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代,赵广汉无疑是个能臣。所谓能臣,标准无非两个:一是将皇帝或上级交办的事办得妥妥帖帖;二是深受辖区民众拥护,无须上位者操心。这些,赵广汉全都具备,而且他还可以多出一个:不争功,他最喜欢干的活之一就是遇到升迁和奖赏之事总是归之于部下。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涿郡蠡吾县(今河北博野县)人,生活在汉昭帝后期及汉宣帝前期。赵广汉才华横溢,办案能说善断。某年,京城发生一起绑架案,一个叫苏回的侍卫在家里被两个坏人劫持了。赵广汉经过一番调查取证,确定了劫人者的住处,立马率人赶到,自立于庭,叫长安丞龚奢敲门告知犯罪嫌疑人:“京兆尹赵君劝告两位,千万不要杀掉人质,此人是皇宫侍卫。如果你们现在自首,将得到良好的待遇,万一有幸碰到大赦的机会,说不定还可以获得自由。”二人惊愕,又素闻赵广汉威名,立即打开房门叩头请罪,赵广汉也回礼说:“你们让人质活了下来,好极了!”将犯人送进监狱之后,赵广汉还特地嘱咐狱吏善待他们,给他们酒肉吃。至冬按律这两名罪犯将被处死,赵广汉就为他们预先安排好棺材及安葬用品,并告诉他们,两罪犯感动极了,说:“死无所恨!”赵广汉懂“钩距术”。“钩距术”是什么,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汉书》举了例子,比如赵广汉想知道马的价格,他首先问狗的价格,然后问羊价、牛价,最后他就能推算出马的大致价格。在审案中,罪犯回答的马价是否真实,他通过询问其他动物的价格就知道个大概了。也有人想仿效他,却没有一个成功的。他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广布眼线,谁想搞点不法动作,他可以在第一时间制止。某次,几个长安不良少年在一间偏僻的空房里商议如何抢劫,事情的步骤还没有讨论清楚,赵广汉派出的人已经到达现场,将他们一一抓获归案。
一般的官员喜欢跟有钱有势的人勾勾搭搭,赵广汉不是这样,而是极力“威制豪强”。担任河南颖川郡守时,赵广汉发现辖区内的豪门大族为非作歹,决心好好整治一下。他拿当地最有影响的原氏、褚氏两大家族开刀,将其作恶的头面人物抓起来,宣布罪状后就地正法。同时,他叫手下设置竹筒,专门接收告发的信件,一经查实,依法治罪。同时严格保护举报人,不让他们的资料外泄,促使豪门大族发生内讧,以便分化瓦解他们。
赵广汉为政廉洁,对腐败深恶痛绝。他第一次代理京兆尹时,就果断地处理了腐败分子杜建。杜建是京兆掾,算是赵广汉手下一名中层干部。此人利用监造昭帝陵墓的机会,大赚不义之财。赵广汉最初想挽救此人,找其谈了几次话,让杜建别与皇家法律对着干。然而,杜建置若罔闻,赵广汉火了,下令逮捕杜建。任何时代都有这样的人,官职也许不大,能量却大得惊人,杜建亦属于这一类。赵广汉刚将其收进监狱,说情的纷至沓来,赵广汉“终无所听”。杜建的亲朋戚友打算劫狱,赵广汉派人警告他们说:“劫狱是灭族的重罪,你们看着办吧。”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在核准事实之后,赵广汉立即命令将杜建斩首弃市。
赵广汉反腐决不会选择性执法,他既敢打苍蝇,又敢打老虎。霍光死后不久,赵广汉查出霍家搞特权:非法酿酒、非法屠宰。他亲自带人进入霍光儿子博陵侯霍禹家进行搜查,砸烂了霍家酿酒的器具,还用刀斧砍坏了门户。这样的事也只有赵广汉干得出来,换了别人,拍马屁都来不及。霍光是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曾执掌汉室权力近20年,他的儿子霍禹虽然没有老子那般牛气,但也是堂堂一侯,更何况霍光的女儿还是当朝皇帝汉宣帝的皇后,这样霍禹又成了皇帝的第一小舅子。一个京城的长官敢查皇帝的小舅子,也真是吃了豹子胆,皇后向汉宣帝哭诉,皇帝恼怒了,将赵广汉叫来训了一顿。
