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栽培学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形势下,中医药产业和中医药技术要在新的时代下可持续的发展,必定要迎合时代的趋势,培养更多现代型复合人才。为培养中医药行业的相关人才,国家教育部门设立了中药学学科,相关高校设置中药栽培学课程,加强对药用植物栽培和技术研究上的力度,使所栽培的中药能够为中医的不断发展提供基础。为了使中药的栽培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必定要促进中药栽培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使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用于中医药行业以及中医药技术的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将对中药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以此供各界相关人士交流与参考。
  关键词 中药栽培学;教学改革;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45–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促进了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有利于我国有一些优良传统文化能够在社会上得到传播与发扬。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四大古国之一,中国的医学文化十分深厚。中医药技术自古以来享誉世界,是医学史上的一座非常伟大的里程碑。中医学包含着许多的知识内容,中药栽培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当今时代,国家要得到发展,必须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这就需要国家以及相关中医药人员提高对中医药的重视度,推动中医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环境形势下,高校重视对中医药的人才培养,在高校设立了中药栽培学等与中医药相关的专业,以促进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为中医药的传播和发扬奠定了人才基础,使得中医药的技术能够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得到发扬。但在当前时代下,中药栽培学的教学质量要想得到提高,还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使中药栽培技术能够符合新时代下的中医药发展需求。
  1 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念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理论进行培养,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建设,使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对专业的学习信心以及决心都不足,这会磨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有效性降低。因此,在专业教育的学习与教学中,教师必定要让学生了解到所学专业的发展意义和前景,这样才能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建设社会,发展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中药栽培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在教学前使学生明确中药栽培学技术对我国中医发展意义,了解中药栽培学对中医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能够具有兴趣地对中药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中药栽培技术的实际意义,使得对中藥栽培技术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向往。例如,在进行中药栽培技术教学时,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栽培技术和中药的培育技术,还要教学生分析当前中医发展的前景等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多去参加一些中医药论坛会,让学生领略中医技术目前在我国甚至世界上的地位,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专业性栽培技术,并让学生在进行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了解栽培工作对于药材生长的作用,认识栽培工作的重要性。这是从学生的思想上坚定中药栽培学的学习信心与决心,能够提高学生在中药栽培学习中的自主能力[1]。
  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提高中药栽培学的教学质量,首先要为中药栽培学专业提供较好的师资资源。这是因为中药栽培学中涉及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复杂繁多,并含有大量的实践操作教学,如果专业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不够高,药用植物的种植、培育和加工等各种实践性操作,以及生态学和栽培学,土壤学等各种理论性学,这些知识很难靠学生个人自学或者总结,必定要具有相关的教学引导,才能够达到更佳学习效果。而当前的中药栽培学教师队伍中,普遍呈现出教师年轻化,且一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性的教学,而实践经验缺乏的现象,这使得中药栽培学的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要提高中药栽培学的教学质量,就有必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例如,实施 “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派遣中药栽培学的相关教师到专业的培训班进行强化学习,并做好相对应的学习报告,达到交流学习、讨论等目的。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让教师到相关企业中进行挂职、实践、观摩,学习实践技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还可以聘请中药栽培知识与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人才进行讲学,促进学术交流。此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中药栽培技术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革新,以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需要中药栽培学的师资队伍还应具有创新性和时代先进思想,在教学时能够引用新的理念进行学习,并运用好新科技背景下为中药栽培所提供的新型科技,促进中药栽培学教学的有效性[2]。
  3 完善相关教学设施
  中药栽培学专业所蕴含的内容广泛,其中大部分是属于实践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进行中药栽培学的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准备教学设施设备,创建比较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具有足够的实践场地,加强实践操作和实践训练,培养中药栽培能力,并将其运用在中药栽培实践中。但目前还有学校在进行重要栽培学的教学活动时,容易忽略中药栽培学实践重要性,这十分不利于中药栽培学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中药栽培学专业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应当为学生准备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栽培实验室等各种独立场所,这样才能要学生在学习中药栽培时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去观察药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过程,以及采收初加工工艺,让学生真正学习到中药栽培的相关技术。例如,在进行中药栽培学学科开设时,要设立好相关的实习基地以及实验种植基地,也可以利用高校的校企合作项目,与中药企业达成合作,派遣专业学生到企业中对中药栽培技术和栽培管理进行观摩和学习。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布置相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了解中药栽培学在实际中药种植中的技术运用[3]。
  4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新时代下中药栽培学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相关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更需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新时代下为中药栽培提供的各种技术和设备,以提高中药栽培的质量和效率,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药材基础。这就需要中药栽培学相关教师着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进行中药教学时,注重对中药栽培技术的实践培养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更多与中药栽培技术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进行中药栽培技术的教学时,可以教学一些大棚种植技术、植物护理技术、植物配种技术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多了解新时代下与中药栽培相关的机械设备,通过互联网了解中药栽培的发展进程。
  5 结束语
  皖西学院“中药学”学科2017年成功入选国内一流学科B类奖补资金项目,学科围绕安徽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大别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在霍山石斛、白芨、太子参、水苏、半夏等中药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基础之上,皖西学院中药学(专业代码100801)本科专业于2018年获教育部备案和审批,并在2018年秋学期招收第一批本科生。目前中药学2018级学生刚开展第六学期课程,《中药栽培学》的教学效果与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要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就应该要加强中药栽培学的人才培养效率。通过加强中药栽培学中的相关设施完善、资金投入、师资强化等工作,提高中药栽培学教学质量。本文就课程的教学改革展开讨论,以期为其他教师在这门课今后的教学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庞文星,朴钟云,等.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药用植物育种学课程建设实践: 以沈阳农业大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78-82.
