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落脚于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的方法论上,通过运用文献检索、逻辑归纳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高层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其特点构建一套安全管理评价的体系,为下一步的定量和实证研究打下基础。另外,在管理学简单本源——生产力的约束下取得创新。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管理学本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study on settled on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through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inductive logic and analytic methods, and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of a safety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next step of quantitative and empirical study to play basis.In addition, it get innovationunder the constraint of the simple power of management science-productivity, .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afetyManagement Krueger Management
1 引言
建设GDP的增长必然造就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的态势,致使建设工程体量越来越大,从横向来看,超大型多个单体工程变多,从竖直空间来看,超百米高层建筑越建越高超深基坑越来越深;而且,超百米高层建筑还出现了许多新颖的建筑表现形式,但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实施过程施工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的问题。与除高层建筑外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在施工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导致不安全的状态,这令到安全管理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也提出了安全管理新的课题。超百米高层施工作业环境主要是高空和深坑,作业条件复杂,致人死亡的事故常有发生。高层建筑施工相交作业多,建筑内部是一个垂直空间,施工作业多层次化,上下层次之间交互作业时,必然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2 问题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从安全因素视角来看无非就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导致了高层建筑的安全不稳定的状态;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我们证明了,竖直高空间、竖直地下深基坑、作业和空间交叉以及工期持续时间长导致各种因素的不安全状态。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国资背景屡创“地王”竞拍,单方成本定性评价来看已然“高处不胜寒”,这必然导致超高层密集林立,拔地而起;企业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安全生产工作。且由于我国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尚不成熟,施工安全管理不够严格和科学。部分施工人员的缺乏安全意识,一味的使用以往的经验和方法,不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变通。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也加大了施工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施工的危险性。其中,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数量成几何级数增长、施工高度与难度与日俱增的现实更是与相对落后的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形成严重的矛盾。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而广泛,从自然条件到人的成立条件,从技术因素到人的心理因素,以往在进行评价指标重要度比较时,只单独考虑了两两比较结果,并没有全面考虑各因素之间和因素自身的影响结果,结合外部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识别分类,构建体系科学评价,执行响应措施控制,是这个安全管理系统的三个环节。而组织论,控制论的引入,往往打破了这个系统,当然这或许是创新和理论的延伸,但是克鲁格的管理学对管理的定义是提高生产力,换言之,安全管理的效率不是拆解,不是词义时而侠义时而广义就可以达成。所以让管理继续包含计划组织控制实施反馈,就是最好的回归。安全管理系统的回归,就是从识别到评价再到控制最后是反馈的循环。
所以以往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活着那样的问题,无非就是回归本源,安全管理系统的循环不存在、被破坏或者不被贯通导致不够完善不够科学,导致在施工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对各项指标进行控制,从这个环节的折断,导致安全管理系统循环的破坏,因此,重新定义回归,使得安全管理重回生产力主旨上而非词义的含义的野蛮扩展和延伸,而遵从系统的识别和评价进而构建体系就是架起贯通桥梁的坚实的一步。当然,构建这样的贯通需要约束一定的原则。
3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受到一定原则的约束,按层次分析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管理进行评价的基础,指标选取地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评价的最终结果。通过分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诸多影响因素,参阅大量安全管理文件资料、相关文献,与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探讨,并依据上文所述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本文分别从人员、材料、机械、管理方法、施工环境五大影响因素出发,征求现场专家的建议,细分安全影响因素,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指标体系进行划分的。
3.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施工过程中的领导者、管理人员、操作工人以及施工现场其他人员。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产生安全事故的重要致因。
(1)决策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决策层对工程项目安全现状的洞察力和处理安全事故时的决策能力;另外还考察把握安全态势走向的宏观控制力。 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感。主要考察决策者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其中要真正掌握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并能认真遵守和贯彻落实。对项目部和社会同时负起责任。
安全素养。考察各级决策者必须具有能钻研业务的能力和应用现代管理技能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能力。
(2)管理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主要考察管理层参加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情况。具体要求管理层要具备发现安全隐患和查找安全隐患的能力。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管理层对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的理解情况。其中要求管理层要把安全看作是生产工作的第一要务,关心体贴基层员工在作业现场的安全保护,重视现场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
安全心理素质。考察管理者在施工现场作业过程中是否具有冷静的头脑和现场安全工作的控制能力。要求其要坚守现场,科学判断,稳定现场气氛和工人的情绪,处理好施工现场的具体事务。
(3)施工作业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考察作业层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活动。主要考察作业层是否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作业层是否能牢记安全宗旨,以安全为本,进行现场作业。并且做到隐患不排除不开始生产,整改措施不落实不开始生产,施工场地不安全不开始生产。
安全心理素质。考察作业层是否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这直接关系到自身安危。
3.2施工材料的因素
施工材料质量直接决定施工的安全状况。施工材料要从进场到使用进行全面监督。
(1)进场与验收施工材料
检验标准的制定。主要考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厂名、生产日期、出厂日期和规范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等内容是否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和有无遗漏。
