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服装工艺教学是高校服装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服装设计成果的最终展示,也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契合过程。在当今工业化生产中,我们的服装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服装人才。在服装工艺教学中,也必定要拟合这样一个最终的目的。其教学理念,既区别于传统的师徒传授的概念,也和普通中职服装院校有所差异,是站在全局观的角度上,培养出具有全面理论知识,也有与企业基本观点相统一的服装人才。
关键词 服装 工艺 教学
在各个高校的服装专业,服装工艺教学课程都是一门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高等服装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适应服装企业和服装商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培养在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服装技术与管理,且有一定的服装专业理论知识和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人员。从这点来看,其教育更着重于一个从设计到样板到制作以及管理等综合性系统性的培养,将一个人的眼界提高到一个全局观的角度上。高校服装工艺教育,实际上是学校服装教育与企业是否能够接轨的一个契合点。因为服装最终的目的,是穿在人的身上,而将理想中的服装造型变为现实,则依赖于服装工艺。服装设计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完美的作品,要靠服装工艺制作成成品来检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绘制出来的服装效果图无法制作成为服装,这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通过工艺制作,不了解服装实体形成的过程,从平面变成立体的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必须遵循最基本的物理规律,无法通过物理手段来实现的效果图是不能够称为服装效果图的。这也是企业为什么认为学校学生纸上谈兵的一个原因。我们培养出来的服装专业人才,在没有踏入企业锻炼之前,最起码必须要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要能够站在一个统观全局的基础上,对各方面的技术的配合做到心中有数,对企业的生产模式有一个全局的认识。因此,对服装工艺教学的认识,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服装工艺的教学不单纯局限于一件衣服部件的简单配合,而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举一反三的过程。从这点来说,高等服装教育中的服装工艺教学其目的就和普通中职的服装工艺教学的目的存在一个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一个对人脑思维的开发过程。若是说我们在大学四年里要学会所有的服装工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服装的设计在不断创新,那么服装的工艺也就随之不断更新。而同样一种结果,实现它的过程却有不止一种的方法。我们的工艺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比如上裙腰,我们首先知道了结果,就是裙腰最后成型是什么样,然后再反过来寻找过程,从物理的过程上来想,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到这样的结果,究竟能够想出多少种方式。这就很像一道扩散思维的题目,以天马行空的思维过程来对应一个可能的结果,然后判断哪个过程是最简单最迅速也是最有效地,这就是一个工艺再创造的过程。所以,服装工艺的教学,其实是一个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不局限于某一点,某一个固定的工艺模式,而是一种不定势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所带来的,就是对传统师徒模式的冲击。在学校教育中,用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好的目的是我们的宗旨,而不是用量来堆砌出经验。丰富的经验不仅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地思考过程中。
其次,服装工艺制作是对服装设计的再设计,是对服装样板的再创造和再校正,这一点在服装上的体现非常明显。当我们设计出服装款式,制作出服装样板,唯一能够检验服装款式在人体上的效果和服装样板的正确性的方法就是通过服装工艺制作把图形变成实在的服装。人脑里想象出来的东西跟实际有差距,这是由很多主观和客观因素造成的。人体本身千差万别,制作服装的面料有其自己的特性,制作过程中工艺不同造成的差距,这些都是我们在实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服装在工艺制作过程中,如何达到设计师的意图,是一个不断思考和改进的过程。而如何能够把设计图表现得更完美,则是一个工艺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制作每一个步骤之前,首先必须考虑到如何能够到达最好的效果,在制作的过程中,又不断地通过一步步的结果来反复校正前面的过程,同时创造性地发挥想象,最后才能达到一个设计与过程的完美结合。
第三,服装工艺制作是对服装整体流水线的一个把握。我们都知道,成衣企业的服装流水线设计的基础就是服装工艺制作的时间,制作工艺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了流水线的各个环节的设计配合,它实际上是最优工艺的一个完美组合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首先要灌输的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现代工业社会,流水线生产是体现最大生产效率的关键所在,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也是为这样的生产企业服务,那么在服装基础教育的时候,首先就必须拟合工业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必须加强一个工业化的生产效率的概念,能合理判断对工艺方法的取舍,合理分配时间,把自己首先放到一个全局的高度上,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与企业生产在理念上接轨。
高校服装工艺教学,也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契合过程。在当今工业化生产中,我们的服装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服装人才,在服装工艺教学中,也必定要拟合这样一个最终的目的。这个目的的达成,不仅仅需要教师细心耐心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灌输一个高起点的教育观念,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看待这样一个传统的教学课程,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真正适合现代企业的服装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颜丽婷 《浅析如何提高服装工艺工艺课的教学质量》 中华论文库 2009.11