  [2] 张红瑞,李贺敏,杨静,等.根和根茎类怀药栽培学课程教学过程设计[J].河南农业,2020(30):40-41.
  [3] 张红瑞,李志敏,高致明.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菊花栽培教学设计案例[J].中国医药科学,2020(14):67-70.
  [4] 郭佳祺,单良,杨世海.药用植物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6,39 (10):2418-2423.
  [5] 张智慧,张金渝,金航.组织培养在药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s1):496-499.
  [6] 于猛,单亦先.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 126-128.
  责任编辑:黄艳飞
其他文献
摘要 农户展开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很多化肥,以期促进水稻生产,且可以对病虫害的出现展开有效的预防,该种办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水稻增产,然而农药肥料的大肆使用则是会给土地造成负面的影响,而在水稻里也会存在一定量的农药,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所以,在展开水稻种植作业时,必须对技术予以足够的关注,从而促使种植效益得以提升。基于此,本文展开了相关的分析,希望能够带来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水稻
摘要 农业推广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与建设过程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虽然在农业推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业推广的速度仍然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加强我国农业推广技术创新力度,将现代化技术进行有效融入,逐步实现农业推广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完善。首先分析了提高农业推广技术创新能力的积极意义,然后对其提高策略进行了有效探究,希望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摘要 利用Micaps、地面观测等资料,对贵州省铜仁市2007—2016年降雪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铜仁市降雪主要发生在市东部和南部,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根据地面冷空气路径将降雪环流类型分为东北回流型和偏北路径型,分别占90%和10%;南支槽、700 hPa低空急流和切变线、地面冷锋是产生降雪的主要天气影响系统;降雪时,中层500 hPa南支槽位于95°~105°E之间,地面上
摘要 人工智能在林业中的应用场景很多,如何精准测报是一大难题。通过建立病虫基本信息库、树木基本信息库、虫害基本信息库,再通过病虫与树木寄主的关系和虫害特征进行层层筛选比对,以达到精准识别。  关键词 人工智能;林业病虫害;精准测报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54–02  林业有害生物对患区当地及周边地区林业生态造成的伤害往往是灾难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基本得到保障,但是各行业在飞速发展的阶段中对于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这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政府逐渐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并推行植树造林,在这一背景下自然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是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林业当中受到病虫害因素导致树木出现损害的现象非常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发展,并给国家的环境与经济都到来负面效应
摘要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是一直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尤其是步入新时代以来,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均获得良好的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一直以来如何把控好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性是困扰林业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对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之间的关系作简要分析,重点论述新时期背景下进一步做好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这两项工
摘要 农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随着农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过于追求利益而忽视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对水资源进行不加节制的开采和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为了促进农牧区对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近年来农牧区大力发展了节水灌溉技术,这在节省水资源的同时还满足了生态建设用水的需求,可谓是一举两得。本文主要针对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促进农牧区生态建设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农牧区
摘要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建设尤为重要,而林业建设又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武威地区干旱少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造林难度大,苗木存活率低。如何有效提高该地区造林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成为相关技术人员和人民群众急盼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林业抗旱造林主要技术措施及抚育管护要点进行了浅析,以便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抗旱造林;技术;抚育管护  中图分类
摘要 主要介绍了DZZJ9交通气象站常见故障以及维护方法。当供电系统出现问题时,可通过查看历史数据中采集器电压、传感器状态码或现场测量相应电压来判断;当通讯出现问题时,可查询日志中心跳包是否间断性出现或现场查看PWR灯和NET灯是否同时闪烁来判断;当采集器出现问题时,可通过检查台站日志是否仍可获取当前台站心跳包或现场读取数据格式是否正确来判断;当传感器出现问题时,可通过查看历史数据是否异常来判断,
摘要 林业资源作为与人类生存无法分离开来的重要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拥有丰富、多样化的林业资源不单单可以有效涵养水源,强化对水土的保护,有助于防风固沙以及调节气候等等。此外,加强林业保护还有助于加强污染防范,对于促进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意义重大。本文将结合甘南地区林业生态的发展现状,针对其具体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促进甘南地区林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