然而,人毕竟有其复杂性,能臣也有糊涂的一面。何木风《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一书记载:某次,赵广汉的一个门客在长安酿造私酒贩卖,被丞相府中的几个奴才驱逐了。这个门客心里很郁闷,认为这是有人蓄意整自己,并怀疑是一个叫苏贤的人搞的鬼。他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赵广汉。这本来不是什么事儿,赵广汉一听,认定自己的门客受了委屈,心中那股江湖义气涌了出来,他派人逮捕了苏贤。苏贤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莫名其妙被逮捕了,怒发冲冠,向官府告状,皇帝得知此事后将赵广汉叫来骂了一顿,认为他以权谋私。赵广汉被骂后,内心不服,决心要将这个案子办到底。查来查去,他查到了苏贤之所以干出检举的事情是因为受了同乡荣畜的“指点”。赵广汉叫人将荣畜抓起来,随意捏造了个罪名将其处死。这件事影响很恶劣,有人立即报告了汉宣帝,宣帝派丞相魏伯负责查办此案。赵广汉慌了,亲自去找魏伯,希望其睁只眼闭只眼,尽快将此事了结。但魏伯是个讲原则的人,坚持要认真查处。赵广汉火了,他将两年前魏伯老婆的一件案子翻出来重新审理。案子由来是丞相府中死了一个婢女,当时有人怀疑是魏伯夫人打死的,但案子按对魏伯夫人有利的方式结了案。赵广汉旧案新审,亲自率领一群官兵进丞相府抓来了魏伯夫人,在丞相府中开始审问,并且用了刑。丞相夫人没有招供,赵广汉就捉走了相府奴婢10多人,很有点“瓜蔓抄”的味道。看到赵广汉如此胡作非为,魏伯忍无可忍,声泪俱下地向皇帝作了汇报。宣帝极其重视这件事,他派了一批人专门去查相国府奴婢死亡案,结果是,那名奴婢的确遭到过相国夫人的毒打,但当场没有死,而是被驱逐出相国府之后死亡的,相国夫人是清白的。宣帝大发雷霆,要求将赵广汉逮捕,关押在廷尉狱中,后来又下令腰斩,赵广汉就这样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
赵广汉最后的惨死,确实有被专制权力报复的成分,毕竟赵广汉得罪过那么多人,这些人无时无刻不盼望早点送他去见阎王。然而,赵广汉最致命的是他过于强烈的人情意识。赵广汉执意要替自己的门客出一口气,不是有事求于门客,也不是收了什么黑钱,无非是因为门客跟自己久了,彼此有感情,希望利用手中的权力送一个顺水人情。赵广汉的悲剧在于他过于投入到了这份人情中。为了这份人情,他居然逾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随便抓人甚至杀人,这种逾越底线的行为让谁也没有能力去救他。
人情是一个美好的字眼,然而,有时它与地狱只有一步之遥。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涿郡蠡吾县(今河北博野县)人,生活在汉昭帝后期及汉宣帝前期。赵广汉才华横溢,办案能说善断。某年,京城发生一起绑架案,一个叫苏回的侍卫在家里被两个坏人劫持了。赵广汉经过一番调查取证,确定了劫人者的住处,立马率人赶到,自立于庭,叫长安丞龚奢敲门告知犯罪嫌疑人:“京兆尹赵君劝告两位,千万不要杀掉人质,此人是皇宫侍卫。如果你们现在自首,将得到良好的待遇,万一有幸碰到大赦的机会,说不定还可以获得自由。”二人惊愕,又素闻赵广汉威名,立即打开房门叩头请罪,赵广汉也回礼说:“你们让人质活了下来,好极了!”将犯人送进监狱之后,赵广汉还特地嘱咐狱吏善待他们,给他们酒肉吃。至冬按律这两名罪犯将被处死,赵广汉就为他们预先安排好棺材及安葬用品,并告诉他们,两罪犯感动极了,说:“死无所恨!”赵广汉懂“钩距术”。“钩距术”是什么,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汉书》举了例子,比如赵广汉想知道马的价格,他首先问狗的价格,然后问羊价、牛价,最后他就能推算出马的大致价格。在审案中,罪犯回答的马价是否真实,他通过询问其他动物的价格就知道个大概了。也有人想仿效他,却没有一个成功的。他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广布眼线,谁想搞点不法动作,他可以在第一时间制止。某次,几个长安不良少年在一间偏僻的空房里商议如何抢劫,事情的步骤还没有讨论清楚,赵广汉派出的人已经到达现场,将他们一一抓获归案。
一般的官员喜欢跟有钱有势的人勾勾搭搭,赵广汉不是这样,而是极力“威制豪强”。担任河南颖川郡守时,赵广汉发现辖区内的豪门大族为非作歹,决心好好整治一下。他拿当地最有影响的原氏、褚氏两大家族开刀,将其作恶的头面人物抓起来,宣布罪状后就地正法。同时,他叫手下设置竹筒,专门接收告发的信件,一经查实,依法治罪。同时严格保护举报人,不让他们的资料外泄,促使豪门大族发生内讧,以便分化瓦解他们。
