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科技共同发展的新时代,虽然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开发也是突飞猛进,但是它们的发展变化永远也离不开知识。知识的不断更新(主要是指高新科技的开发),以及所有的发展变化都是与基础教育分不开的,无论社会的发展怎样变化,都离不开基础教育,只有把基础教育搞好了,基础教育发展了,社会的一切发展才能稳健正常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呢?要搞好基础教育的关键,应该是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那怎样上好每一堂课呢?上好一堂课,是要有好的课堂气氛,特别是在当今新课程改革时期,就要我们摒弃以前填鸭式的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即要把在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形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形式。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总是很难做到这一改变,因为很多教师都受到以往习惯的限制,所以是很难更改的,平常,我们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教师只要一进教室,便是学生起立,教师还礼,于是便马上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题)。但是笔者认为一开始就板书题,上课便显得呆板,僵硬化。通过二十年的教学实践,现笔者就将这板书课题的利弊作点肤浅的看法。
首先肯定的是板书课题,的确明显直观,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但笔者认为这样,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潜智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阻碍了他们的智力正常发展。为什么呢?
相当一部分同学,只要老师在黑板上一写出课题,就“嘿!这个嘛,书上全部都有,我自己会看。”于是就有不去认真听老师讲课的想法,造成了课堂分心,这他们自以为是,便找别的同学说话或者搞小动作等来影响其他同学,以致扰乱课堂教学。一些教师一板书课题后并不是直接进行新的教学,而是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有的复习内容根本与此节课的内容互不干涉没有什么联系的时候,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们认为这是学过的,不用去听,等到讲授新知识后再听也不迟,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只要一提问学生就会照着书本上的读出来,根本没有去动老脑筋思考,也不知道是怎样来的。这部分同学,总是心猿意马,如果这样一节课就彻底完了。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根本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这就是板书课题弊。为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板书课题的弊大于利。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不板书课题又有什么好处呢?笔者经过认真思考研究总结得出,在教学每一节数学课时,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不应该一开始就让学生知道,而是应该让学生在与教师对话、交流、互问互答中,不知不觉就学习到新的知识内容,并且要让学生自己根据学习经过总结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那么不板书课题怎样进入新知识的呢?整节课又怎样进行教学呢?
在上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好本节课所要传授的内容,认真编写教学导言、复习(也就是说必须要与节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同时还应该充分准备本节课该有的教具。然后在教学中就由导言、复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的知识。现我就以湘教版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分式第四节分式加减法(同分母加减法)为例,说说不直接板书课题不好处。教学过程如下:
①进入教室(组织教学):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师还礼。在此期间,师用较快的速度观察学生的到校情况。
②导言:
同学们,以前学过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计算吗?那么谁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生答:(学过。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好,我们就用这一法则来做几道题(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写好题目的小黑板)。同学们教我做好吗?你们讲我来写。
师:(做完后)想一想,我们学过什么是代数式吗?谁能简单地说一说,(就是用字母表示数)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示这几个数?又怎样计算?
(师问生答,生说师写。)
师:从黑板上这几道含有字母的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题,大家能找出什么规律?
生:讨论后,回答。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这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一样的。)
师:好,我们就用这一规律来做一做题(给小黑板翻一面)。
(师生共同做题。主要是以生讲师写的形式来进行。)
③课堂练习:
主要是以学生主动到黑板上计算为主,其他的同学在下面互相讨论练习。这样一来又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在此同时,老师一定要巡视察看,既可以帮助辅导个别的同学,又能维持好班级的纪律。学生做完后,师生共同研讨对错。
④课堂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在这一节课中主要学了什么?法则怎么讲?
生答:主要学习了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这些都给学生自己去归纳。教师只是强调。)
这样,既复习了小学的分数知识,给不懂学生一个学习的机会,也给懂的同学得到巩固。用字母表示数,既复习了代数式,同时又通过这一知识链,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学到了新的知识内容,通过课堂练习又给学生得到了对新知识的巩固,再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知道并巩固把握了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而且在整个课堂中,笔者始终是处于引导地位,学生则一直站在主体位置上的,这样就体现了教育改革中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开发学生的潜智力,同时也能大大地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总是很难做到这一改变,因为很多教师都受到以往习惯的限制,所以是很难更改的,平常,我们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教师只要一进教室,便是学生起立,教师还礼,于是便马上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题)。但是笔者认为一开始就板书题,上课便显得呆板,僵硬化。通过二十年的教学实践,现笔者就将这板书课题的利弊作点肤浅的看法。
首先肯定的是板书课题,的确明显直观,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但笔者认为这样,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潜智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阻碍了他们的智力正常发展。为什么呢?
相当一部分同学,只要老师在黑板上一写出课题,就“嘿!这个嘛,书上全部都有,我自己会看。”于是就有不去认真听老师讲课的想法,造成了课堂分心,这他们自以为是,便找别的同学说话或者搞小动作等来影响其他同学,以致扰乱课堂教学。一些教师一板书课题后并不是直接进行新的教学,而是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有的复习内容根本与此节课的内容互不干涉没有什么联系的时候,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们认为这是学过的,不用去听,等到讲授新知识后再听也不迟,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只要一提问学生就会照着书本上的读出来,根本没有去动老脑筋思考,也不知道是怎样来的。这部分同学,总是心猿意马,如果这样一节课就彻底完了。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根本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这就是板书课题弊。为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板书课题的弊大于利。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不板书课题又有什么好处呢?笔者经过认真思考研究总结得出,在教学每一节数学课时,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不应该一开始就让学生知道,而是应该让学生在与教师对话、交流、互问互答中,不知不觉就学习到新的知识内容,并且要让学生自己根据学习经过总结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那么不板书课题怎样进入新知识的呢?整节课又怎样进行教学呢?
在上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好本节课所要传授的内容,认真编写教学导言、复习(也就是说必须要与节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同时还应该充分准备本节课该有的教具。然后在教学中就由导言、复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的知识。现我就以湘教版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分式第四节分式加减法(同分母加减法)为例,说说不直接板书课题不好处。教学过程如下:
①进入教室(组织教学):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师还礼。在此期间,师用较快的速度观察学生的到校情况。
②导言:
同学们,以前学过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计算吗?那么谁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生答:(学过。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好,我们就用这一法则来做几道题(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写好题目的小黑板)。同学们教我做好吗?你们讲我来写。
师:(做完后)想一想,我们学过什么是代数式吗?谁能简单地说一说,(就是用字母表示数)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示这几个数?又怎样计算?
(师问生答,生说师写。)
师:从黑板上这几道含有字母的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题,大家能找出什么规律?
生:讨论后,回答。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这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一样的。)
师:好,我们就用这一规律来做一做题(给小黑板翻一面)。
(师生共同做题。主要是以生讲师写的形式来进行。)
③课堂练习:
主要是以学生主动到黑板上计算为主,其他的同学在下面互相讨论练习。这样一来又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在此同时,老师一定要巡视察看,既可以帮助辅导个别的同学,又能维持好班级的纪律。学生做完后,师生共同研讨对错。
④课堂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在这一节课中主要学了什么?法则怎么讲?
生答:主要学习了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这些都给学生自己去归纳。教师只是强调。)
这样,既复习了小学的分数知识,给不懂学生一个学习的机会,也给懂的同学得到巩固。用字母表示数,既复习了代数式,同时又通过这一知识链,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学到了新的知识内容,通过课堂练习又给学生得到了对新知识的巩固,再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知道并巩固把握了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而且在整个课堂中,笔者始终是处于引导地位,学生则一直站在主体位置上的,这样就体现了教育改革中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开发学生的潜智力,同时也能大大地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