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地理教学;有效性;新课导入;教学情境;
精讲精练;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2—0047—01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其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有效地利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很多地理教师探讨的问题。但现实却是,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照本宣科,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却并未去深究。毫无疑问,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研究或找到适宜的地理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从而导致学生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要想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师必须潜心研究、认真实践、科学总结,找出适合自身及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方法可循的。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巧妙进行新课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新课导入通常可由创设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情境及多种形式来进行,如,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提出问题,复习旧知识等,它起着旧课与新课、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相互衔接的作用。中学地理知识以陈述性知识为主,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时,可引导学生模拟企业家进行工厂选址。这样导入新课,能够营造一种“吸引氛围”,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我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新课导入,并为学生提供参与时间与机会。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从而对地理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教师的指导、调控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如,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教学评价的进行,这些应是教师主导的。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需要,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资源等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不能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使其学会学习,自我生成地理学习的策略。
三、精讲精练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基本技能。为此,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不能一味求全、求广,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出发,进行精讲精练。不论是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程度的要求,还是教学的进度及训练的强度等,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学内容应紧扣课程标准,宜简则简,力求教师讲解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学会运用一个知识点。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就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学目标也无法达成。为此,地理教师应以基础知识的讲授为主,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让学生都能接受、都易理解。同时,要设计一定量的基础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它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课时,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视片段,会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其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悦耳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及动听的解说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讨论,在讨论中探究,在探究中理解,不知不觉间就能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总之,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孟 刚
精讲精练;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2—0047—01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其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有效地利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很多地理教师探讨的问题。但现实却是,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照本宣科,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却并未去深究。毫无疑问,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研究或找到适宜的地理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从而导致学生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要想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师必须潜心研究、认真实践、科学总结,找出适合自身及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方法可循的。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巧妙进行新课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新课导入通常可由创设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情境及多种形式来进行,如,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提出问题,复习旧知识等,它起着旧课与新课、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相互衔接的作用。中学地理知识以陈述性知识为主,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时,可引导学生模拟企业家进行工厂选址。这样导入新课,能够营造一种“吸引氛围”,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我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新课导入,并为学生提供参与时间与机会。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从而对地理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教师的指导、调控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如,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教学评价的进行,这些应是教师主导的。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需要,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资源等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不能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使其学会学习,自我生成地理学习的策略。
三、精讲精练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基本技能。为此,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不能一味求全、求广,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出发,进行精讲精练。不论是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程度的要求,还是教学的进度及训练的强度等,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学内容应紧扣课程标准,宜简则简,力求教师讲解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学会运用一个知识点。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就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学目标也无法达成。为此,地理教师应以基础知识的讲授为主,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让学生都能接受、都易理解。同时,要设计一定量的基础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它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课时,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视片段,会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其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悦耳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及动听的解说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讨论,在讨论中探究,在探究中理解,不知不觉间就能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总之,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