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油气田地面工程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性的安全事故,这些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和承灾体的易损性直接受事故本身的损失程度影响,即危害性及易损性越大则产生损失程度也随之越大。本文主要研究油气田地面工程突发安全事故致损机理及防范措施,期待对我国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油气田 地面工程 安全事故 防范
研究油气田地面工程突发安全事故的致损机理主要必须研究和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损失程度,寻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而分析安全事故损失程度则要事故危害性、事故易损性和受灾区域的社会财富三方面进行。
1 油气田地面工程突发安全事故致损机理分析
1.1 突发安全事故的危害性
油气田地面工程有着建设难度和风险高且施工复杂的特点,对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来说,地质和环境条件、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可能成为灾害事故发生的因素,所以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熟悉工程流程、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展施工,且要做到有效管理才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油气田地面工程如果产生问题,将带给当地及临近地区各种无法估量的损失,轻则设备损坏,导致经济损失;重则人员伤亡、导致环境恶化。油气田地面工程突发安全事故不止危害开采企业,更重要的是危害当地及临近区域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2 承灾体的易损性
易损性指暴露在危险情况中的对象所遭受的可能损失及其程度。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承灾体易损性则指建立起事故破坏度和结构破坏度二者间的关系和建立破坏度和经济损失间的关系。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安全事故一经发生,会直接破坏周围的建筑物。建筑物虽然本身具备抗破坏性,但也和自身的构件和结构有关,如果建筑构件不够牢固、科学及合理,是建筑物抗破坏力就极弱,易损性就越高。突发事故发生会冲击承灾体,这就是考验其易损性。
1.3 受灾地的社会财富损失
安全事故的受灾区所拥有的社会财富越多,则受到油气田地面工程的突发事故产生的破坏性就越大。社会财富分为经济财富和文化财富,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施工地区多选择偏远山区,其社会财富相对不多,但也是分析事故产生的危害性的重要参照部分。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开采地区及周边必须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对于一些如文化遗产之类的社会财富必须重点管理,避免事故发生后损失无法挽回。
1.4 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包含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下面分别阐述。
自然因素指众多的油气田地面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复杂地区,这些地形条件极不稳定,基岩一旦被破碎就可能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发生地震、山体滑坡及泥石流,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结构。另外我国部分地区如川渝地区的油气田地面工程,因其天然气中所含的硫含量高,易腐蚀地下井架的结构,从而降低井架的承载压力能力,而承载压力能力的下降则会导致相发生井身坍塌、管道受损,继而导致事故发生。
2 防范油气田地面工程突发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及建议
2.1 谨慎选择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地址
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建设选址要充分考虑如下因素,即建设工程所在地的自然与社会两种环境。从自然环境角度而言,必须选择适合开采油气且地层稳定的区域,并且这一区域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水文及植被分布等也同样需要参考;从社会环境角度而言,则要考虑当地的人口分布、密度、居住地环境、经济状况及结构等。将合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因素充分结合,最终选择适宜的地址开展油气开采作业。
2.2 改进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提升设备作业水平
油气田地面工程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能否顺利开展和影响工程建设会不会产生安全隐患。油气田开采所用的设备也要作为考虑因素,因为质量好的工程设备能够有效抵御恶劣环境对其产生的破坏,选择设备要从生产强度及油气成分等文献考虑,好的开采设备即可以高负荷工作,还能够承载高压和抗酸腐蚀。
2.3 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能力
工程管理水平不高,无法有效协调各方工作,使之保持平衡,则可能同样造成油气田地面工程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我国许多油气田地面工程的突发安全事故都是因为管理协调不善造成的。
油气田地面工程极为复杂,所在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安全要求生产。并加强对工程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并完善技术监督及工作考察体制。管理部门必须把安全意识与技术管理放在工作的首位,严格监控工作人员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采取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素质,发现隐患必须及时处理。
2.4 加强和政府交流与沟通
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建设单位归上级油气田企业管理,而和當地政府没有形成管理上的统一。工程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影响当地正生活生产和社会秩序,所以必须依靠当地政府及公众的支持。因此建设单位一定要及时和当地政府沟通和交流,建立起沟通机制,及时反馈信息,共同作好管理工作。
2.5 加强安全教育
油气田地面工程发生事故通常很突然,没有足够的应对时间。因此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单位要平时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安全教育,开展关于防火、救火及防止H2S侵害的安全性教育,让居民认识到事故的危害性,建立合理的预警机制,以加强和当地居民的交流,防患于未然。
2.6 健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油气田地面工程事故一经发生,居民急需紧急疏散,救援设备及救援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因为我国油气田工程附近的交通设施、电信设备都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救援需要,而影响了应急工作的展开。所以,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部门必须主动负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3 结语
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受到不同的环境条件、技术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可能发生突发安全事故。若发生安全事故,则会对油气田地面工程、附近区域及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危害。所以建设油气田地面工程必须以人为本,做好预防工作。管理部门要提高对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指导,确保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协调相适应。
参考文献
[1] 王德华. 浅析采油现场操作的误区[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8)
