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美术课堂的探究性学习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yt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职中学生的特点,我们进行了职中美术课引进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它将对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形成完善的人格、鲜明的个性、丰富的内心情感等诸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教育要求,美术教学的价值不是单纯学习知识,主要是发展人的创造能力,以形成独立个性,能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变化。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需要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开发和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与创造能力。
  因此,美术的研究性学习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发挥其主体能动性方面十分有利。學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不断发掘自身潜能,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美术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全新课程,它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设计,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性课程学习内容,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教师是这门课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职中美术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不再是单纯知识性的灌输,而是综合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技法的工匠式传授,而是思维方法、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的引导;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式的学习,而是更加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实现的教育。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职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的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造轻松愉悦的审美情境。职中美术欣赏教学目的,主要不只是以艺术欣赏为途径来教学艺术知识技能,不只是让学生通晓艺术作品创作的背景知识,也不只是要学生熟记所欣赏的艺术作品,而是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对艺术能有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艺术欣赏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艺术欣赏中获得了什么,而不是艺术作品表达了什么。根据这一目的要求,美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个过程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应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审美情境,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是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的,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这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特点。这就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互相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反映在美术教学中,师生面对同一审美对象,共同参与艺术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并互相给予对方尊重和欣赏。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艺术修养的差异,每个人对同一艺术对象的理解与表现也会不尽相同,但人们参与艺术活动所获得的愉悦体验这一结果是平等的,都处于一种主体地位。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美术学科研究性学习,有很多时间是学生们自己进行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了保障。他们可以在活动时间里,带着问题去请教老师,寻求答案;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及网上查询,获取所需的信息。当然,他们也可以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调查、参观、访问。可以说此阶段是学生们借助校内外各方资源,收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分析各种数据,在纷繁的社会中为自己“美”的研究,去寻求“美”的答案。
  分享寻美探知的成功喜悦。当同学们将收集来的资料、调查问卷和各种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形成一份份课题研究报告时,在他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之情。所有参加研究的学生都有深刻的感受,在实践中体验了科学研究的酸甜苦辣,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更大的收获在于通过研究,培养了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当然,这些研究虽然还显得稚嫩,也没有什么惊人的研究成果,甚至称不上科学研究,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对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无疑有着积极意义的,这也是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二、职中美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操作过程
  学生们以自愿为原则,3——6人组成课题小组,审报课题,并确定小组成员分工,设计研究过程。
  各小组成员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讨论。教师要指导学生,考虑到自身的能力,课题不宜选的过大,要切合实际,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根据小组成员的分工,学生们分别进行资料查阅、问卷调查或采访等各项工作。收集信息,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学生们要协同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借助各方资源来收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
  进行阶段性总结。各小组汇报各自研究的进展情况,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收获。教师要对出现困难和错误的小组给予帮助,及时处理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是学生将收集来的资料和数据,经过整理、分析最后写出课题报告。
  进行论文答辩。评审组可请其他各科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在答辩中,学生首先向评审组简要介绍自己课题内容以及采取何种方法取得何种成果,对评审组成员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评审组经过综合评价后,确定各小组成绩。此成绩计入学期总分。
  三、课程评价
  职中美术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培养和锻炼学生寻找、阅读、分析、思考和综合别人研究结果,然后再要求他们得出自己结论和综合的结果,写成书面文字或口头报告的课程。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以及用自己的眼光去探求美是开设此课程的最终目的。实践证明,职中美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摘 要]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關键词]小学美术 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
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好,就是指课堂最佳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策略佳,就是说我们的授课方式符合学习需求。我们必须根据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维,采用以下教学新策略。  一、关注人性本真,发展儿童语言  我们的时代是向上的,社会是健康的,学生的生活是五彩的。我们不需要将“观点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立意深刻”等列为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对学生作文的思想性应当有信心,不能脱离
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因而就有了我们的音乐课整合。新课标下强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创造就是主动参与的过程,他能够参与,一定意义上也就说明我们激起了他的兴趣,课堂上我们就成功了一步。要如何保持学生这种长久的兴趣与参与性,也是我们一线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新课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美国教育专家肯尼思H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重任,更需要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从教学实践中切实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