10 g,蒸馏水1 000 mL。
  1.3菌种活化及平板拮抗试验
  将内生真菌DYSJ3及植物病原真菌接种于PDA平板上,28 ℃培养5~7 d活化待用。用5 mm打孔器在培养5~7 d的供试内生真菌、病原真菌平板的菌落边缘取菌饼,将病原真菌置于PDA平板中央,菌株DYSJ3置于平板边缘,以只接种病原真菌的PDA平板为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28 ℃培养5~7 d,测量菌落半径(mm),计算抑菌率。抑菌率=(对照组菌落半径-处理组菌落半径)/对照组菌落半径×100%。
  1.4菌株DYSJ3鉴定
  将菌株DYSJ3接种于PDA培养基上,28 ℃培养3~7 d,从第3天开始每天挑取少量菌丝于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气生菌丝、分生孢子等,拍照并描述特征。
  菌株基因组DNA提取采用CTAB法[6],利用ITS通用引物(ITS 1:5′-TCCGTAGGTGAACCTGCGG-3′,ITS 4:5′-TCCTCCGCTTATTGATATGC-3′)进行PCR扩增。 PCR反应体系为:10×buffer 2.5 μL,Taq酶0.25 μL,dNTPs 2 μL,ITS 1 0.5 μL,ITS 4 0.5 μL,dH2O 18.25 μL,模板1 μL,总体积 25 μL。PCR反应条件为:95 ℃预变性5 min;95 ℃变性30 s,60 ℃退火30 s,72 ℃ 延伸1 min,30个循环;72 ℃延伸 30 min。将所得产物用纯化试剂盒回收,连接到pMD18-T Vector,由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序列测定,将所测序列在GenBank 中(http://www.ncbi.nlm.nih.gov)进行Blast分析。用Clustal X (1.83) 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Multiple alignments),利用MEGA 5.0软件以邻近相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
  1.5菌株DYSJ3粗提物的制备及活性测定
  菌株DYSJ3活化后,接种于5 L的PDA液体培养基中,28 ℃、180 r/min振荡培养7 d,室温避光静置21 d。将菌丝体和发酵液用8层纱布过滤分离,充分洗净菌丝体。发酵液浓缩为浸膏后备用。菌丝体用95%乙醇浸泡后超声破碎1 h,再用8层纱布过滤获得乙醇浸出液,浓缩为浸膏后备用。
  配制香蕉炭疽菌的孢子悬浮液(1×107 CFU/mL),混入PDA 平板中,制备带菌平板。将获得的发酵液及菌丝体浸膏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进行浸提,获得各溶剂层浸膏,丙酮溶解,利用牛津杯法检测其拮抗活性[7]。   1.6菌株DYSJ3粗提物热稳定性及抗菌谱测定
  热稳定性试验:使用香蕉炭疽病菌制备带菌平板,将DYSJ3粗提物置于120 ℃处理1 h,利用牛津杯法检测其活性。
  抗菌谱测定:将DYSJ3菌丝体乙酸乙酯粗提物用丙酮完全溶解后混入PDA培养基,制成浓度分别为100、500、1 000 μg/mL 的平板,以加丙酮PDA平板为对照组。用直径5 mm打孔器在供试病原菌菌落边缘取菌饼接于平板中央,每处理3个重复,28 ℃培养3~7 d,十字交叉法测量所有处理菌落生长直径(mm),按如下公式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8]: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5)-(处理菌落直径-5)]/(对照菌落直径-5)×100%。
  2结果与分析
  2.1菌株DYSJ3皿内拮抗活性
  利用对峙生长法测试了菌株DYSJ3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皿内拮抗活性,结果见表1、图1,内生真菌DYSJ3对香蕉炭疽病菌、橡胶炭疽病菌、香蕉枯萎病菌和芒果炭疽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皿内抑制率均大于50%。
  表1菌株DYSJ3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皿内抑制率
  供试病原真菌抑菌率(%)香蕉炭疽病菌61.9橡胶炭疽病菌57.9香蕉枯萎病菌55.3芒果炭疽病菌65.9
  2.2菌株DYSJ3鉴定
  菌株DYSJ3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培养14 d直径 3~6 cm,菌落呈不规则圆形、紧密,培养基正面颜色有数环,从青绿到红绿,背面颜色有青黄、红褐色等。分生孢子头的顶囊近球形,顶囊着生小梗,小梗有单层、双层、单双层同时生在1个顶囊上,顶端有链形孢子、近球形孢子,无色(图2)。对菌株DYSJ3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得到 598 bp 的碱基序列。将得到的ITS序列进行Blast分析,发现其与杂色曲霉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达到100%。选取多株曲霉属菌株与DYSJ3的ITS序列,利用MEGA 5.0构建系统发育树(图3),DYSJ3在系统进化树中与Aspergillus versicolor在同一分支上,结合形态学特征初步将DYSJ3鉴定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
  2.3菌株DYSJ3粗提物制备及活性分析
  利用牛津杯法测试了菌株DYSJ3发酵液及菌丝体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发现DYSJ3发酵液粗提物对病原菌无拮抗作用,菌丝体乙酸乙酯浸提物具有明显的拮抗活性(图4-A)。由此可见,菌株DYSJ3的抑菌活性物质集中于菌丝体中。将菌丝体乙酸乙酯浸提物置于120 ℃处理1 h后测试拮抗活性,抑菌圈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图4-B),可见菌株DYSJ3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将菌株DYSJ3菌丝体乙酸乙酯浸提物配制成不同浓度(100、500、1 000 μg/mL),测试了其对6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活性,结果见表2、图5。菌丝体乙酸乙酯浸提物在1 000 μg/mL 浓度时对香蕉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橡胶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抑制率均大于90%,对香蕉炭疽病菌及苹果轮纹病菌菌丝抑制明显,500 μg/mL浓度下抑制率分别达到93.5%和87.3%。
