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建伟教授论气对血行的双向调节作用

来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mail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建伟教授为第三、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重于调气,常引《续医说?膈噎诸气》云:“诸气成疾有若同门失欢,惟和而已”。连老师认为,气能行血也能摄血,心、肺、脾、肝、肾之气概莫能外。 双向作用指相互对立、作用相反的两种作用。中医药的双向作用乃客观存在,现代科学研究也赋予这一作用以实验依据[1],那么,气与血的运行有何关系?为何益气既可止血,又可行血?其用药有何特点?现就随师临证所得,对连建伟老师有关“气对血行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的理论认识作一总结,以馨读者。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心理学家们都更多的探讨和研究安全感的积极作用以及不安全感的不利影响,关于不安全感的积极作用方面讨论和研究的不多。然而从生物学和进化的角度来看,不安全感应该是生而有之,它促使人类思考,产生相关的行为。正是这些思考和行为促使文化的产生,维持个体的心理平衡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赵瑞华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临证20余年,擅长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失调、不孕症等妇科疾病。赵教授尊古崇今,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为旨,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侍诊于侧,现将赵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妇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中医学认为,火与热是导致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二者的性质、病机和临床表现相似,在中医学中“火”“热”常混称,本文从“火”“热”的概念入手,立足于《内经》《伤寒论》及历代医家的论述,阐述“火”与“热”的联系与区别,二者同中有异,不可混为一谈。
目的 探讨中药填精补肾养血疏肝方口服、外敷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门诊符合肝肾阴虚型卵巢早衰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口服填精补肾、养血疏肝中药,加温经通络中药外敷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月经情况、症状改变、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月经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4,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a,PNH)是慢性难治性血管内溶血性疾病,以血红蛋白尿为特征,以贫血、黄疸、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伴有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易合并感染、出血等并发症[1]。目前,临床上常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雄激素为主,配合小剂量铁剂、碳酸氢钠、维生素E 等药物治疗。理论上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根治此病,但限于人类白
慢性荨麻疹随着环境的恶化,发病呈上升趋势。对于慢性荨麻疹,从中医学整体观念出发,审证求因,辨症施治,可取得更好疗效[1]。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方芪防四物汤配合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6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本文采用鱼骨图分析影响中医临床路径的因素,发现中医临床路径实施以来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政府政策因素、医院管理因素、个人因素。要积极推广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不仅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配合,还需要改变医患双方的观念,稳步推进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广泛用于药物流产,但存在流产失败、流产不全、过量出血等问题,严重者可致继发性不孕[1]。本文观察还少胶囊辅助药物流产对阴道出血持续时间等不良反应及对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的影响,从探索药物流产不良反应的防治方法。
作者从毛叶丁公藤根和茎中分离鉴定出3种新的酰苷类化合物(1-3),以及1种新木脂素苷(4),并采用生物测定法评价了其保肝活性,结果表明4种苷类化合物均对由D.半乳糖胺诱导的WB-F344大鼠肝上皮干细胞毒性具有中等保护作用,抑制率为8.6~19.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早期症状主要有腰背疼痛或僵硬,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致严重功能障碍。目前该病主要以非甾体类消炎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治疗为主。笔者采用改良的火龙灸配合针灸治疗AS取得满意疗效,现整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