[2]周芝萍 《论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中华论文库
关键词 服装 工艺 教学
在各个高校的服装专业,服装工艺教学课程都是一门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高等服装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适应服装企业和服装商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培养在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服装技术与管理,且有一定的服装专业理论知识和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人员。从这点来看,其教育更着重于一个从设计到样板到制作以及管理等综合性系统性的培养,将一个人的眼界提高到一个全局观的角度上。高校服装工艺教育,实际上是学校服装教育与企业是否能够接轨的一个契合点。因为服装最终的目的,是穿在人的身上,而将理想中的服装造型变为现实,则依赖于服装工艺。服装设计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完美的作品,要靠服装工艺制作成成品来检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绘制出来的服装效果图无法制作成为服装,这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通过工艺制作,不了解服装实体形成的过程,从平面变成立体的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必须遵循最基本的物理规律,无法通过物理手段来实现的效果图是不能够称为服装效果图的。这也是企业为什么认为学校学生纸上谈兵的一个原因。我们培养出来的服装专业人才,在没有踏入企业锻炼之前,最起码必须要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要能够站在一个统观全局的基础上,对各方面的技术的配合做到心中有数,对企业的生产模式有一个全局的认识。因此,对服装工艺教学的认识,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服装工艺的教学不单纯局限于一件衣服部件的简单配合,而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举一反三的过程。从这点来说,高等服装教育中的服装工艺教学其目的就和普通中职的服装工艺教学的目的存在一个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一个对人脑思维的开发过程。若是说我们在大学四年里要学会所有的服装工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服装的设计在不断创新,那么服装的工艺也就随之不断更新。而同样一种结果,实现它的过程却有不止一种的方法。我们的工艺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比如上裙腰,我们首先知道了结果,就是裙腰最后成型是什么样,然后再反过来寻找过程,从物理的过程上来想,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到这样的结果,究竟能够想出多少种方式。这就很像一道扩散思维的题目,以天马行空的思维过程来对应一个可能的结果,然后判断哪个过程是最简单最迅速也是最有效地,这就是一个工艺再创造的过程。所以,服装工艺的教学,其实是一个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不局限于某一点,某一个固定的工艺模式,而是一种不定势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所带来的,就是对传统师徒模式的冲击。在学校教育中,用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好的目的是我们的宗旨,而不是用量来堆砌出经验。丰富的经验不仅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地思考过程中。
其次,服装工艺制作是对服装设计的再设计,是对服装样板的再创造和再校正,这一点在服装上的体现非常明显。当我们设计出服装款式,制作出服装样板,唯一能够检验服装款式在人体上的效果和服装样板的正确性的方法就是通过服装工艺制作把图形变成实在的服装。人脑里想象出来的东西跟实际有差距,这是由很多主观和客观因素造成的。人体本身千差万别,制作服装的面料有其自己的特性,制作过程中工艺不同造成的差距,这些都是我们在实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服装在工艺制作过程中,如何达到设计师的意图,是一个不断思考和改进的过程。而如何能够把设计图表现得更完美,则是一个工艺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制作每一个步骤之前,首先必须考虑到如何能够到达最好的效果,在制作的过程中,又不断地通过一步步的结果来反复校正前面的过程,同时创造性地发挥想象,最后才能达到一个设计与过程的完美结合。
第三,服装工艺制作是对服装整体流水线的一个把握。我们都知道,成衣企业的服装流水线设计的基础就是服装工艺制作的时间,制作工艺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了流水线的各个环节的设计配合,它实际上是最优工艺的一个完美组合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首先要灌输的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现代工业社会,流水线生产是体现最大生产效率的关键所在,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也是为这样的生产企业服务,那么在服装基础教育的时候,首先就必须拟合工业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必须加强一个工业化的生产效率的概念,能合理判断对工艺方法的取舍,合理分配时间,把自己首先放到一个全局的高度上,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与企业生产在理念上接轨。
高校服装工艺教学,也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契合过程。在当今工业化生产中,我们的服装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服装人才,在服装工艺教学中,也必定要拟合这样一个最终的目的。这个目的的达成,不仅仅需要教师细心耐心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灌输一个高起点的教育观念,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看待这样一个传统的教学课程,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真正适合现代企业的服装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颜丽婷 《浅析如何提高服装工艺工艺课的教学质量》 中华论文库 2009.11
[2]周芝萍 《论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中华论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