赵广汉为政廉洁,对腐败深恶痛绝。他第一次代理京兆尹时,就果断地处理了腐败分子杜建。杜建是京兆掾,算是赵广汉手下一名中层干部。此人利用监造昭帝陵墓的机会,大赚不义之财。赵广汉最初想挽救此人,找其谈了几次话,让杜建别与皇家法律对着干。然而,杜建置若罔闻,赵广汉火了,下令逮捕杜建。任何时代都有这样的人,官职也许不大,能量却大得惊人,杜建亦属于这一类。赵广汉刚将其收进监狱,说情的纷至沓来,赵广汉“终无所听”。杜建的亲朋戚友打算劫狱,赵广汉派人警告他们说:“劫狱是灭族的重罪,你们看着办吧。”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在核准事实之后,赵广汉立即命令将杜建斩首弃市。
赵广汉反腐决不会选择性执法,他既敢打苍蝇,又敢打老虎。霍光死后不久,赵广汉查出霍家搞特权:非法酿酒、非法屠宰。他亲自带人进入霍光儿子博陵侯霍禹家进行搜查,砸烂了霍家酿酒的器具,还用刀斧砍坏了门户。这样的事也只有赵广汉干得出来,换了别人,拍马屁都来不及。霍光是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曾执掌汉室权力近20年,他的儿子霍禹虽然没有老子那般牛气,但也是堂堂一侯,更何况霍光的女儿还是当朝皇帝汉宣帝的皇后,这样霍禹又成了皇帝的第一小舅子。一个京城的长官敢查皇帝的小舅子,也真是吃了豹子胆,皇后向汉宣帝哭诉,皇帝恼怒了,将赵广汉叫来训了一顿。
然而,人毕竟有其复杂性,能臣也有糊涂的一面。何木风《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一书记载:某次,赵广汉的一个门客在长安酿造私酒贩卖,被丞相府中的几个奴才驱逐了。这个门客心里很郁闷,认为这是有人蓄意整自己,并怀疑是一个叫苏贤的人搞的鬼。他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赵广汉。这本来不是什么事儿,赵广汉一听,认定自己的门客受了委屈,心中那股江湖义气涌了出来,他派人逮捕了苏贤。苏贤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莫名其妙被逮捕了,怒发冲冠,向官府告状,皇帝得知此事后将赵广汉叫来骂了一顿,认为他以权谋私。赵广汉被骂后,内心不服,决心要将这个案子办到底。查来查去,他查到了苏贤之所以干出检举的事情是因为受了同乡荣畜的“指点”。赵广汉叫人将荣畜抓起来,随意捏造了个罪名将其处死。这件事影响很恶劣,有人立即报告了汉宣帝,宣帝派丞相魏伯负责查办此案。赵广汉慌了,亲自去找魏伯,希望其睁只眼闭只眼,尽快将此事了结。但魏伯是个讲原则的人,坚持要认真查处。赵广汉火了,他将两年前魏伯老婆的一件案子翻出来重新审理。案子由来是丞相府中死了一个婢女,当时有人怀疑是魏伯夫人打死的,但案子按对魏伯夫人有利的方式结了案。赵广汉旧案新审,亲自率领一群官兵进丞相府抓来了魏伯夫人,在丞相府中开始审问,并且用了刑。丞相夫人没有招供,赵广汉就捉走了相府奴婢10多人,很有点“瓜蔓抄”的味道。看到赵广汉如此胡作非为,魏伯忍无可忍,声泪俱下地向皇帝作了汇报。宣帝极其重视这件事,他派了一批人专门去查相国府奴婢死亡案,结果是,那名奴婢的确遭到过相国夫人的毒打,但当场没有死,而是被驱逐出相国府之后死亡的,相国夫人是清白的。宣帝大发雷霆,要求将赵广汉逮捕,关押在廷尉狱中,后来又下令腰斩,赵广汉就这样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
赵广汉最后的惨死,确实有被专制权力报复的成分,毕竟赵广汉得罪过那么多人,这些人无时无刻不盼望早点送他去见阎王。然而,赵广汉最致命的是他过于强烈的人情意识。赵广汉执意要替自己的门客出一口气,不是有事求于门客,也不是收了什么黑钱,无非是因为门客跟自己久了,彼此有感情,希望利用手中的权力送一个顺水人情。赵广汉的悲剧在于他过于投入到了这份人情中。为了这份人情,他居然逾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随便抓人甚至杀人,这种逾越底线的行为让谁也没有能力去救他。
人情是一个美好的字眼,然而,有时它与地狱只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