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ne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撰写了不少教学论文,并在我校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激发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主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手中 “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的背诵,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强调背诵更为重要。  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通过背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背诵方法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列举几
期刊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它包含着一个对原文含义的理解逐步深入,对原文含义的表达逐步完善的过程。大凡一篇文章,一个段落甚至单独的一句话,没有不按一定的逻辑组织构成的。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运用逻辑进行分析,按照语义层层剥出原文所表达的逻辑意义是必不可少的。而译者在深入透彻地理解原文以后,要以译文的形式准确生动地反映和表达原文,使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样需要逻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积极投身教改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由“主导性”变“引导式”。  一、要实现“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
期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大的启示:只要多阅读,多加思考,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告诉我们:学习者只有通过多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在意义。同时,语文知识的广泛性和内隐性,也只有通过多读来领悟其中的要点和妙处;特别是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与道理、语言的韵美,也是通过多读,才能心领神会,甚至潜移默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教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
期刊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仅靠简单的传授、反复的背诵及规范的训练,更多的应该是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参与、合作、交流、实践与体验,才能帮助他们实现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应是第一线教师努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就能使学生由原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目的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兴趣。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着重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一
期刊
【摘要】 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与生俱来地决定了语文在自身学习中的整合性和实践性。文章结合《新课标》,探讨了语文教学实践中综合性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契合点;人文性;学习方式    《新课标》关于综合性学科的设立,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极大地刺激了当前各科的教学,促使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迅速改革,可以
期刊
《语文课堂标准》中指出:语文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励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不了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都想及时的听到他参与学习(行
期刊
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方法是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因时因地采取合适的方法,学生才更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把课文读懂、吃透。  一、设置环境和实物,引入其中  语文课教学时,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和课文对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
期刊
新课程改革如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做好传统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结合,对传统教育进行扬弃,做好继承。同时对新课改有一个正确地把握,不要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实施新课程要正确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创新离不开继承,创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