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形势下,中医药产业和中医药技术要在新的时代下可持续的发展,必定要迎合时代的趋势,培养更多现代型复合人才。为培养中医药行业的相关人才,国家教育部门设立了中药学学科,相关高校设置中药栽培学课程,加强对药用植物栽培和技术研究上的力度,使所栽培的中药能够为中医的不断发展提供基础。为了使中药的栽培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必定要促进中药栽培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使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用于中医药行业以及中医药技术的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将对中药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以此供各界相关人士交流与参考。
关键词 中药栽培学;教学改革;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45–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促进了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有利于我国有一些优良传统文化能够在社会上得到传播与发扬。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四大古国之一,中国的医学文化十分深厚。中医药技术自古以来享誉世界,是医学史上的一座非常伟大的里程碑。中医学包含着许多的知识内容,中药栽培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当今时代,国家要得到发展,必须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这就需要国家以及相关中医药人员提高对中医药的重视度,推动中医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环境形势下,高校重视对中医药的人才培养,在高校设立了中药栽培学等与中医药相关的专业,以促进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为中医药的传播和发扬奠定了人才基础,使得中医药的技术能够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得到发扬。但在当前时代下,中药栽培学的教学质量要想得到提高,还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使中药栽培技术能够符合新时代下的中医药发展需求。
1 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念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理论进行培养,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建设,使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对专业的学习信心以及决心都不足,这会磨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有效性降低。因此,在专业教育的学习与教学中,教师必定要让学生了解到所学专业的发展意义和前景,这样才能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建设社会,发展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中药栽培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在教学前使学生明确中药栽培学技术对我国中医发展意义,了解中药栽培学对中医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能够具有兴趣地对中药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中药栽培技术的实际意义,使得对中藥栽培技术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向往。例如,在进行中药栽培技术教学时,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栽培技术和中药的培育技术,还要教学生分析当前中医发展的前景等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多去参加一些中医药论坛会,让学生领略中医技术目前在我国甚至世界上的地位,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专业性栽培技术,并让学生在进行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了解栽培工作对于药材生长的作用,认识栽培工作的重要性。这是从学生的思想上坚定中药栽培学的学习信心与决心,能够提高学生在中药栽培学习中的自主能力[1]。
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提高中药栽培学的教学质量,首先要为中药栽培学专业提供较好的师资资源。这是因为中药栽培学中涉及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复杂繁多,并含有大量的实践操作教学,如果专业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不够高,药用植物的种植、培育和加工等各种实践性操作,以及生态学和栽培学,土壤学等各种理论性学,这些知识很难靠学生个人自学或者总结,必定要具有相关的教学引导,才能够达到更佳学习效果。而当前的中药栽培学教师队伍中,普遍呈现出教师年轻化,且一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性的教学,而实践经验缺乏的现象,这使得中药栽培学的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要提高中药栽培学的教学质量,就有必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例如,实施 “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派遣中药栽培学的相关教师到专业的培训班进行强化学习,并做好相对应的学习报告,达到交流学习、讨论等目的。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让教师到相关企业中进行挂职、实践、观摩,学习实践技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还可以聘请中药栽培知识与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人才进行讲学,促进学术交流。此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中药栽培技术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革新,以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需要中药栽培学的师资队伍还应具有创新性和时代先进思想,在教学时能够引用新的理念进行学习,并运用好新科技背景下为中药栽培所提供的新型科技,促进中药栽培学教学的有效性[2]。
3 完善相关教学设施
