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繁荣的中国,必然是留学生向往的国度;一个璀璨的年代,必然是留学生憧憬的岁月。历史上中国只有两个时间段出现了留学生来华高潮,一个是盛唐时代的长安城。另一个,就是当今新时代的中国,留学生的集聚地遍及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和西安、南京、成都等传统古都。留学生事业,既是国与国人文交流的主要舞台,也是奠定未来友好往来与伙伴关系的主旋律。
上海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亚洲经济中心城市和最为开放的中国留学教育生目的地,其中尤以江南第一高等学府、马相伯先生创办的复旦大学最为典型。笔者所在的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是改革开放初期最早大规模吸收留学生的机构,直接促进了海外对华认知品位。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六年来,沿线国家青年一代出现了留学复旦的热潮。他们在课堂上热烈探讨一带一路蓝图,在校园里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课题,在实地教学调研中感受着中国活力和人民的热情。
和六年前相比,如今我接触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留学生们,在入学复旦大学之前就已汉语过关。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逐年加大和汉语热本世纪在全球主要城市的持續升温,新时代的复旦留学生们要么在其母国孔子学院早就熟练了汉语,要么就在上海等中国城市接受过基础教育;对于一带一路可用双语进行传播。
如热烈奔放的男孩康哲,2014年就作为波黑的高中生第一次来成都参加舞蹈比赛。后来开始自学汉语,并考入复旦大学,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2018年在第二十届CBDF“院校杯”国际标准舞公开赛上,他作为复旦大学代表队的主力,与清华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竞赛中获得冠军。他爱好运动,喜欢大球运动,业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登登:给上海的青少年教英语,给上海的中青年教舞蹈等。他认为,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充实快乐,又能接触社会,了解中国。在学习上,他认真又勤奋,每次我上课走进教室,总是能看到他早早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总之,给我的感觉就像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样熟悉、亲切、令人喜爱。萨拉热窝正是他的家乡;这是一座饱经沧桑和战火焚烧的城市。
上课时的讨论,他的观点几乎让我忘掉他是个异国青年。如课堂上曾经讨论家庭的经济学意义,一位来自泰国同学的回答是“父母老了以后,我可以孝敬他们”。康哲则说:“我觉得自己出生至今,都是父母在各方面的付出,他们从我身上得到的是‘骄傲’、‘自豪’等精神方面的东西。我对于父母的付出,一言以蔽之,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显然,康哲对古汉语的运用更加娴熟。
他认为:“参加一带一路可以得到很多好处。波黑,也是一带一路国家之一。从进入一带一路到现在,我国和我们普通人从各个方面都得到好处了。比如说,我们两国外交关系提高了。从2018年开始,波黑和中国互相免签。对我来说,这是件大事。我觉得未来越来越多中国人会去波黑旅行,而且目前世界上最好游客就是中国人,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工作机会,也会带来新的合作机会。”
另外加入一带一路后,康哲还敏锐地发现:“我的祖国跟各个中国大公司签了好多合同,让他们帮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中国在建设方面已经算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新的高架路是给中国公司建设的。为什么选中国?因为价格和质量两方面的优势。不参与一带一路会有这样的机会吗?这可很难说了。”
同时,“一带一路给参与国的年轻人带来很大的好处”。康哲认为,对于青年学子来说就是奖学金。“所有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都可以报名一带一路奖学金。对一个普通学生来说,得到奖学金可以完全改变他们的生活,也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以前开不了或者完全没有的门,进入新的更好的舞台发展。当然,中国也可以得到新的朋友,以后这些关系还会越来越好,所以更多合作机会来了”。
康哲还强调:“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我国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如果同时别的国家也得到发展上的便利,这我也愿意接受。我觉得我们还是要看谁提出这些嫌疑:都是发达国家。我觉得他们提出的嫌疑并不是他们关心波黑,而是因为自己害怕中国变太强了。从历史方面来看,中国属于和平的国家,所以我自己愿意跟中国一块发展,不管谁比较强”。康哲也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告诉了家里人。
在我看来,他的父母目睹过战火;所以我从来不和他议论波黑内战以及北约对巴尔干半岛的狂轰烂炸。但是那些炸断的大桥、毁坏的公路甚至被战火燃烧的博物馆,是和谁一起修复的呢?是中国人,是一带一路,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前夕,和中国同处东北亚区域的俄罗斯远东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委员长首次访问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远道而来的普京总统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会晤,随后举行欢迎国宴。俄朝峰会的具体地点是著名的远东联邦大学,曾经是七年前的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峰会的主场;其体育馆大楼恰恰是朝鲜设计和施工的,参加的朝鲜工人达五千人。也就是从那时起,朝鲜以及整个朝鲜半岛共同参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全面融入中国新兴发展战略、打造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意向就一直是基本选项。朝鲜如果能够大规模参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当然是造福东北亚经济薄弱区域振兴的事业。中国、日本和韩国也有开发意向,只是目前只有中国在远东地区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
要让整个朝鲜半岛,从目前的地理结构上完全和一带一路相贯通,实际上是件障碍重重的发展课题。首先是半岛南北纵横的京义线铁道三八线段,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初期就被炸断;近七十年来尤其是本世纪以来的南北政府一直想修复接通,并让货物运输可以直接抵达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如果直接抵达中国东北,就意味着韩国经济从陆路上和一带一路的相贯通乃至直接对话欧洲。韩国总统文在寅一度也是雄心勃勃,既然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什么半岛不能接通京义线铁道及南北公路实现民族命运共同体和半岛统一市场呢?然而,美国的冷淡及其对朝鲜制裁的毫不松口,使得半岛“冰冻依然”。