  3讨论
  从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筛选抗生素是新药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近年来对新型抗生素需求的增加,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十分丰富,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药物植物内生真菌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各种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类型和特殊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这是研究开发农药先导化合物珍贵的原料宝库。
  本研究对分离自药用植物大叶山楝内生真菌DYSJ3进行了鉴定,初步鉴定为曲霉属杂色曲霉。目前有关杂色曲霉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有部分报道,董世豪等从相似蜂海绵分离到1株海洋真菌杂色曲霉F62,从中分离得到了6 个化合物,分别为Alantrypinone、洛伐他汀、甲酯型莫纳克林K、土曲霉酮、土震素B和麦角甾醇,其中土曲霉酮具有体外抗炎活性[9];巩婷等从海洋真菌杂色曲霉 F62 中分离得到6个丁内酯类化合物,其中丁内酯Ⅰ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10];赵彩桂从杂色曲霉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主要为没药烷型倍半萜、二苯醚类化合物、生物碱和甾体[11];王香粉从海洋真菌杂色曲霉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 7 个化合物,包括 5-methylbenzene-1,3-diol、吡咯并哌嗪-1,4-二酮、3-(hydroxymethyl)cyclopentanol、3-异丙基-吡咯并哌嗪 2,5-二酮、6-甲氧基柄曲菌素等[12]。然而,目前尚未有将杂色曲霉用于植物真菌病害防治的研究。本研究发现菌株DYSJ3菌丝体乙酸乙酯浸提物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具有广谱抗菌性,热稳定性较好,具有开发的潜力。本研究为下一步进行菌株DYSJ3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Wu H F,Zhang X P,Wang Y,et al. Four new diterpenes from Aphanamixis polystachya[J]. Fitoterapia,2013,90:126-131.
  [2]Triana J,Luis E J,Jose O J,et al. Chemotaxonomy of gonospermum and related genera[J]. Phytochemistry,2010,71(5/6):627-634.
  [3]Goncalves O,Pereira R,Goncalves F,et al. Evaluation of the mutagenicity of sesquiterpenic compound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susceptibility towards antibiotics of two clinically relevant bacterial strains[J]. Mutation Research-Genetic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utagenesis,2011,723(1):18-25.
  [4]Zeng Q,Guan B,Qin J J,et al. 2,3-Seco-and 3,4-seco-tirucallane triterpenoid derivatives from the stems of Aphanamixis grandifolia Blume[J]. Phytochemistry,2012,80:148-155.
  [5]黄淼,梅文莉,蔡彩虹,等. 大叶山楝根化学成分与细胞毒活性的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5,23(3):329-333.
  [6]易润华,朱西儒,周而勋. 简化CTAB法快速微量提取丝状真菌DNA[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23(6):72-73.
  [7]刘冬梅,李理,杨晓泉,等. 用牛津杯法测定益生菌的抑菌活力[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3):110-111.
  [8]檀根甲,祝建平. 杀菌剂生物测定计算方法及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1998,4(1):28-29.
  [9]董世豪,巩婷,朱平. 相似蜂海绵相关真菌杂色曲霉F62活性代谢产物研究[J]. 菌物学报,2011,30(4):636-643.
  [10]巩婷,董世豪,朱平. 海洋真菌杂色曲霉F62丁内酯类化合物研究[J]. 菌物学报,2014,33(3):706-712.
  [11]赵彩桂. 山楝、棒孢拟盘多毛孢和杂色曲霉化学成分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14:65-79.
  [12]王香粉. 五花血藤和海洋真菌杂色曲霉化学成分的研究[D]. 保定:河北大学,2014:55-56.刘健,张德咏,张松柏,等. 湖南和福建辣椒上辣椒脉斑驳病毒的检测及系统发育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5):184-185.
