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改变都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也必须进行相应改革才能适应这种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企业经济统计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从思想观念、统计内容、统计功能、统计手段、运行模式五个方面提出了企业经济统计改革的建议,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统计;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伴随着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些新的变化都对企业的发展带了新的挑战。企业经济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也需要通过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来适应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而推动企业持续良性发展。
一、企业经济统计改革简述
1.必要性分析
企业统计改革的必要性。受到前苏联经济统计模式的影响,我国现行企业经济统计制度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需求,统计空间和范围狭窄,统计资料来源单一,统计方法落后等方面。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汇报的统计模式,政府职能部门将这些统计信息作为经济调控的指标。近几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做过一些尝试性的改革,但并未涉及根本,故而统计制度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统计意识仍然比较薄弱,统计内容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统计工作依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面对这些问题,尤其是在云经济和大数据时代,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改革已迫在眉睫。
2.可行性分析
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改革的可行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科学发展观”为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科学发展观中的创新改革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可以融入到企业经济统计改革过程中为统计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其次,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为企业科学的统计创造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再次,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为企业经济统计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先进的管理理念使企业资源得到良好的配置,同样也为企业经济统计提供了发展机会。
二、企业经济统计改革的内容
1.思想观念
思想理念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企业要想提升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要求创新的社会环境中,企业要紧随市场动向,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企业创新实践的理论基石,强化企业的经济统计意识,这样才能大幅提高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要使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树立经济统计意识,首要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经济统计改革的一份子,这样才可以使不同的工作环节实现协调联动,满足信息资源建设的需要。
2.经济统计内容
企业经济的基本内容是由企业投入和产出统计、企业活动条件统计以及经济效益统计等组成,但是,这些内容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甚至出现了与现实情况相矛盾的现象,因此,必须及时摒弃这些失去统计价值的指标和数据。同时,要拓展一些能够更全面展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例如增加一些外部环境的统计,包括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市场环境、思想文化环境以及体制环境等。这些统计往往是企业统计的盲点,需要企业着眼于宏观环境,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及时掌握市场动向,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帮助和服务。对企业统计信息内容的拓展,要保证统计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网络化、信息化,反映知识经济下产品升级换代周期、设备科技水准、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等。
3.经济统计功能
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功能包括描述功能、分析功能和评价功能。描述功能就是建立各項统计指标间的联系,完整描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改变过去孤立片面的统计指标。分析功能是要求企业统计人员运用科学手段对企业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预测,对企业未来发展走向提供可靠依据。评价功能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量化评判,这一功能应该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使企业通过不同维度的数据比较来正确认识所处情形。
4.经济统计手段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对企业经济统计手段改革的核心力量。当前,推动企业经济统计改革的一个较为成功的软件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它是建立在网络通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管理为理念的综合管理技术。统计人员可以利用“ERP”改革统计手段,改善统计流程,拓宽统计口径,强化统计职能。而在具体统计操作中,“ERP”的合理应用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销售增长率、产品获利能力、市场占有率、产品用户的指标等数据,从而揭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走向。所以企业统计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手段才能通过数据统计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发现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5.运行模式
企业经济统计的运行模式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就必须打破传统企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局限,从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两个层面突破限制。在企业统计信息管理机制中形成“集中管理为主,分散管理为辅,两者有机结合”的创新模式,达到事前预测、事中监测、事后总结的创新手段。此外,还要采用先进的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技术,建立完善的预警和监测系统,从本质上改革统计信息的运行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发展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企业经济统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为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经济统计工作,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以实际为基础而积极开展展开各项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林琳.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创新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20).
[2]李鸾鸾.企业经济中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 2012(5).
[3]姜海荣.关于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相关问题分析[J].财经界,2012(6).
[4]赵飒.浅谈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下旬),2012(11).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统计;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伴随着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些新的变化都对企业的发展带了新的挑战。企业经济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也需要通过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来适应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而推动企业持续良性发展。
一、企业经济统计改革简述
1.必要性分析
企业统计改革的必要性。受到前苏联经济统计模式的影响,我国现行企业经济统计制度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需求,统计空间和范围狭窄,统计资料来源单一,统计方法落后等方面。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汇报的统计模式,政府职能部门将这些统计信息作为经济调控的指标。近几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做过一些尝试性的改革,但并未涉及根本,故而统计制度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统计意识仍然比较薄弱,统计内容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统计工作依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面对这些问题,尤其是在云经济和大数据时代,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改革已迫在眉睫。
2.可行性分析
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改革的可行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科学发展观”为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科学发展观中的创新改革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可以融入到企业经济统计改革过程中为统计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其次,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为企业科学的统计创造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再次,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为企业经济统计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先进的管理理念使企业资源得到良好的配置,同样也为企业经济统计提供了发展机会。
二、企业经济统计改革的内容
1.思想观念
思想理念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企业要想提升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要求创新的社会环境中,企业要紧随市场动向,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企业创新实践的理论基石,强化企业的经济统计意识,这样才能大幅提高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要使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树立经济统计意识,首要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经济统计改革的一份子,这样才可以使不同的工作环节实现协调联动,满足信息资源建设的需要。
2.经济统计内容
企业经济的基本内容是由企业投入和产出统计、企业活动条件统计以及经济效益统计等组成,但是,这些内容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甚至出现了与现实情况相矛盾的现象,因此,必须及时摒弃这些失去统计价值的指标和数据。同时,要拓展一些能够更全面展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例如增加一些外部环境的统计,包括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市场环境、思想文化环境以及体制环境等。这些统计往往是企业统计的盲点,需要企业着眼于宏观环境,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及时掌握市场动向,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帮助和服务。对企业统计信息内容的拓展,要保证统计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网络化、信息化,反映知识经济下产品升级换代周期、设备科技水准、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等。
3.经济统计功能
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功能包括描述功能、分析功能和评价功能。描述功能就是建立各項统计指标间的联系,完整描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改变过去孤立片面的统计指标。分析功能是要求企业统计人员运用科学手段对企业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预测,对企业未来发展走向提供可靠依据。评价功能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量化评判,这一功能应该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使企业通过不同维度的数据比较来正确认识所处情形。
4.经济统计手段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对企业经济统计手段改革的核心力量。当前,推动企业经济统计改革的一个较为成功的软件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它是建立在网络通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管理为理念的综合管理技术。统计人员可以利用“ERP”改革统计手段,改善统计流程,拓宽统计口径,强化统计职能。而在具体统计操作中,“ERP”的合理应用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销售增长率、产品获利能力、市场占有率、产品用户的指标等数据,从而揭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走向。所以企业统计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手段才能通过数据统计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发现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5.运行模式
企业经济统计的运行模式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就必须打破传统企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局限,从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两个层面突破限制。在企业统计信息管理机制中形成“集中管理为主,分散管理为辅,两者有机结合”的创新模式,达到事前预测、事中监测、事后总结的创新手段。此外,还要采用先进的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技术,建立完善的预警和监测系统,从本质上改革统计信息的运行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发展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企业经济统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为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经济统计工作,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以实际为基础而积极开展展开各项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林琳.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创新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20).
[2]李鸾鸾.企业经济中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 2012(5).
[3]姜海荣.关于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相关问题分析[J].财经界,2012(6).
[4]赵飒.浅谈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下旬),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