检验方式的确定。主要考察施工现场的实际工况和来料的情况,进一步来确定正确的材料检验方式。
(2)主要材料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主要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主要考察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否满足标准要从采购源头进行控制,所以,对材料供货商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业主在进行材料招标时应首先考核其产品质量、供货商的信誉,然后再比较价格。
主要材料的正确使用上。主要考察在原材料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是否能够保证使用过程的正确、规范和可溯源,是否能做到跟踪管理。并且制定本企业常用材料的用料规范。
(3)材料的存放与保护
施工材料的影响包括材料的进场、材料的存储与管理等。主要考察材料入库办理入库手续,填写入库清单的情况。其中,入库清单应一式三份,包括现场技术工程师和材料员各一份,资料留底一份。出库清单必须有项目经理、材料员、施工班组长的签字后才可进入库房领取材料。完工后要进行场地材料的清除,预料必须及时收回,并办理相关手续。[3]
3.3 施工机械设备的因素
施工机械的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情况: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缺乏防护用品等因素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
脚手架工程的安全控制。主要考察脚手架工程质量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关系。按照我国建筑施工有关规定脚手架的安装和拆卸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30-2001)和《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28-200)的规定进行。
大型起重机械的安装与拆卸的安全控制。主要考察关于塔吊、卷扬机等起重机械的安装和拆卸必须依据各自的拆装规范要求来进行,并且按照一定要求设置防护装置来进行防护。[4]
大型施工机具装卸的安全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型的施工机具在工程竣工后必须撤离现场,因此加强这些施工机具的装卸安全控制也是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部分。
(2)施工机械设备的定期可靠性检验情况
主要考察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在安装设备之前和设备投入正常运转之前都要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和检验。对于特种设备,如塔吊和施工电梯等大型起重设备必须委托相关特种设备检测部门对现场安装情况进行检验,只有检测合格取得相应的设备运行许可证之后,才可以投入正常使用。除此之外,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定期进行复检工作。
(3)施工机械的保养和维修情况
主要考察施工机械设备在运行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影响施工安全。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工期拖延,还可能酿成设备事故甚至人身伤亡事故。所以,应该对施工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使设备处于最优工作状态。
3.4 安全管理实施的因素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施工作是否全面到位,将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安全性,为了保证项目地安全施工,就必须做好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1)施工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主要考察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全面管理对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情况,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制定安全施工方针制度。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承担着传递安全生产经验的任务,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使员工的安全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使员工从安全培训中认识到生产活动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更好的掌握安全技能,促进生产顺利进行。
三级安全教育工作。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对新进员工进行的公司教育、项目部教育和施工班组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由安全、质量等部门配合进行。 日常施工安全知识。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如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活动日、安全活动月、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与交底。起重作业、电气、焊接等有危险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在取得上岗证之后才能上岗执业,并需定期参加再培训工作。特种作业在安全技术交底时应详细说明操作细节,从源头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现场施工安全保护措施的执行
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主要考察在施工前期,开展的每道工序是否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还要考察工序中各道环节的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标准是否对作业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3.5 施工环境的因素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复杂、多变,项目的主体结构大部分在露天的作业环境下进行,这对施工时的安全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清楚项目所处的环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施工所在地的气候情况
由于建筑施工从基础、主体、屋面到室外装修绝大部分施工作业都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另外作业人员还要忍受气候变化带来的不适应,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所以,建筑施工现场作业要注意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
(2)施工现场照明情况
生产现场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主要是通过视觉对现场的各种情况做出判断而行动的。如果现场的采光和照明条件不好,操作人员就不能进行清晰准确的观察,从而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故容易造成错觉、接受错误的信息、产生不安全的行为,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生产作业环境的良好采光和照明,对于减少事故,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非常重要。
(3)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
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对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有很大影响,不但要认真参照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设计资料,而且要在项目施工前对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等条件做进一步的勘察核实工作,以防因为实际的勘察设计工作的疏忽引发安全事故。
具体指标划分如表4.1所示:
表4.1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 结论
一、本文通过研究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使用层次分析的观点,约束于一定的原则之下构建一个科学的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这套指标体系是摒弃管理内涵延伸和扩展,回归克鲁格简单生产力的本源的情况下构建的,目的在于贯通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
三、所以,指标体系里的最大的变化是控制论下的安全管理的这个指标会变成安全管理论下的安全实施控制的指标而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郝龙.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刘文莉.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3]倪广悦.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及应用[D].镇江:江苏大学,2013.