上海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亚洲经济中心城市和最为开放的中国留学教育生目的地,其中尤以江南第一高等学府、马相伯先生创办的复旦大学最为典型。笔者所在的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是改革开放初期最早大规模吸收留学生的机构,直接促进了海外对华认知品位。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六年来,沿线国家青年一代出现了留学复旦的热潮。他们在课堂上热烈探讨一带一路蓝图,在校园里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课题,在实地教学调研中感受着中国活力和人民的热情。
传播
和六年前相比,如今我接触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留学生们,在入学复旦大学之前就已汉语过关。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逐年加大和汉语热本世纪在全球主要城市的持續升温,新时代的复旦留学生们要么在其母国孔子学院早就熟练了汉语,要么就在上海等中国城市接受过基础教育;对于一带一路可用双语进行传播。
如热烈奔放的男孩康哲,2014年就作为波黑的高中生第一次来成都参加舞蹈比赛。后来开始自学汉语,并考入复旦大学,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2018年在第二十届CBDF“院校杯”国际标准舞公开赛上,他作为复旦大学代表队的主力,与清华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竞赛中获得冠军。他爱好运动,喜欢大球运动,业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登登:给上海的青少年教英语,给上海的中青年教舞蹈等。他认为,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充实快乐,又能接触社会,了解中国。在学习上,他认真又勤奋,每次我上课走进教室,总是能看到他早早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总之,给我的感觉就像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样熟悉、亲切、令人喜爱。萨拉热窝正是他的家乡;这是一座饱经沧桑和战火焚烧的城市。
上课时的讨论,他的观点几乎让我忘掉他是个异国青年。如课堂上曾经讨论家庭的经济学意义,一位来自泰国同学的回答是“父母老了以后,我可以孝敬他们”。康哲则说:“我觉得自己出生至今,都是父母在各方面的付出,他们从我身上得到的是‘骄傲’、‘自豪’等精神方面的东西。我对于父母的付出,一言以蔽之,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显然,康哲对古汉语的运用更加娴熟。
他认为:“参加一带一路可以得到很多好处。波黑,也是一带一路国家之一。从进入一带一路到现在,我国和我们普通人从各个方面都得到好处了。比如说,我们两国外交关系提高了。从2018年开始,波黑和中国互相免签。对我来说,这是件大事。我觉得未来越来越多中国人会去波黑旅行,而且目前世界上最好游客就是中国人,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工作机会,也会带来新的合作机会。”
另外加入一带一路后,康哲还敏锐地发现:“我的祖国跟各个中国大公司签了好多合同,让他们帮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中国在建设方面已经算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新的高架路是给中国公司建设的。为什么选中国?因为价格和质量两方面的优势。不参与一带一路会有这样的机会吗?这可很难说了。”
同时,“一带一路给参与国的年轻人带来很大的好处”。康哲认为,对于青年学子来说就是奖学金。“所有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都可以报名一带一路奖学金。对一个普通学生来说,得到奖学金可以完全改变他们的生活,也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以前开不了或者完全没有的门,进入新的更好的舞台发展。当然,中国也可以得到新的朋友,以后这些关系还会越来越好,所以更多合作机会来了”。
康哲还强调:“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我国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如果同时别的国家也得到发展上的便利,这我也愿意接受。我觉得我们还是要看谁提出这些嫌疑:都是发达国家。我觉得他们提出的嫌疑并不是他们关心波黑,而是因为自己害怕中国变太强了。从历史方面来看,中国属于和平的国家,所以我自己愿意跟中国一块发展,不管谁比较强”。康哲也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告诉了家里人。
在我看来,他的父母目睹过战火;所以我从来不和他议论波黑内战以及北约对巴尔干半岛的狂轰烂炸。但是那些炸断的大桥、毁坏的公路甚至被战火燃烧的博物馆,是和谁一起修复的呢?是中国人,是一带一路,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希冀
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前夕,和中国同处东北亚区域的俄罗斯远东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委员长首次访问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远道而来的普京总统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会晤,随后举行欢迎国宴。俄朝峰会的具体地点是著名的远东联邦大学,曾经是七年前的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峰会的主场;其体育馆大楼恰恰是朝鲜设计和施工的,参加的朝鲜工人达五千人。也就是从那时起,朝鲜以及整个朝鲜半岛共同参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全面融入中国新兴发展战略、打造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意向就一直是基本选项。朝鲜如果能够大规模参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当然是造福东北亚经济薄弱区域振兴的事业。中国、日本和韩国也有开发意向,只是目前只有中国在远东地区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
要让整个朝鲜半岛,从目前的地理结构上完全和一带一路相贯通,实际上是件障碍重重的发展课题。首先是半岛南北纵横的京义线铁道三八线段,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初期就被炸断;近七十年来尤其是本世纪以来的南北政府一直想修复接通,并让货物运输可以直接抵达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如果直接抵达中国东北,就意味着韩国经济从陆路上和一带一路的相贯通乃至直接对话欧洲。韩国总统文在寅一度也是雄心勃勃,既然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什么半岛不能接通京义线铁道及南北公路实现民族命运共同体和半岛统一市场呢?然而,美国的冷淡及其对朝鲜制裁的毫不松口,使得半岛“冰冻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