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耕作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 :农业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淮地区水稻种植后土壤质地黏重加之秸秆还田量大制约了小麦生长,耕作和播种方式的合理搭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于2017-2019年在泗洪设置了不同耕作方式(耕翻、免耕)和播种方式(中型带播、中型条播、小型带播、小型条播)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小麦穗数和穗质量形成、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度均以免耕产量最高,比耕翻分别增产25.4%和15.2%.2)两年度采用中型机械播种方式能够稳定实现较高的籽粒产量,小型条播仅2017-2018年度免耕条件下产量与中型机械播种方式差异不显著.带播相比于条播能够提高小麦个体生长空间,增大光合面积,增强了群体干物质生产和转运能力.总的来说,免耕下采用中型带播方式播种是改善沿淮地区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一种有效农田管理模式,这为当地优化选择和推广适宜的耕播方式组合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干燥是农产品加工贮藏的一项重要技术.利用微波对农产品进行干燥具有干燥速率快、营养成分损失少的优点.但微波干燥均匀性差、容易因过热出现物料边缘或尖角部分焦化等问题,
采取不同休耕模式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使土壤团粒结构逐步增多,理化性状得到改良.通过3年休耕模式试验,确定适宜当地耕地休耕
以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瘟病毒(CSFV)和猪水泡病毒(SVDV)为研究对象,建立可以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这3种病毒混合感染的多重荧光RT-PCR方法,并与单荧光RT-PCR进行比较.经荧光
在甘肃农业大学试验田布置14个田间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氮磷钾含量配比对陇油7号冬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施氮比例(磷钾施用量一致)和施磷比例(氮钾施用量一致)较高时,冬
通过对NCEP再分析资料(分辨率1°×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MICAPS预报场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的运用,从动力、不稳定能量条件、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19年6月固原市一次强对
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是甘肃省影响深远的惠民工程,其施工主要以输水隧洞为主.四干渠输水隧洞地质条件以砂岩、马兰黄土为主,围岩稳定性差,经技术方案比选采用铣挖法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