[4]张乃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作者简介:
林龙兴(1981-)管理学硕士,注册安全工程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岩土工程,工程安全管理。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管理学本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study on settled on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through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inductive logic and analytic methods, and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of a safety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next step of quantitative and empirical study to play basis.In addition, it get innovationunder the constraint of the simple power of management science-productivity, .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afetyManagement Krueger Management
1 引言
建设GDP的增长必然造就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的态势,致使建设工程体量越来越大,从横向来看,超大型多个单体工程变多,从竖直空间来看,超百米高层建筑越建越高超深基坑越来越深;而且,超百米高层建筑还出现了许多新颖的建筑表现形式,但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实施过程施工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的问题。与除高层建筑外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在施工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导致不安全的状态,这令到安全管理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也提出了安全管理新的课题。超百米高层施工作业环境主要是高空和深坑,作业条件复杂,致人死亡的事故常有发生。高层建筑施工相交作业多,建筑内部是一个垂直空间,施工作业多层次化,上下层次之间交互作业时,必然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2 问题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从安全因素视角来看无非就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导致了高层建筑的安全不稳定的状态;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我们证明了,竖直高空间、竖直地下深基坑、作业和空间交叉以及工期持续时间长导致各种因素的不安全状态。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国资背景屡创“地王”竞拍,单方成本定性评价来看已然“高处不胜寒”,这必然导致超高层密集林立,拔地而起;企业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安全生产工作。且由于我国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尚不成熟,施工安全管理不够严格和科学。部分施工人员的缺乏安全意识,一味的使用以往的经验和方法,不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变通。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也加大了施工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施工的危险性。其中,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数量成几何级数增长、施工高度与难度与日俱增的现实更是与相对落后的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形成严重的矛盾。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而广泛,从自然条件到人的成立条件,从技术因素到人的心理因素,以往在进行评价指标重要度比较时,只单独考虑了两两比较结果,并没有全面考虑各因素之间和因素自身的影响结果,结合外部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识别分类,构建体系科学评价,执行响应措施控制,是这个安全管理系统的三个环节。而组织论,控制论的引入,往往打破了这个系统,当然这或许是创新和理论的延伸,但是克鲁格的管理学对管理的定义是提高生产力,换言之,安全管理的效率不是拆解,不是词义时而侠义时而广义就可以达成。所以让管理继续包含计划组织控制实施反馈,就是最好的回归。安全管理系统的回归,就是从识别到评价再到控制最后是反馈的循环。
所以以往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活着那样的问题,无非就是回归本源,安全管理系统的循环不存在、被破坏或者不被贯通导致不够完善不够科学,导致在施工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对各项指标进行控制,从这个环节的折断,导致安全管理系统循环的破坏,因此,重新定义回归,使得安全管理重回生产力主旨上而非词义的含义的野蛮扩展和延伸,而遵从系统的识别和评价进而构建体系就是架起贯通桥梁的坚实的一步。当然,构建这样的贯通需要约束一定的原则。
3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受到一定原则的约束,按层次分析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管理进行评价的基础,指标选取地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评价的最终结果。通过分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诸多影响因素,参阅大量安全管理文件资料、相关文献,与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探讨,并依据上文所述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本文分别从人员、材料、机械、管理方法、施工环境五大影响因素出发,征求现场专家的建议,细分安全影响因素,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指标体系进行划分的。
3.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施工过程中的领导者、管理人员、操作工人以及施工现场其他人员。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产生安全事故的重要致因。
(1)决策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决策层对工程项目安全现状的洞察力和处理安全事故时的决策能力;另外还考察把握安全态势走向的宏观控制力。 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感。主要考察决策者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其中要真正掌握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并能认真遵守和贯彻落实。对项目部和社会同时负起责任。
安全素养。考察各级决策者必须具有能钻研业务的能力和应用现代管理技能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能力。
(2)管理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主要考察管理层参加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情况。具体要求管理层要具备发现安全隐患和查找安全隐患的能力。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管理层对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的理解情况。其中要求管理层要把安全看作是生产工作的第一要务,关心体贴基层员工在作业现场的安全保护,重视现场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
安全心理素质。考察管理者在施工现场作业过程中是否具有冷静的头脑和现场安全工作的控制能力。要求其要坚守现场,科学判断,稳定现场气氛和工人的情绪,处理好施工现场的具体事务。
(3)施工作业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考察作业层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活动。主要考察作业层是否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作业层是否能牢记安全宗旨,以安全为本,进行现场作业。并且做到隐患不排除不开始生产,整改措施不落实不开始生产,施工场地不安全不开始生产。
安全心理素质。考察作业层是否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这直接关系到自身安危。
3.2施工材料的因素
施工材料质量直接决定施工的安全状况。施工材料要从进场到使用进行全面监督。
(1)进场与验收施工材料
检验标准的制定。主要考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厂名、生产日期、出厂日期和规范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等内容是否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和有无遗漏。
检验方式的确定。主要考察施工现场的实际工况和来料的情况,进一步来确定正确的材料检验方式。