其他文献
为什么中学写作教学会成为一个难题?为什么诸多写作教学改革成效不大?为什么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无法被广泛推行?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课标的缺陷,教材的空洞,急功近利的应试取向,边缘化的课程地位,写作价值的偏颇,写作评价的误导,学生写作动机的缺损,写作思维的束缚,等等。但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考察,我们看到,最大的问题都表现在写作教学的内容上。正是教学内容的缺失与混乱,使我们的写作教学长期陷于无
[1]  如何让别人容易记住你,名字特别可以算是一种方式。  二狗姓戚,他有一个很文化的本名,但他觉得那名字念起来太拗口,便让大家叫他二狗。久而久之,二狗这个外号就深入人心了。  我和二狗是在老乡群里认识的。我们考上同一所大学,在老乡群里二狗和加其他老乡一样加了我,没有别的用意。  大概是八月中旬的时候吧,家里开始讨论我去上大学的事情。我一直坚持我的想法,那就是我不要家人的陪同。一来这样节省路费,
刚刚考完试的那段时间,我百无聊赖地呆在家中无所事事。领完通知书,听见同学说计划今年情人节打工卖玫瑰。我顿时心血来潮,不如我也去卖个什么吧!  我回到家,把想法告诉了父亲大人。得到了他的支持后事情就好办多了。慎重地思考了半个钟头后,结果出来了:我将在热闹的广场摆个小摊——“好运转盘”。父亲负责弄广告纸和转盘。他先在大纸上画个圆,分成十六份,有的份儿空白,有的份儿里准备放上各种小玩意儿,用转盘转到什么
我的爸爸妈妈要离婚了。  身边也有朋友经历过父母离婚的事情,但从来没有想过会发生在我身上。安慰别人的时候道理都懂,而自己遇上这个事情,感觉糟糕透了。  从前爸妈在家里争吵,我觉得很烦,当他们决定要离婚了以后,正面冲突反而少了起来。爸爸搬出去住了,偶尔两个人都在家的时候,家里的空气是冷冰冰的,我甚至怀念起他们拌嘴的日子。妈妈常在我面前数落爸爸的不是,爸爸又跟我说起他的不容易,让我要多体谅。每当我试图
他在几个损友的推搡下去了四楼。苍白的指节用力捏了捏手里的情书,他颇为幽怨地回头看了一眼居高临下朝他投来鼓励目光的死党们。  看来只有背水一战了,死就死吧。他隐在楼道的阴暗里碎碎念,那个女孩所在班级门口有几个女生在叽叽喳喳。没有看见她,也许在班级里。 他朝灯火通明的教室瞄了一眼,犹豫着,难道要跑到她班里正大光明地把情书递给她?  孤身一人去一个陌生的班里在众目睽睽下泡妞,他还是有点心虚。  他的身边
车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变成一个人了。我转身,拖着行李箱独自走进寝室,惴惴不安地担心着以后的室友会不会是小说里写的那种恶毒室友。故作开朗大方地和每一位室友打招呼,介绍自己。其实我最想做的事情是谁也不理,然后开始干自己的事。  这是我第一次住校,第一次离开家那么远。忐忑不安,也怀着憧憬。第一次洗衣服的时候,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也因此被室友戏称为“洁癖狂魔”。我交到了朋友,和伙伴一起在下课
摘要:研究温度、盐度、光强等重要环境因子对黄海海域漂浮浒苔PSⅡ活性(有效光化学效率ΔF/Fm′,Yield;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放氧速率的影响。对藻体的光合生理活性而言,20~30 ℃是最适范围,25 ℃下PSⅡ活性和光合放氧速率都较平稳;在高温(35 ℃)下培养时,漂浮浒苔很敏感,不能正常生长。当盐度为0时,藻体的PSⅡ活性和光合放氧速率均大幅下降,转入正常盐度3%后,藻体的PSⅡ
摘要:针对臭氧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安全性问题,探讨臭氧水在肉制品加工处理中的应用前景。以鸭肉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浓度臭氧水,处理不同时间,考察臭氧水对鸭肉中微生物和油脂的影响。结果表明:9 mg/L臭氧水处理鸭肉20 min与14 mg/L臭氧水处理鸭肉10 min对细菌的杀灭程度相当;高浓度臭氧水处理对鸭肉油脂的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和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有显著影响(P<0.
摘要:旨在探索N、P、K肥料对紫色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其高产潜力发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紫色小麦品种贵紫1号、贵紫4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N、P、K肥料处理方式进行田间试验,采用Richards方程分析其灌浆动态和灌浆参数。结果表明,贵紫1号和贵紫4号的单位面积穗数、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208万~322万个/hm2和133万~205万个
摘要: 为研究不同程度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与乳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6头健康奶牛和18头患轻、中、重度隐性乳房炎奶牛,采集乳样,分离乳清,利用Elisa CRP检测试剂盒测定样品中CRP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乳汁体细胞数的增加,乳清中CRP含量逐渐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极显著。结果表明,乳清中CRP含量变化与隐性乳房炎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乳腺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