中药栽培学专业所蕴含的内容广泛,其中大部分是属于实践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进行中药栽培学的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准备教学设施设备,创建比较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具有足够的实践场地,加强实践操作和实践训练,培养中药栽培能力,并将其运用在中药栽培实践中。但目前还有学校在进行重要栽培学的教学活动时,容易忽略中药栽培学实践重要性,这十分不利于中药栽培学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中药栽培学专业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应当为学生准备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栽培实验室等各种独立场所,这样才能要学生在学习中药栽培时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去观察药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过程,以及采收初加工工艺,让学生真正学习到中药栽培的相关技术。例如,在进行中药栽培学学科开设时,要设立好相关的实习基地以及实验种植基地,也可以利用高校的校企合作项目,与中药企业达成合作,派遣专业学生到企业中对中药栽培技术和栽培管理进行观摩和学习。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布置相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了解中药栽培学在实际中药种植中的技术运用[3]。
4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新时代下中药栽培学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相关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更需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新时代下为中药栽培提供的各种技术和设备,以提高中药栽培的质量和效率,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药材基础。这就需要中药栽培学相关教师着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进行中药教学时,注重对中药栽培技术的实践培养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更多与中药栽培技术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进行中药栽培技术的教学时,可以教学一些大棚种植技术、植物护理技术、植物配种技术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多了解新时代下与中药栽培相关的机械设备,通过互联网了解中药栽培的发展进程。
5 结束语
皖西学院“中药学”学科2017年成功入选国内一流学科B类奖补资金项目,学科围绕安徽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大别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在霍山石斛、白芨、太子参、水苏、半夏等中药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基础之上,皖西学院中药学(专业代码100801)本科专业于2018年获教育部备案和审批,并在2018年秋学期招收第一批本科生。目前中药学2018级学生刚开展第六学期课程,《中药栽培学》的教学效果与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要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就应该要加强中药栽培学的人才培养效率。通过加强中药栽培学中的相关设施完善、资金投入、师资强化等工作,提高中药栽培学教学质量。本文就课程的教学改革展开讨论,以期为其他教师在这门课今后的教学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庞文星,朴钟云,等.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药用植物育种学课程建设实践: 以沈阳农业大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78-82.
[2] 张红瑞,李贺敏,杨静,等.根和根茎类怀药栽培学课程教学过程设计[J].河南农业,2020(30):40-41.
[3] 张红瑞,李志敏,高致明.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菊花栽培教学设计案例[J].中国医药科学,2020(14):67-70.
[4] 郭佳祺,单良,杨世海.药用植物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6,39 (10):2418-2423.
[5] 张智慧,张金渝,金航.组织培养在药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s1):496-499.
[6] 于猛,单亦先.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 126-128.
责任编辑:黄艳飞
关键词 中药栽培学;教学改革;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45–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促进了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有利于我国有一些优良传统文化能够在社会上得到传播与发扬。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四大古国之一,中国的医学文化十分深厚。中医药技术自古以来享誉世界,是医学史上的一座非常伟大的里程碑。中医学包含着许多的知识内容,中药栽培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当今时代,国家要得到发展,必须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这就需要国家以及相关中医药人员提高对中医药的重视度,推动中医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环境形势下,高校重视对中医药的人才培养,在高校设立了中药栽培学等与中医药相关的专业,以促进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为中医药的传播和发扬奠定了人才基础,使得中医药的技术能够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得到发扬。但在当前时代下,中药栽培学的教学质量要想得到提高,还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使中药栽培技术能够符合新时代下的中医药发展需求。
1 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念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理论进行培养,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建设,使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对专业的学习信心以及决心都不足,这会磨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有效性降低。因此,在专业教育的学习与教学中,教师必定要让学生了解到所学专业的发展意义和前景,这样才能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建设社会,发展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中药栽培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在教学前使学生明确中药栽培学技术对我国中医发展意义,了解中药栽培学对中医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能够具有兴趣地对中药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中药栽培技术的实际意义,使得对中藥栽培技术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向往。例如,在进行中药栽培技术教学时,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栽培技术和中药的培育技术,还要教学生分析当前中医发展的前景等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多去参加一些中医药论坛会,让学生领略中医技术目前在我国甚至世界上的地位,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专业性栽培技术,并让学生在进行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了解栽培工作对于药材生长的作用,认识栽培工作的重要性。这是从学生的思想上坚定中药栽培学的学习信心与决心,能够提高学生在中药栽培学习中的自主能力[1]。
