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史料研读到课堂导入中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zzss1122334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史料研读是历史课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导入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落实史料研读到导入中,精选史料,利用史料研读提高导入的生动性,能吸引学生快速投入到课堂学习。当然,课堂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利用史料导入,且使导入具有生动性、实效性,是历史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史料研读;导入;学生兴趣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时间、空间跨度大,有其学科特点。历史教学也有其学科特点,史料研读作为探究历史事实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一线历史教师的重视。历史中的活体已经无法再现,因此,学生学习历史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就必须依靠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与一线教师的认同。史料研读服务于历史教学,有一些基本条件,笔者就史料研读落实到课堂导入中展开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导入是一节课的点睛之处,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迅速投入课堂学习。而差劲的导入则在课堂伊始即败坏了学生的学习胃口。如何衡量导入的好坏?最基础的着眼点应在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然,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例,从史料新奇性抓住学生猎奇心理,强烈对比,学生生疑,与现实紧密联系,以现实生活入手和史料融入现代元素,学生喜欢的四个方面来粗浅谈谈落实史料研读到课堂导入中。
  首先,史料导入要有新奇性,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以《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一课为例,这节课导入我尝试过很多次,最终选择了以中国第一桩离婚案导入。这个导入迅速吸引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迫切想要了解中国第一桩离婚案。当我吟诵学生学过的诗《再别康桥》时,学生已经沸腾了,同时学生也猜到了跟徐志摩有关。我把当时徐志摩的离婚登报声明给学生看,学生开始了解这一事件,引入到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上——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简单解释新文化运动的内涵,学生对本课有了基本的把握。我也尝试过以胡适的诗《兰花草》改编的歌曲导入,虽然此歌朗朗上口,清新爽朗,但学生并不感兴趣,因此,用来导入新课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第二种导入方式是对比强烈,学生生疑进入课堂。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我采用了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的一段话。“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它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它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它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最近与最远对比强烈,学生都了解日本在地理位置上离中国最近,而最远是为什么呢?有学生会回答是八年抗日战争,也有预习得比较好的同学知道跟甲午中日战争有关,学生带着“最远”的疑问开始甲午中日战争的学习,这种导入的方式也很好。
  第三种导入方式是与现实联系,从现实入手。上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的时候正是孔子的生日,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正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以有人主张以孔子生日为教师节,而不再采用西方的9月10日为教师节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而引入到孔子的思想,学生对孔子的生日感兴趣,所以导入效果也很好。在另外一个班级,我依然使用孔子生日为导入,但用的是孔子生日时在山东曲阜举行的祭孔大典,让学生观看视频,跟随祭孔大典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同样是这节课,在有的班级,我以道家思想来导入,道家思想讲事情是相对的,讲无为而治,初中的学生就不太能理解,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跳过感性思维直接到达理性思维。在道家思想上,我引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的史料,以牙齿和舌頭的对比来讲。老子认为,事物是相对的,是相互转化的,就以坚硬和柔软为例,大家都认为坚硬是厉害的。老子举例人老了之后,牙齿都掉光了,但是舌头却一直都在,通过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东西来讲万事万物是相对的思想。这样生动、活泼的史料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因而能被学生接受吸收,在导入时,加入学生的互动,效果也很好。
  第四种导入方式是史料融入现代元素,融入学生喜欢与熟悉的元素,学生感兴趣而导入新课。还是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为例,在有些班级,我使用的导入是《话儒》这个视频,这个视频以《千里之外》为背景音乐,歌词替换为思想方面的,如“春秋战国大动荡百家如锋芒,儒道墨法思想家心绪书千行,孔子设想护等级注重仁和礼,老子尚自然无为治邦国,韩非主张法权势合以建中央,鲁国墨翟无差别爱人如爱己……”,学生非常喜欢这首歌的旋律,从关注歌曲到关注歌词,而这个视频的歌词契合本节课的内容,简单有效地讲了本节课的几个重要思想,导入效果也很好。
  导入在一节课中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不断进行尝试。比如,在有些课程中,我采用简单提问的方式,通过设问“你对唐朝的印象可以用哪些词来概括?”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有些课程,我采用直接解析本课题目的方式,通过解析标题,本课的学习内容很清楚地呈现出来,也能吸引学生。就笔者而言,导入是一个基调,是一种好的感受,是一种带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我在导入上动足脑筋,使课堂在导入时呈现较好的师生互动状态。在我的尝试中,这四种以史料为依托的导入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整堂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珠琼.史料教学与高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J].文理导航,2016,01.
  [2] 杨德志.充分发挥材料功能,突出注重学科能力考查——浅谈2009年江苏历史卷的特点和启示[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23.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三是一个总复习的阶段,同学们对高中所学的知识基本都过了一遍,在这期间,学习的科目类型比较多,难点也很突出,同时每门学科都决定着最终的高考成绩。因此,高三政治的有效复习对高考成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高三政治考试的特点出发,具体谈谈如何提高高三政治复习实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 高三政治;实效性;特点;有效措施  高三政治的复习是学生完善和巩固之前学习过的政治知识的途径,政治的学习内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知识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和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探索,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使学习变成一种渴望、一种享受。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设定的背景和景象,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教学情境有极强的学科针对性,针对
摘 要: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通过互联网的课程资源以及站在师生网上互动交流视角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模块的构建,充分利用好一切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网上师生互动平台的构建,虽然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的网络实时交互环境,但在网上教学互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有效提高网上互动教学的效率,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在“互联网 ”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以及改善途径进行
摘 要: 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地融合,从而摆脱以往中职思想政治教师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过于陈旧的教育形式,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和有效地开展。与此同时,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推动作用,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对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长期系统地培养和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化,思想价值观也日益多样化。而职高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各种思想价值观的冲击不可谓不大。然而,一旦取舍不当,或者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导致职高学生在价值取向上产生偏差,严重者还可能导致职高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受到误导。就此而言,对于职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工作至关重要且不可轻视。然而,在当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职高思想政治理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工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教学,它转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关键词: 现代化教学手段;历史教学;优势  历史是过去人类实践活动的记载。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往往只是“1 1 1 1”式教学,即:一本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