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句训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课文,抓好词句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以词句训练为核心,可以带动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等知识及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学习和训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词句训练 训练方法
  语文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是因为语文有主要任务,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坚持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的统一。因此,小学语文学习要引领孩子真正走进文本,品析好词佳句,触摸作者情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享受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一、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词句训练
  词句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则很难弄清它的准确含义,在阅读教学中,就要联系语言环境,进行一番挖掘、体味和揣摩。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两句话中都有一个“才”,这两个“才”意思不一样,第一个“才”是讲作者看到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心情的焦虑、痛苦,因而他觉得半个小时的时间过得太漫长了,这个“才”表示时间长;第二个“才”是讲战士们在邱少云精神的鼓舞下,怀着对战友报仇的满腔怒火,冲向敌军阵地,迅速全歼敌人,表示结束战斗时间之短。同一个“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的时间长短不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不同、感情不同。练习课上,我指导学生用“才”字造两个不同意思的句子,加深学生对“才”的理解,体会到用词造句的妙处,增强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通过换用词语进行分析比较
  课文所表达的自然、社会、艺术之美,都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对于一些词句,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对比揣摩,品出关键之处,悟出深邃之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第一自然段时,有这么一句话:“大大小小的花园堆满了整间屋子。”我重点抓了一个“堆”字,对“堆”字的意思,学生心里明白但嘴上说不出。我便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句中的“堆”换成“摆”行不行?学生思考后说不行,他们知道“摆”是一个挨一个地放,而“堆”不仅有摆的意思,而且是一层撂在另一层上面,说明数量之多。这么多的花圈说明了什么?说明送花圈的人多,送花圈的人多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鲁迅先生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
  三、运用填充式进行词句训练
  一个完整的句子由主干词语、修饰语、限制语、补充语等构成,修饰语、限制语、补充语是对主干词语的说明、修饰、限制和补充,它们可以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准确、鲜明。因此,运用填充式训练方法,让学生填写修饰语、限制语、补充语,并加以体会,能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思考、讨论:“满头银发”说明了什么?说明老奶奶年纪很大,老态龙钟;“背靠着一棵洋槐树”说明什么?说明她体力不支,快站不住了,但还要站着,不肯蹲下歇一会儿;“焦急”、“耐心”指什么?“焦急”是指急切盼望灵车快点到来;“耐心”指她等灵车的决心已定。她对总理无限爱戴和怀念之情从文中表露出来,以致使阅读者——学生内心无比激动,读的时候才容易表露出感情。
  四、运用直观手段进行词句训练
  课文中有些语句比较抽象,很难理解,我采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手段,或实物展示、或投影演示、或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生动的形象,达到理解并领会贯通。
  如《赵州桥》一文最后一段:“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多美的语句,学生在心中却很难清晰地想象出它们的样子。我出示多媒体课件,那些千姿百态的龙的形象灵活地映入学生的眼帘,文中的句子不再只是呆板的文字,而变成一个个跃跃欲试的生命,抽象的句子变成了学生心中那充满生机的形象。句子理解了,同时启迪和感染了学生心灵。
  五、运用句式变化进行词句训练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文中有的词句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以此加强词句训练。如《林海》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些学生读后不解其意,我引导学生将这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都要向四面八方望一望。”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两句句式的联系与区别,明白了这两句式都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反问句表达的语气和感情更强烈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改写训练。
  六、运用迁移规律,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1.重视读的训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从读中体会词句的意思与感情;反复诵读,文中词句烂熟于胸,到用时方能左右逢源。读的形式各种各样,如默读、小声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特别重要的是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多少感情、语气都在那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琅琅读书声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语言仓库的积蓄就会逐渐增多。因此,在词句训练过程中要重视读的训练,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记,将文中优美的词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为他们的写作打下基础。
  2.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要训练学生说出对词和句的理解、对内容的理解、对感情的理解,读熟了的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增强语言的再创造性,促进学生把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
  总之,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在理解文章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思考文章中字词的含义,分析、品味字词运用的妙处。当文中的词句由书面语言转化为信息符号,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进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时,无疑能提高学生领会和运用词语的能力,语文教学就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本文所说的短板,首先指教师专业知识的短缺,人格的缺憾,其次是学生知识的不全面,生活积累的欠缺。  一、反对形式主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听了太多的优课,特色的优课记得牢,补漏的优课印象更深,补漏的高手,他们的素质更高,优课最怕的就是教师有明显缺漏,其次就是优课的无缺憾,真的优课看两点:一是看教师的素质,二是看学生的表现,二者互动,学生为主。教师不消除“短板”,就难以达到一定境界,想上出有魅力的优
从师范类学校毕业后,我们便开始做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人可能一直要做到退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对幼儿的吵闹声感到无奈,对电脑里那些做不完的课题感到厌烦,对一个又一个活动、比赛不感兴趣,对家人对于我们的不满感到无助。我们开始抱怨,抱怨工作的繁杂、抱怨报酬的低廉、抱怨现在的家长如此难伺候、抱怨一个班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多、抱怨我这么忙碌为什么没有人理解。再加上日积月累、大同小异的工作方式,把热情彻底磨损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写”的能力,“写”对整个语文综合能力起支柱作用。新课改“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底。但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笔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作出以下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在作文教
摘 要: 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试着转变教育观念,换位思考,努力和学生成为朋友,不要有教师的架子。虽说“严师出高徒”,但是很多事实证明严师未必出高徒,有时还会把学生推向反面。教师若能经常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样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照样能教出一流的学生、出色的高徒。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班主任不但要教好任教的学科,还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
摘 要: 点、线、面等基本造型要素在设计师的合理组合、运用及巧妙创意下,构建出对被传达者心理、生理等各方面所产生的刺激、共鸣和美的享受。通过对历史上和艺术设计发展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实例分析,对组成作品的点、线、面等基本要素进行研究,触动其神经系统,从而在设计领域引起涟漪。  关键词: 视觉设计 点 线 面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很朴实地
摘 要: 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适应新课标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游戏或比赛,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并找准学生差距,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如此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中学英语 情感投入 学习兴趣 差距意识  社会在不断进步,英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适应新课标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我结合多年的教
摘 要: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得到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重视。中考是初中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大关,是对学生三年学习成果的总体检验。中考复习工作是初中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运用有效的中考数学复习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对中考数学的有效复习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中考复习 有效性  引言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
摘 要: 如何有效进行复习教学呢?作者结合多年实践,从复习应注重明晰考纲着手,从关注知识的综合性、考试的导向性和试题训练的针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  关键词: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总复习 初中思品总复习 综合性 导向性 针对性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在思品社会课的中考总复习中,迫切需要进行审慎设计。这是因为过去的总复习设计多停留在“炒冷饭”层面,把学过的知识重新上一遍,学生的积极性难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只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些关键性的话语都指出幼儿只
摘 要: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作者认识到文言文教学要注重预习,重视培养语感,创设恰当的情境,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通了课文,才能在诵读中读懂课文,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当教师给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时,学生会回赠教师一个意外的惊喜。  关键词: 课题研究 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 培养语感 激发兴趣  单位每学期都要求教研员去学校上几节下水课和示范课,对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