[2] 吴彦东,高秋华,吴玉国. 联合站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J].石油库与加油站,2010(06)
[3] 高军,吴鹏. 油气田地面工程突发安全事故致损机理及防范措施[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11)
【关键词】油气田 地面工程 安全事故 防范
研究油气田地面工程突发安全事故的致损机理主要必须研究和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损失程度,寻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而分析安全事故损失程度则要事故危害性、事故易损性和受灾区域的社会财富三方面进行。
1 油气田地面工程突发安全事故致损机理分析
1.1 突发安全事故的危害性
油气田地面工程有着建设难度和风险高且施工复杂的特点,对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来说,地质和环境条件、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可能成为灾害事故发生的因素,所以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熟悉工程流程、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展施工,且要做到有效管理才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油气田地面工程如果产生问题,将带给当地及临近地区各种无法估量的损失,轻则设备损坏,导致经济损失;重则人员伤亡、导致环境恶化。油气田地面工程突发安全事故不止危害开采企业,更重要的是危害当地及临近区域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2 承灾体的易损性
易损性指暴露在危险情况中的对象所遭受的可能损失及其程度。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承灾体易损性则指建立起事故破坏度和结构破坏度二者间的关系和建立破坏度和经济损失间的关系。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安全事故一经发生,会直接破坏周围的建筑物。建筑物虽然本身具备抗破坏性,但也和自身的构件和结构有关,如果建筑构件不够牢固、科学及合理,是建筑物抗破坏力就极弱,易损性就越高。突发事故发生会冲击承灾体,这就是考验其易损性。
1.3 受灾地的社会财富损失
安全事故的受灾区所拥有的社会财富越多,则受到油气田地面工程的突发事故产生的破坏性就越大。社会财富分为经济财富和文化财富,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施工地区多选择偏远山区,其社会财富相对不多,但也是分析事故产生的危害性的重要参照部分。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开采地区及周边必须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对于一些如文化遗产之类的社会财富必须重点管理,避免事故发生后损失无法挽回。
1.4 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包含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下面分别阐述。
自然因素指众多的油气田地面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复杂地区,这些地形条件极不稳定,基岩一旦被破碎就可能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发生地震、山体滑坡及泥石流,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结构。另外我国部分地区如川渝地区的油气田地面工程,因其天然气中所含的硫含量高,易腐蚀地下井架的结构,从而降低井架的承载压力能力,而承载压力能力的下降则会导致相发生井身坍塌、管道受损,继而导致事故发生。
2 防范油气田地面工程突发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及建议
2.1 谨慎选择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地址
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建设选址要充分考虑如下因素,即建设工程所在地的自然与社会两种环境。从自然环境角度而言,必须选择适合开采油气且地层稳定的区域,并且这一区域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水文及植被分布等也同样需要参考;从社会环境角度而言,则要考虑当地的人口分布、密度、居住地环境、经济状况及结构等。将合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因素充分结合,最终选择适宜的地址开展油气开采作业。
2.2 改进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提升设备作业水平
油气田地面工程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能否顺利开展和影响工程建设会不会产生安全隐患。油气田开采所用的设备也要作为考虑因素,因为质量好的工程设备能够有效抵御恶劣环境对其产生的破坏,选择设备要从生产强度及油气成分等文献考虑,好的开采设备即可以高负荷工作,还能够承载高压和抗酸腐蚀。
2.3 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能力
工程管理水平不高,无法有效协调各方工作,使之保持平衡,则可能同样造成油气田地面工程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我国许多油气田地面工程的突发安全事故都是因为管理协调不善造成的。
油气田地面工程极为复杂,所在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安全要求生产。并加强对工程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并完善技术监督及工作考察体制。管理部门必须把安全意识与技术管理放在工作的首位,严格监控工作人员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采取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素质,发现隐患必须及时处理。
2.4 加强和政府交流与沟通
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建设单位归上级油气田企业管理,而和當地政府没有形成管理上的统一。工程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影响当地正生活生产和社会秩序,所以必须依靠当地政府及公众的支持。因此建设单位一定要及时和当地政府沟通和交流,建立起沟通机制,及时反馈信息,共同作好管理工作。
2.5 加强安全教育
油气田地面工程发生事故通常很突然,没有足够的应对时间。因此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单位要平时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安全教育,开展关于防火、救火及防止H2S侵害的安全性教育,让居民认识到事故的危害性,建立合理的预警机制,以加强和当地居民的交流,防患于未然。
2.6 健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油气田地面工程事故一经发生,居民急需紧急疏散,救援设备及救援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因为我国油气田工程附近的交通设施、电信设备都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救援需要,而影响了应急工作的展开。所以,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部门必须主动负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3 结语
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受到不同的环境条件、技术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可能发生突发安全事故。若发生安全事故,则会对油气田地面工程、附近区域及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危害。所以建设油气田地面工程必须以人为本,做好预防工作。管理部门要提高对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指导,确保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协调相适应。
参考文献
[1] 王德华. 浅析采油现场操作的误区[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8)
[2] 吴彦东,高秋华,吴玉国. 联合站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J].石油库与加油站,2010(06)
[3] 高军,吴鹏. 油气田地面工程突发安全事故致损机理及防范措施[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