(2)主要材料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主要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主要考察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否满足标准要从采购源头进行控制,所以,对材料供货商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业主在进行材料招标时应首先考核其产品质量、供货商的信誉,然后再比较价格。
主要材料的正确使用上。主要考察在原材料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是否能够保证使用过程的正确、规范和可溯源,是否能做到跟踪管理。并且制定本企业常用材料的用料规范。
(3)材料的存放与保护
施工材料的影响包括材料的进场、材料的存储与管理等。主要考察材料入库办理入库手续,填写入库清单的情况。其中,入库清单应一式三份,包括现场技术工程师和材料员各一份,资料留底一份。出库清单必须有项目经理、材料员、施工班组长的签字后才可进入库房领取材料。完工后要进行场地材料的清除,预料必须及时收回,并办理相关手续。[3]
3.3 施工机械设备的因素
施工机械的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情况: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缺乏防护用品等因素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
脚手架工程的安全控制。主要考察脚手架工程质量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关系。按照我国建筑施工有关规定脚手架的安装和拆卸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30-2001)和《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28-200)的规定进行。
大型起重机械的安装与拆卸的安全控制。主要考察关于塔吊、卷扬机等起重机械的安装和拆卸必须依据各自的拆装规范要求来进行,并且按照一定要求设置防护装置来进行防护。[4]
大型施工机具装卸的安全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型的施工机具在工程竣工后必须撤离现场,因此加强这些施工机具的装卸安全控制也是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部分。
(2)施工机械设备的定期可靠性检验情况
主要考察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在安装设备之前和设备投入正常运转之前都要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和检验。对于特种设备,如塔吊和施工电梯等大型起重设备必须委托相关特种设备检测部门对现场安装情况进行检验,只有检测合格取得相应的设备运行许可证之后,才可以投入正常使用。除此之外,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定期进行复检工作。
(3)施工机械的保养和维修情况
主要考察施工机械设备在运行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影响施工安全。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工期拖延,还可能酿成设备事故甚至人身伤亡事故。所以,应该对施工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使设备处于最优工作状态。
3.4 安全管理实施的因素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施工作是否全面到位,将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安全性,为了保证项目地安全施工,就必须做好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1)施工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主要考察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全面管理对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情况,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制定安全施工方针制度。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承担着传递安全生产经验的任务,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使员工的安全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使员工从安全培训中认识到生产活动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更好的掌握安全技能,促进生产顺利进行。
三级安全教育工作。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对新进员工进行的公司教育、项目部教育和施工班组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由安全、质量等部门配合进行。 日常施工安全知识。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如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活动日、安全活动月、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与交底。起重作业、电气、焊接等有危险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在取得上岗证之后才能上岗执业,并需定期参加再培训工作。特种作业在安全技术交底时应详细说明操作细节,从源头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现场施工安全保护措施的执行
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主要考察在施工前期,开展的每道工序是否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还要考察工序中各道环节的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标准是否对作业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3.5 施工环境的因素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复杂、多变,项目的主体结构大部分在露天的作业环境下进行,这对施工时的安全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清楚项目所处的环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施工所在地的气候情况
由于建筑施工从基础、主体、屋面到室外装修绝大部分施工作业都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另外作业人员还要忍受气候变化带来的不适应,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所以,建筑施工现场作业要注意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
(2)施工现场照明情况
生产现场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主要是通过视觉对现场的各种情况做出判断而行动的。如果现场的采光和照明条件不好,操作人员就不能进行清晰准确的观察,从而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故容易造成错觉、接受错误的信息、产生不安全的行为,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生产作业环境的良好采光和照明,对于减少事故,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非常重要。
(3)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
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对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有很大影响,不但要认真参照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设计资料,而且要在项目施工前对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等条件做进一步的勘察核实工作,以防因为实际的勘察设计工作的疏忽引发安全事故。
具体指标划分如表4.1所示:
表4.1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 结论
一、本文通过研究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使用层次分析的观点,约束于一定的原则之下构建一个科学的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这套指标体系是摒弃管理内涵延伸和扩展,回归克鲁格简单生产力的本源的情况下构建的,目的在于贯通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
三、所以,指标体系里的最大的变化是控制论下的安全管理的这个指标会变成安全管理论下的安全实施控制的指标而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郝龙.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刘文莉.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3]倪广悦.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及应用[D].镇江:江苏大学,2013.
[4]张乃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作者简介:
林龙兴(1981-)管理学硕士,注册安全工程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岩土工程,工程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