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pojiemim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如何科学利用植物材料的自身特性,运用园林艺术手段,使植物的功能与人的感觉相互协调,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关键词】园林设计 植物布局
  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中心,是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最终评价园林建设质量的标准之一。城市的大环境绿化,直接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环境效益,因此必须因地制宜,以植物造园。植物造景为主导,丰富植物种类,使城市环境绿化充分体现生态效益、公共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思想。
  1 景观植物的自然特征
  1. 1 形态
  植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形态。种植设计时通常考虑成年植物的形态,但由于一些品种生长缓慢,所以植物在各个生长时期的树形均应予考虑。
  植物一般按树形进行分类,树形有圆形、四柱形、插花形、垂枝形、尖塔形和卵形等。树形主要依树木分枝习性而定,侧技与主于分枝角小树形就直立,反之则开展。由植物群组成的轮廓线或许是园林构图中最美的形态,但在提供优美的构图的同时,必须考虑植物的遮阴、屏障、防风、维护等功能。
  1. 2 质感
  茎、叶、树皮和芽决定植物质感的自然外貌,较大的叶、茎和芽通常给人以粗糙的感觉。浓密的叶子形成细致的质感,稀疏的叶子则形成粗糙的质感。光景的图案取决于叶片紧密的程度。叶形也影响到质感,单叶比复叶在尺寸上显得大些。叶缘深裂的叶子,比类似大小的叶子显得质略好些,植物距人越远,给人的质感就越细致。
  1. 3 色彩
  颜色分暖色调和冷色调,暖色包括黄、橙、红色;冷色包括绿、蓝、紫色。暖色明快、活泼、引人注目,冷色则使人宁静。风景的情调与色调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2 现代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方法
  2.1 植物造景的时空变化特点
  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中形成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静”是暂时的,“动”一方面说明植物不同于山石、建筑等是静止不动的;二是在配置时应考虑近期尤其是长远的绿化效果。
  2.2 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
  园林植物独立成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用单一的树木型态与景观色彩表现的孤植形式,在视野开阔处作为造景的主景;二是按照美学规律、观赏视点的不同及植物季相的演变,组成疏密有致的既表现树木的群体美又体现个体美的丛植形式;三是多用草本花卉组景,可以大大提高植物造景的景观效果;四是由乔、灌、花草组成的自然式群落,效果较好且形式壮观。
  2.3 植物与其它景观的组合
  园林植物可以和其它园林景观和园林小品组合成景,尤其是城市中的建筑、道路、山石水体等。它可以软化建筑的硬线条及丰富建筑周围色彩;道路周围栽培植物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还可以进行封闭和分隔;山石水体只有配上植物才能丰富色彩和景观层次,创造意境。
  3 植物景观布局
  植物景观布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完善的植物景观设计,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能;既要了解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又要注意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美与四周环境协调,以及具体的地理环境条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绿化美化的特性,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
  3. 1 绿地地形与树冠形的配置
  根据绿地的类型,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合理选择植物;形成不同功能的园林绿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园林绿地不同的植物景观布局,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
  一般说,植物树形有圆形、圆拄,垂枝形、尖塔形、卵形等,在布局群体景观时,应注意形态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轮廓线天际线的变化,才能构成美妙的画面。在植物景观设计上,应充分考虑生物的多样硅,多品种组合、多层次种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植物的持续性生长,景观的永续利用。
  3. 2 景观植物树种的选择
  在植物选择上,以乔、灌木为主,多方组合搭配,增加绿化复层种植结构。使植物不同类型间优缺点互补,达到相对稳定的园林覆盖层,创造丰富植物人工群落,最大限度地增加量。如将同期开花的2~3 或4~5 种花木,依树形组合配置,在一个季节或一段时日中显示它的绚丽色彩,再加以常绿树与红叶树配置,形成对比景观,以乔木散置与花草地形成疏林草地,均能稳定持久地产生生态观赏效应,成为生态与艺术结合的景观。现代城市建筑密集,人口集中,热岛效应突出,加上建筑物间距小,容积率大,地面多硬化处埋,对植物生长的光照和水分都带来变化,在植物布局时,不仅注意其自然生态,更要考虑城市的特殊生态,才能保证植物生长健壮,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3. 3 不同冠形植物间的搭配
  通过植物各种类型间的合理搭配,创造出整体的美感效果。植物景观布局时,既要考虑统一性,又要考虑有一定的变化和节奏与韵律。使人们观赏风景时,随着视觉的移动,达到步移景异,增加趣味性,在布局上,要有疏密之分,在体量上要有大小之别,竖向上要有高低之差。在层次上既要有上下考虑,又要有左右的配合。广场及重要景点,主景植物应选取特征突出,观赏效果好,对效期长的种类。如在广场入口树池内种植云杉,在草坪的一角配置垂柳或园冠榆,强调突出主题的作用。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比例适度,植物之间、景点与景区之间都有一个度的关系,以人为本,创造适宜尺度,恰当的比例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小景区应小中见大,大景区应大而不散,览之有物。近几年,随着广场热的出现,草坪成为广场的主体。草坪可以使空间显得开阔、舒畅,广场绿化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在林荫下休息的环境以及调节视觉、点缀色彩。大面积的以草坪为主体,不利于广场空间的围合,空空荡荡,广而无场,同时也不利于广场多样化活动的开展。盛夏烈日炎炎,空旷的广场几乎无一人,晚上大量的人群被局限在几条道路上。我们的国情决定了草坪是不能上人,广场虽大,但活动面积有限。可以考虑铺装结合树池、花坛、花钵等形式,花坛、花钵结合坐人,草坪上应以配置大树为主,适当配置针叶树和灌木,形成层次丰富、四季有景、有植物景观。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发挥植物的形态、色泽和质地等自然属性,合理地配置植物,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优美的环境。
  4 结语
  园林艺术是城市的造型艺术, 园林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 不仅具有丰富的时序变化, 而且也是构造园林空间的要素。因此,园林绿化工作者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运用植物形态、质感、色彩这三个自然特征的统一原理,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创造出内容丰富、和谐优美的园林绿化景观。
  参考文献
  [ 1 ] 刘华,漆淑芬. 现代园景设计创意详解[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9.
  [ 2 ] 王宇欣.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初探[D]. 华中农业大学,2008.
  [ 3 ] 杨晓冬,王芳. 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J]. 林业科技情报,2006.
其他文献
氰戊·马拉松20%乳油是一种混配型杀虫剂,具有较强的触杀和熏蒸作用,持效期较长,药效较显著,对棉铃虫有较强的杀伤能力.目前,该产品的分析方法未见报道,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对
期刊
健美操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越来越灵活多变,而区别对待教学策略提出就是对
摘要: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本文就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对策  1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1.1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潜力  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基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特点,文章在分析传统培养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人才培养对策。
内部控制较为薄弱是不少企业的通病,而内部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是内部控制不健全的主要诱因.2008年6月,国家六部委颁布,倡导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以B
摘要:绿色建筑的意义就在于能够通过现有资源结合一些科技手段创造绿色居住环境,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利用自然环境节省能源。然而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并不十分发达,本文就是围绕这一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帮助我国的绿色建筑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环保  1、绿色建筑概述  1.1什么是绿色建筑  建筑在现代文明社会是人类日常生活所离不开的,但所有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我国建
确立科学合理的文科科研评价机制是文科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对理工科院校的文科科研评价产生弊端的原因进行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科科研评价机制,改进理工科院校现有的文科评价
本文通过测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前后脑脊液生长激素(GH)的水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神经递质功能的状态作初步探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