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要打破以学科为中心,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需要从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一、技校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内容及改革
技校电子技术的内容在于讲述电子技术中最根本、最具有共性的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基本理论,主要是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对基本知识,要求熟悉基本电子器件的外特性,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性能和应用;基本技能是指学习电子测试技术、电子电路的近似估算和识图能力。
1.改革要有针对性
目前的学科既呈现出多元化,又呈现出综合化,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差,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增减、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注意深入浅出。
2.改革的内容要立足教材,不拘于形式
(1)抓基本概念。弄清基本概念是分析计算的前提,是学好电子技术基础的关键。首先要学会定性分析,务必防止用所谓的严密教学推导掩盖问题的本质。
(2)抓理论联系实际。实验可以帮助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按照教材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好实验。
(3)抓好课后练习。课后练习不仅可以巩固概念,引导深入思考,而且可以暴露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二、从“理论+实践”到“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创新
1.教学手段和培养方式的创新
根据技校的培养目标,对现有各门课程的知识点、需要培养的能力等教学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对现有课程进行科学整合,把传统的以“理论+实践”为指导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知识+技能”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
(1)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大胆删减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理论偏深和陈旧的知识,及时补充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及新器件。
(2)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增设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确定原理图,装接好电路并进行各种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写出相应报告。
(3)依托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努力实现车间、教室合一。课堂即实验实训室,车间就是学场;学生、学徒合一,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合格产品的生产者。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流,推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校企合作。
2.软硬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
当前电子系统的设计已越来越依赖于EDA软件工具的支持,因此应当把EDA教学与《电子技术基础》结合起来,这也是技校教育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还应采用EWB软件进行辅助教学。通过 EWB软件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自学或对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预习和练习,有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这种“以虚代实”、“以软代硬”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技校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建设
1.师资建设
技校教育的特点要求从业教师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即“双师型”教师。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大力提高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技能水平。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使教师得到实践锻炼,实现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转变。
2.教材建设
技校电子技术基础的教材内容要配以实践、实训环节,并使之与实际紧密结合,还要在编排上反映出最新的科技成果。教材结构体系的设计和运作方式要尽量淡化纯理论性知识,恰到好处地应用这些知识;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
竞赛可以把理论、实验、设计、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竞赛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在电子技术方面的硬件应用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在平时的授课中,对一些与竞赛相关的设计题目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开始学习课程时就对竞赛有所了解;在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等过程中引入竞赛模式,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选件和制作,最终做出实物。
技校教育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学校必须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统一和协调就业、教育、生源三方面的现状,促使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设置更加符合时代和企业的需求,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使大多数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制作、调试、分析及综合总结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型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技校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内容及改革
技校电子技术的内容在于讲述电子技术中最根本、最具有共性的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基本理论,主要是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对基本知识,要求熟悉基本电子器件的外特性,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性能和应用;基本技能是指学习电子测试技术、电子电路的近似估算和识图能力。
1.改革要有针对性
目前的学科既呈现出多元化,又呈现出综合化,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差,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增减、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注意深入浅出。
2.改革的内容要立足教材,不拘于形式
(1)抓基本概念。弄清基本概念是分析计算的前提,是学好电子技术基础的关键。首先要学会定性分析,务必防止用所谓的严密教学推导掩盖问题的本质。
(2)抓理论联系实际。实验可以帮助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按照教材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好实验。
(3)抓好课后练习。课后练习不仅可以巩固概念,引导深入思考,而且可以暴露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二、从“理论+实践”到“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创新
1.教学手段和培养方式的创新
根据技校的培养目标,对现有各门课程的知识点、需要培养的能力等教学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对现有课程进行科学整合,把传统的以“理论+实践”为指导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知识+技能”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
(1)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大胆删减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理论偏深和陈旧的知识,及时补充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及新器件。
(2)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增设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确定原理图,装接好电路并进行各种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写出相应报告。
(3)依托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努力实现车间、教室合一。课堂即实验实训室,车间就是学场;学生、学徒合一,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合格产品的生产者。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流,推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校企合作。
2.软硬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
当前电子系统的设计已越来越依赖于EDA软件工具的支持,因此应当把EDA教学与《电子技术基础》结合起来,这也是技校教育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还应采用EWB软件进行辅助教学。通过 EWB软件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自学或对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预习和练习,有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这种“以虚代实”、“以软代硬”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技校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建设
1.师资建设
技校教育的特点要求从业教师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即“双师型”教师。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大力提高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技能水平。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使教师得到实践锻炼,实现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转变。
2.教材建设
技校电子技术基础的教材内容要配以实践、实训环节,并使之与实际紧密结合,还要在编排上反映出最新的科技成果。教材结构体系的设计和运作方式要尽量淡化纯理论性知识,恰到好处地应用这些知识;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
竞赛可以把理论、实验、设计、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竞赛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在电子技术方面的硬件应用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在平时的授课中,对一些与竞赛相关的设计题目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开始学习课程时就对竞赛有所了解;在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等过程中引入竞赛模式,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选件和制作,最终做出实物。
技校教育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学校必须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统一和协调就业、教育、生源三方面的现状,促使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设置更加符合时代和企业的需求,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使大多数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制作、调试、分析及综合总结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型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