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提高中药栽培学的教学质量,首先要为中药栽培学专业提供较好的师资资源。这是因为中药栽培学中涉及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复杂繁多,并含有大量的实践操作教学,如果专业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不够高,药用植物的种植、培育和加工等各种实践性操作,以及生态学和栽培学,土壤学等各种理论性学,这些知识很难靠学生个人自学或者总结,必定要具有相关的教学引导,才能够达到更佳学习效果。而当前的中药栽培学教师队伍中,普遍呈现出教师年轻化,且一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性的教学,而实践经验缺乏的现象,这使得中药栽培学的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要提高中药栽培学的教学质量,就有必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例如,实施 “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派遣中药栽培学的相关教师到专业的培训班进行强化学习,并做好相对应的学习报告,达到交流学习、讨论等目的。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让教师到相关企业中进行挂职、实践、观摩,学习实践技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还可以聘请中药栽培知识与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人才进行讲学,促进学术交流。此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中药栽培技术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革新,以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需要中药栽培学的师资队伍还应具有创新性和时代先进思想,在教学时能够引用新的理念进行学习,并运用好新科技背景下为中药栽培所提供的新型科技,促进中药栽培学教学的有效性[2]。
3 完善相关教学设施
中药栽培学专业所蕴含的内容广泛,其中大部分是属于实践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进行中药栽培学的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准备教学设施设备,创建比较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具有足够的实践场地,加强实践操作和实践训练,培养中药栽培能力,并将其运用在中药栽培实践中。但目前还有学校在进行重要栽培学的教学活动时,容易忽略中药栽培学实践重要性,这十分不利于中药栽培学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中药栽培学专业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应当为学生准备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栽培实验室等各种独立场所,这样才能要学生在学习中药栽培时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去观察药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过程,以及采收初加工工艺,让学生真正学习到中药栽培的相关技术。例如,在进行中药栽培学学科开设时,要设立好相关的实习基地以及实验种植基地,也可以利用高校的校企合作项目,与中药企业达成合作,派遣专业学生到企业中对中药栽培技术和栽培管理进行观摩和学习。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布置相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了解中药栽培学在实际中药种植中的技术运用[3]。
4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新时代下中药栽培学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相关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更需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新时代下为中药栽培提供的各种技术和设备,以提高中药栽培的质量和效率,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药材基础。这就需要中药栽培学相关教师着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进行中药教学时,注重对中药栽培技术的实践培养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更多与中药栽培技术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进行中药栽培技术的教学时,可以教学一些大棚种植技术、植物护理技术、植物配种技术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多了解新时代下与中药栽培相关的机械设备,通过互联网了解中药栽培的发展进程。
5 结束语
皖西学院“中药学”学科2017年成功入选国内一流学科B类奖补资金项目,学科围绕安徽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大别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在霍山石斛、白芨、太子参、水苏、半夏等中药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基础之上,皖西学院中药学(专业代码100801)本科专业于2018年获教育部备案和审批,并在2018年秋学期招收第一批本科生。目前中药学2018级学生刚开展第六学期课程,《中药栽培学》的教学效果与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要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就应该要加强中药栽培学的人才培养效率。通过加强中药栽培学中的相关设施完善、资金投入、师资强化等工作,提高中药栽培学教学质量。本文就课程的教学改革展开讨论,以期为其他教师在这门课今后的教学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庞文星,朴钟云,等.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药用植物育种学课程建设实践: 以沈阳农业大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78-82.
[2] 张红瑞,李贺敏,杨静,等.根和根茎类怀药栽培学课程教学过程设计[J].河南农业,2020(30):40-41.
[3] 张红瑞,李志敏,高致明.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菊花栽培教学设计案例[J].中国医药科学,2020(14):67-70.
[4] 郭佳祺,单良,杨世海.药用植物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6,39 (10):2418-2423.
[5] 张智慧,张金渝,金航.组织培养在药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s1):496-499.
[6] 于猛,单亦先.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 126-128.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