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业是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中,要把发展食品加工业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因为食品加工业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发展食品加工业对于资源型城市“以轻替重”实现经济转型有重要意义,资源型城市发展食品加工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建设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工业体系。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采掘、加工某种不可再生资源为主要产业的城市,我国达到一定规模的资源型城市有118个,其中典型资源型城市有60个。这些城市绝大多数面临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枯竭,经济增长放慢,生态环境恶化,下岗职工生活困难等一系列难题。资源型城市要走出困境,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实施经济转型,发展替代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业就是一种可行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食品加工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我国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较低。我国粮食、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主要食品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但在加工总量和加工水平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我国食品加工业的现状,农业部明确提出了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重点领域。指出要努力改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食品加工业的税收、金融、财政、出口、土地、培训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同时根据发展要求,积极争取新的政策措施。各级财政应重点支持食品加工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科技、教育培训资金应有一定比例用于食品加工业发展。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加快技术进步,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上述相关政策分析,食品加工业对于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为食品加工业提供了优良的政策环境。
  
  二、发展食品加工业对于资源型城市“以轻替重”实现经济转型有重要意义
  
  我国资源型城市基本是以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化工、森林采伐加工等重化工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其结构单一,后续发展能力较差,受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影响很大,在宏观经济处于上升阶段,由于重化工业的投资和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经济发展也处于上升状态,但是,当宏观经济处于调整和下降时期,资源型城市往往处于困难境地。因此,改变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使轻重工业结合,一、二、三产业平衡发展是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经济战略。
  
  (一)食品加工业属于轻工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是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的首选产业。
  食品加工业是对食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的制造业,属于轻工业。轻工业的发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五”期间,我国食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67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1%;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71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8%。统计数字一方面表明我国食品加工业投资不足,但也同时说明食品加工业确实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考虑目前资源型城市普遍投资短缺的现实情况,发展食品加工业应是首选可行之路。
  
  (二)发展食品加工业具有拉动区域经济的效应,有利于资源型城市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
  从资源型城市徐州来看,农业在地方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城市发展食品加工业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农业资源,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其连锁效应非常明显。发展食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资源型城市通过发展食品加工业可以起到带动农业发展的龙头作用,可以促进优化食品区域布局和优势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食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扩大食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食品出口,有利于提高我城市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发展食品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
  资源型城市通过发展食品加工业可以把城市发展放在区域经济的大格局之中,与区域经济互相协调,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割裂,相互脱离。从而使资源型城市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发展食品加工业可形成新的产业群,推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资源型城市一般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设施,工业设备生产能力,工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人才。这些资源也是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应当加以充分利用。资源型城市发展食品加工业除了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以外,还可以带动食品机械设备制造业、包装工业、印刷工业、运输仓储业、饮食服务业、商业的发展。以食品为主要原料的轻化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轻工、化工设备制造业、化学材料工业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新产业的长足发展,可以安排更多的人口就业,为城市经济的转型创造条件。
  
  三、资源型城市发展食品加工业要建立现代食品加工工业体系
  
  资源型城市发展食品加工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条件,发挥老工业基地的独特优势,按照现代食品加工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建立现代食品加工工业体系。
  
  (一)现代食品加工业的技术经济特点
  从世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来看,现代食品加工业具有以下一些技术经济特点
  1 现代食品加工业追求规模效益,跨国企业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食品加工企业的规模非常大,它们中的很多企业是一些跨国企业。
  2 现代食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主要方向是精深加工。食品的加工程度决定着食品的增值程度。越是精深加工,增值程度越大。
  3 现代食品加工业适应安全、绿色、休闲的消费潮流。从全球范围来看,安全、绿色、休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方向。
  4 现代食品加工业的品牌优势明显。现代食品加工业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大型企业间的竞争,而企业竞争除了资本规模的竞争,就是产品品牌的竞争。发达国家的食品加工企业一般规模较大,拥有品种繁多的产品系列。一方面,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产品的开发、生产都非常稳定,质量可靠,成本较低,因而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些企业都拥有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如雀巢、康师傅、达能、上好佳、百威啤酒、米勒啤酒等,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各国消费者普遍对于名牌产品的认知度很高,食品加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努力创出名牌。
  
