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污染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污水治理作为城市环境工程的重点内容,已经成为衡量环境治理工程落实的关键指标。本文对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的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论述,结合污水治理的实际经验,总结了污水治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持续化
污水治理不仅是城市水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城市居住密集,人口众多,加上产业较为集中,每天就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大大增加了污水治理的强度。从污水治理的角度来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积极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基础设施,对提高治理效果,保证净水工程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1 城市环境工程的污水治理的必要性
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有着必要性据《2016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全国近岸海域一、二、三、四类及劣四类水质点位比例分别为32.4%、41.0%、10.3%、3.1%、13.2%,水质级别一般,同比保持稳定。在各站点中,水质超标站点集中在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辽东湾以及江苏、浙江、广东省部分近岸海域。从污水现状来说,加快污水治理,具有急迫性。
2 城市环境工程的污水治理问题分析
2.1 基础设施不齐全
就污水治理实际情况来说,多数城市建设了污水收集管网。早期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注重污水处理规模,不注重水质处理。在污水处理工作中,節流支管和收集支管的重要性不被重视,使得污水处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除此之外,部分较老的区域,污水管道存在着打结问题,既包括雨水管道,还包括工业废水管道,难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2前期工作有待加强
制定合理的可行性报告是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关键的文件之一。可行性报告包括了项目投资金额的大小,实施步骤的可行性以及建成后实际效果等重要内容。可行性报告的制定关系着污水处理项目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最终结果。然而,现在多数地区一直存在重视政绩的问题,往往忽略了很多实际问题。很多项目在建设的前期还没等可行性报告制定完事就盲目开工,导致项目应付审查,使用虚假数据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可行性报告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不仅达不到其自身起的作用,而且还会对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带来恶劣的影响。对可行性报告不加重视,缺乏完善导致了很多规模庞大、投资巨大的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之后就面临污染水资源匮乏的窘境,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2.3 缺乏技术支撑
从城市环境工程推进实际情况来说,污水处理环节,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从事污水处理工作的人员,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及时更新处理技术和思想,引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开展城市污水治理工作。城市污水的来源较多,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等,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水平相对低下,难以达到污水治理的基本要求。
2.4管网后期的维护工作没有跟上
排水管网是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部分,不仅起着排放污水的功能,还是收集城市污水的关键设施。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管道破损,就需要及时的修复来保持管网功能的正常使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网的维护工作往往做的不够,很多远离城市或者偏僻的地方,管网破损以后常常面临着无人修复的情况,而市政设施建设时由于工人失误导致管网受损也往往得不到及时的修复。
2.5污水处理的结果不能满足国家规范标准
有些污水处理的设施远离城区,得不到管理部门的重视,而且很多排放水体的管道被别的设施占用,再加上配套管网的设施匮乏,就导致经过处理的污水达不到国家规范标准
3 城市环境工程的污水治理策略
3.1 做好源头控制
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要注重污染水体源头的控制。增强截污纳管力度,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以某地区为例,延伸污水管网,增加污水处理量。通过持續推进污水处理厂改造以及扩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环节污水处理压力。近年来,城市污水量不断增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问题,缓解污水处理压力,要从各方面入手[1]。截污纳管作为民生工程,若能够保证建设质量,对改善城市流域水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从2017年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来说,该地区水质Ⅰ、Ⅱ类达100%。借鉴于此,为了全面提升污水治理效果,改善城市环境,要加大源头治理力度。
3.2 推进污水管网工程
城市环境工程中的污水治理工作开展,要着力解决现存的问题。针对管网打结问题,要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部步伐。在开展前,通过全面调查,明确污水管网建设现状,坚持成片改造以及统筹安排的原则,针对老旧小区,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提高截污纳管的覆盖率。在具体落实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方面,除了做好雨污分流改造外,还需要完善主次干道污水管网、周边支路管网等,加快截污工程建设步伐。除此之外,要加大管网疏浚以及修复的投入力度,针对老旧污水管网,要进行改造以及破损修复,积极推进管道疏浚工作。对于雨污混接和错接的管道,依据雨污分流原则,开展整改工作。对于存在破损以及堵塞问题的管道,要做好修复或者重新建设工作。重点做好沿河管道以及沿湖管道等的缺陷修复工作,实现污水管网联网,保证排水的畅通性。
