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它能容纳大量的信息,并迅速地反映给学生,还能将抽象的音乐通过画面、图片一系列处理后变得通俗易懂,使音乐形象化。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如: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我借助媒体播放迷人的画面: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一只小船满载着天真活泼的少先队员,轻轻荡着的双桨、湖面上荡漾的微微波纹、优美的歌声扬起来了……一幅迷人的画面将小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了。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欣赏歌曲。又如:在学唱《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曲时,我首先出示了课件新疆的风土人情,课件中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新疆的天山牧场,水草肥美,牛羊成群;伊犁河更是风景如画,生活在那里的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激情,为轻松、快乐地学习做了很好地铺垫。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教学歌曲《小红帽》时,让学生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再如:《劳动最光荣》是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中的一首歌曲,同时也是动画片《小猫钓鱼》中的一首插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根据这首歌的这一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学生,于是我抓住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
由上可见: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并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传统的音乐教学虽已注重反复练习:如基础知识以练“视”为主、视唱练耳以练“口”为主、音乐欣赏以练“耳”为主等等,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大的改观。艺术教育必须坚持动手导向,练习比上课更重要。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欣赏某首经典乐曲,传统的教法是以教师讲解、“欣赏全曲”和“分段听、反复听”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计算机技术则可以把主旋律、和弦 、以及打击乐等每个部分分割开来进行形象的欣赏和讲解(当然,教师必须事先将乐谱输入到计算机的程序之中),还可以通过有关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直观完美地完成欣赏课的教学任务。
四、多媒体CAI课件,给学生的舞蹈编排提供资料
在音乐欣赏课《瑶族舞曲》中,有一个环节是请同学们为乐曲景编排舞蹈。如果不给学生一点素材,我想象表演将会十分生硬,缺乏艺术感觉,甚至会有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于是,我剪辑了一些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情景,特别也播放了瑶族人民喜庆时的舞蹈场景,给同学们一定的素材、资料。同学在表演时既有模仿,也有创新,表演十分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畏难情绪变成了喜欢。
总之,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将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了愉悦的兴趣,展现了优美、生动的声像效果。这种学习更加显示了学生的主题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对音乐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素质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多媒体技术手段用于音乐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是音乐教师将必备的素质。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如: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我借助媒体播放迷人的画面: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一只小船满载着天真活泼的少先队员,轻轻荡着的双桨、湖面上荡漾的微微波纹、优美的歌声扬起来了……一幅迷人的画面将小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了。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欣赏歌曲。又如:在学唱《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曲时,我首先出示了课件新疆的风土人情,课件中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新疆的天山牧场,水草肥美,牛羊成群;伊犁河更是风景如画,生活在那里的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激情,为轻松、快乐地学习做了很好地铺垫。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教学歌曲《小红帽》时,让学生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再如:《劳动最光荣》是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中的一首歌曲,同时也是动画片《小猫钓鱼》中的一首插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根据这首歌的这一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学生,于是我抓住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
由上可见: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并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传统的音乐教学虽已注重反复练习:如基础知识以练“视”为主、视唱练耳以练“口”为主、音乐欣赏以练“耳”为主等等,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大的改观。艺术教育必须坚持动手导向,练习比上课更重要。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欣赏某首经典乐曲,传统的教法是以教师讲解、“欣赏全曲”和“分段听、反复听”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计算机技术则可以把主旋律、和弦 、以及打击乐等每个部分分割开来进行形象的欣赏和讲解(当然,教师必须事先将乐谱输入到计算机的程序之中),还可以通过有关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直观完美地完成欣赏课的教学任务。
四、多媒体CAI课件,给学生的舞蹈编排提供资料
在音乐欣赏课《瑶族舞曲》中,有一个环节是请同学们为乐曲景编排舞蹈。如果不给学生一点素材,我想象表演将会十分生硬,缺乏艺术感觉,甚至会有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于是,我剪辑了一些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情景,特别也播放了瑶族人民喜庆时的舞蹈场景,给同学们一定的素材、资料。同学在表演时既有模仿,也有创新,表演十分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畏难情绪变成了喜欢。
总之,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将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了愉悦的兴趣,展现了优美、生动的声像效果。这种学习更加显示了学生的主题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对音乐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素质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多媒体技术手段用于音乐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是音乐教师将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