  (二)资源型城市如何构建现代食品加工工业体系
  资源型城市发展食品加工业必须合理地整合政策、资金、技术、项目、信息、服务等各种食品加工业发展要素,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技术基础,从产业规划、原料基地、科技开发、物流组织、市场营销、质量监控等方面下工夫,逐步建成现代食品 加工工业体系。
  1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做好食品加工产业规划。农业部在《食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中提出,食品加工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本地区食品资源优势、传统工艺优势及技术设备能力等,确定并突出本地区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要着重培植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加工骨干企业,积极培植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高科技、精深加工企业。
  资源型城市应根据这一指导意见首先确定符合本地区食品资源情况、并能发挥现有技术优势,形成产业链的主导产业。同时,对于关联产业也应进行规划安排,以加工企业为主要项目载体,考虑加工企业产前、产后的联系,按照加工企业发展要求统一规划原料基地、科研开发、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信息服务和储藏销售等方面的建设,使其形成配套的食品生产加工能力。
  2 把食品加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建设食品原料基地。现代食品加工业依靠大规模的食品原料基地作为保证条件,同时,食品原料生产也需要食品加工业作为市场,实现农业产业化,二者互相依存。因此,资源型城市需要根据所选择的主导产业进行基地建设。
  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应从加大对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投入入手,尽可能地改善食品原料基地的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基地生产水平。生产基地本身应根据市场需求切实安排好生产布局,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技术,尽力提高食品科技含量,要为加工企业不断提供优质安全生产原料创造条件。相对应的食品加工企业也要为生产基地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收购等形式,加强与生产基地的紧密合作、互相支持,以求形成相辅相成的生产联合体,促进共同发展。
  3 建立与现代食品加工业配套的服务体系。现代食品加工工业体系由生产体系和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体系构成,包括与食品加工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原料保障和运销服务体系,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加工企业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和符合我国实际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功能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符合世贸规则的政策扶持体系等。
  资源型城市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工业服务基础,但是需要按照食品加工工业的要求重新进行定位和整合。
  (1)建立食品加工业原料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原料基地和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和销售市场之间布局合理、畅通便捷的储藏运输网络。依托目前的农业商品基地和储运设施,建设一批各种类型的商品基地和仓储运输设施。按照与食品加工企业形成配套生产能力的要求,调整项目内容,加强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基础设施、运销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创新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公司加合作组织加农户的食品加工原料生产格局。
  (2)建立食品加工业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质量安全是我国食品加工业与国际接轨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要借鉴国外制定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经验,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和国际惯例的食品原料和加工制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尽快形成完善的食品加工业质量标准体系。把推行食品和加工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建设各类食品生产基地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标明产品的产地、质量、标准的等级标识制度。
  (3)建立食品和加工品质量检测体系。逐步建立全过程的动植物检疫、农药、兽药、渔药残留检测、环境质量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建立食品加工的质量标准、检测标准、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体系。加强食品加工质量安全综合类质检机构的建设。
  (4)建立符合食品加工工业发展要求的信息服务体系、科教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批发和零售市场网络等配套服务体系,全方位推进现代食品加工工业体系的形成。
其他文献
摘要:办公室使用一次性杯子给员工带来生活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麻烦,这是由于办公室一次性杯子具有“公共资源”的性质。博弈理论有效解释了办公室一次性杯子“囚徒困境”现象,并为解决这一现象提供给了思路。  摘要:公共资源;反应函数;囚徒困境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模式及作用,并介绍了重庆市试行代建制的模式和情况。应用委托一代理理论对代建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指出了代建制试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委托一代理理论    一、引言    在过去的近二十多年间,我国对政府投资工程基本上延续了计划经济时期“投资、建设、管理、使用”混为一体的集中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于行政权力直接
期刊
摘要:自贝卡利亚发表《论犯罪与刑罚》以后,旷日持久的死刑存废之争正式拉开了序幕,论争双方从政治、法律、哲学、伦理、人道等诸方面各自论证了死刑或存或废的理由和根据,并进而引发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死刑存废实践。不可否认,这场论争直至今日仍方兴未艾,死刑存废之实践也是此起彼佚,时有反复。贝卡利亚之学说尽管有其巨大的历史意义,但对于其死刑观,笔者却并不赞同,本文从批驳贝卡利亚开始来阐述自己的死刑观。  关键
期刊
摘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新经济组织形式崛起,民营企业作为其中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迅速崛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依赖于知识员工的智慧和创新,但是在民营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实现长期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了员工关系管理方面存在的误区,继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力求实现民营企业长期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员工关系管理;误区    改革
期刊
摘要: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贸易利益和贸易模式,而贸易的发展也影响着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本文根据贸易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对技术要素的不同处理,对关于技术创新的贸易效应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技术创新;贸易理论;贸易效应    一、引言    从最早的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到随后的新要素理论,从基于技术的静态角度到强调技术进步动态效果,从理论研究到实证分析
期刊
摘要:产业集群作为当前世界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某些地区,产业集群产生强大的正外部性,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制造业基地。但是由于集群内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功能性缺陷,从而影响实现集群内企业有序竞争与合作关系,即集群企业的集体行动存在困境,就此本文提出一些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力;博弈;集体行动    一、引言    由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密切关
期刊
摘要:距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已过去十年,但危机造成的阴霾气氛还未完全从东亚国家上空散去,十年后的今天,我国已履行入世承诺对金融市场完全放开,我国的经济已卷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大潮之中,对国际金融风险的任何防护装置都已拆除,不可能像十年前一样在房子里躲避暴风雨的袭击,我国金融改革正进入关键时期,要抵御各种风险最迫切的就是要加强自身的抵抗能力,完善金融监管。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混业经营;风险
期刊
摘要:基于苏州上市企业的比较,“泉州板块”的发展是成功利用了基于比较优势的低成本竞争,是民营企业家成功利用市场发展民营经济的内生变迁结果。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要保持“泉州板块”的长期发展必须由成本竞争转向技术竞争。这就要求上市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政府做好“引路人”的角色。  关键词:比较优势;成本竞争;技术竞争;泉州上市企业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企业上市成为泉州民营企业家
期刊
摘要:通过对标准成本法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作业成本法优缺点的分析,得出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应该引进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将作业成本核算事前化,用作业标准成本代替产品标准成本,但由于作业成本核算工作量大,在事后的成本核算上还是应采用标准成本法。  关键词:标准成本;作业成本;融合    一、标准成本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标准成本法大约于1904年至1910年诞生于美国。它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
期刊
摘要:金华火腿要实现国际营销的新突破,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的作用,借鉴韩国泡菜成功国际营销的经验,实现国际营销策略的创新。  关键词:金华火腿;国际营销;创新策略    金华火腿已有1200年历史,有“世界火腿之冠”之称,它以色、香、味、形“四绝”驰名中外,早在1915年就获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优质一等奖;到了清代,金华火腿已外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各地。1929年在杭州西湖商品博览会上又获商品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