3.3 完善污水处理方案
为了全面提高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水平,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要注重结合具体情况,包括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和自然环境体条件等。在选择排污场所时,企业要做好全面的调查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污系统建设方案,保证排污系统使用性能。在建设排污系统时,对于污水输送干管以及排污设备等,要严格按照质量检验标准,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开展建设工作。若短期内,没有办法明确管道规格,在建设排污管道时,要设置预留接口,等完成城市整体排污系统规划后,再按照总体设计方案,将相关的管道,接入到系统中来。对于污水的处理,除了要注重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规模以外,还需要注重水质,做好全面的把控,保证污水处理质量。
3.4 优化污水处理工艺
若想不断地提升污水处理工艺水平,需要全面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对于以往的污水处理方式,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改进。因为传统的处理方式,不仅操作复杂,而且处理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做好污水处理工艺优化以及改造。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其针对浓缩污泥法进行了优化,使用调质池替换沼气池。使用深度脱水隔膜压滤机装置,进行污泥处理,使其成为泥饼,再进行填埋,或者用于焚烧发电厂掺烧[2]。从工艺改进效果来说,提高了工艺操作水平,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处理效率。
3.5 做好污水治理监管工作
在城市环境工程中,为了提高污水治理效率,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参与,发挥污水治理主体的作用,逐步推进污水治理工作。基于此,为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加大污水治理监管工作力度。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大河道执法巡查力度,加大随意倾倒垃圾以及擅自设置排污口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重点排污口,要设置视频监控,实行在线监测监督,保证污水治理工作效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环境工程中的污水治理工作,要做好源头控制,推进污水管网工程,完善污水处理方案,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做好污水治理监管工作,保证污水治理效果。污水治理工作是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污水处理、污水监测等方面,做好全面的把控。
参考文献:
[1]龚文娟.浅议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J].当代化工研究,2016(09):72-73.
[2]袁曙光,蔡建辉,郭龙.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6):246.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持续化
污水治理不仅是城市水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城市居住密集,人口众多,加上产业较为集中,每天就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大大增加了污水治理的强度。从污水治理的角度来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积极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基础设施,对提高治理效果,保证净水工程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1 城市环境工程的污水治理的必要性
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有着必要性据《2016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全国近岸海域一、二、三、四类及劣四类水质点位比例分别为32.4%、41.0%、10.3%、3.1%、13.2%,水质级别一般,同比保持稳定。在各站点中,水质超标站点集中在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辽东湾以及江苏、浙江、广东省部分近岸海域。从污水现状来说,加快污水治理,具有急迫性。
2 城市环境工程的污水治理问题分析
2.1 基础设施不齐全
就污水治理实际情况来说,多数城市建设了污水收集管网。早期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注重污水处理规模,不注重水质处理。在污水处理工作中,節流支管和收集支管的重要性不被重视,使得污水处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除此之外,部分较老的区域,污水管道存在着打结问题,既包括雨水管道,还包括工业废水管道,难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2前期工作有待加强
制定合理的可行性报告是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关键的文件之一。可行性报告包括了项目投资金额的大小,实施步骤的可行性以及建成后实际效果等重要内容。可行性报告的制定关系着污水处理项目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最终结果。然而,现在多数地区一直存在重视政绩的问题,往往忽略了很多实际问题。很多项目在建设的前期还没等可行性报告制定完事就盲目开工,导致项目应付审查,使用虚假数据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可行性报告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不仅达不到其自身起的作用,而且还会对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带来恶劣的影响。对可行性报告不加重视,缺乏完善导致了很多规模庞大、投资巨大的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之后就面临污染水资源匮乏的窘境,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2.3 缺乏技术支撑
从城市环境工程推进实际情况来说,污水处理环节,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从事污水处理工作的人员,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及时更新处理技术和思想,引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开展城市污水治理工作。城市污水的来源较多,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等,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水平相对低下,难以达到污水治理的基本要求。
2.4管网后期的维护工作没有跟上
排水管网是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部分,不仅起着排放污水的功能,还是收集城市污水的关键设施。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管道破损,就需要及时的修复来保持管网功能的正常使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网的维护工作往往做的不够,很多远离城市或者偏僻的地方,管网破损以后常常面临着无人修复的情况,而市政设施建设时由于工人失误导致管网受损也往往得不到及时的修复。
2.5污水处理的结果不能满足国家规范标准
有些污水处理的设施远离城区,得不到管理部门的重视,而且很多排放水体的管道被别的设施占用,再加上配套管网的设施匮乏,就导致经过处理的污水达不到国家规范标准
3 城市环境工程的污水治理策略
3.1 做好源头控制
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要注重污染水体源头的控制。增强截污纳管力度,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以某地区为例,延伸污水管网,增加污水处理量。通过持續推进污水处理厂改造以及扩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环节污水处理压力。近年来,城市污水量不断增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问题,缓解污水处理压力,要从各方面入手[1]。截污纳管作为民生工程,若能够保证建设质量,对改善城市流域水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从2017年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来说,该地区水质Ⅰ、Ⅱ类达100%。借鉴于此,为了全面提升污水治理效果,改善城市环境,要加大源头治理力度。
3.2 推进污水管网工程
城市环境工程中的污水治理工作开展,要着力解决现存的问题。针对管网打结问题,要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部步伐。在开展前,通过全面调查,明确污水管网建设现状,坚持成片改造以及统筹安排的原则,针对老旧小区,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提高截污纳管的覆盖率。在具体落实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方面,除了做好雨污分流改造外,还需要完善主次干道污水管网、周边支路管网等,加快截污工程建设步伐。除此之外,要加大管网疏浚以及修复的投入力度,针对老旧污水管网,要进行改造以及破损修复,积极推进管道疏浚工作。对于雨污混接和错接的管道,依据雨污分流原则,开展整改工作。对于存在破损以及堵塞问题的管道,要做好修复或者重新建设工作。重点做好沿河管道以及沿湖管道等的缺陷修复工作,实现污水管网联网,保证排水的畅通性。
3.3 完善污水处理方案
为了全面提高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水平,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要注重结合具体情况,包括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和自然环境体条件等。在选择排污场所时,企业要做好全面的调查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污系统建设方案,保证排污系统使用性能。在建设排污系统时,对于污水输送干管以及排污设备等,要严格按照质量检验标准,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开展建设工作。若短期内,没有办法明确管道规格,在建设排污管道时,要设置预留接口,等完成城市整体排污系统规划后,再按照总体设计方案,将相关的管道,接入到系统中来。对于污水的处理,除了要注重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规模以外,还需要注重水质,做好全面的把控,保证污水处理质量。
3.4 优化污水处理工艺
若想不断地提升污水处理工艺水平,需要全面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对于以往的污水处理方式,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改进。因为传统的处理方式,不仅操作复杂,而且处理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做好污水处理工艺优化以及改造。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其针对浓缩污泥法进行了优化,使用调质池替换沼气池。使用深度脱水隔膜压滤机装置,进行污泥处理,使其成为泥饼,再进行填埋,或者用于焚烧发电厂掺烧[2]。从工艺改进效果来说,提高了工艺操作水平,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处理效率。
3.5 做好污水治理监管工作
在城市环境工程中,为了提高污水治理效率,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参与,发挥污水治理主体的作用,逐步推进污水治理工作。基于此,为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加大污水治理监管工作力度。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大河道执法巡查力度,加大随意倾倒垃圾以及擅自设置排污口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重点排污口,要设置视频监控,实行在线监测监督,保证污水治理工作效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环境工程中的污水治理工作,要做好源头控制,推进污水管网工程,完善污水处理方案,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做好污水治理监管工作,保证污水治理效果。污水治理工作是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污水处理、污水监测等方面,做好全面的把控。
参考文献:
[1]龚文娟.浅议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J].当代化工研究,2016(09):72-73.
[2]袁曙光,蔡建辉,郭龙.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