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探讨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烟草的种植技术,从冬季深耕、起垄、施肥和移栽的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田间管理,对烟草的控制、中耕培土、封顶留叶、水分管理、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的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烟草;种植技术;田间管理
  烟草属于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在其种植技术、田间土地的具体管理上,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近些年烟草需求量不断增加,吸引了很多种植户加入到烟草种植行业中,然而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的学习、指导,导致许多地区烟草减产。为了让烟草种植户有效提高烟草的产量与质量,应对烟草的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
  1   烟草种植技术
  1.1   冬季深耕
  我国烟草种植户通常会在春季比较温暖的时候栽种烟草。经过5~6个月的生长期后,大概在8月烟草成熟。为了在春季顺利栽种烟草,应提供土壤肥沃的生长环境,提前做好准备。建议烟草种植户在冬季时应对第二年栽种的土地实施深耕,深耕的深度大概在40 cm,保证在春季烟草种植时土壤松软,便于烟草栽种和施肥[1]。
  1.2   起垄和施肥
  初春是烟草种植环节中起垄施肥的最佳时期。起垄的作用是细化土壤,对土地进行全面翻新,对冬季深耕时没有被打碎的土壤结块进行清理,同时土壤的透气度、湿润度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起垄后一定要抓好时机栽种。若土壤太湿或太干,在栽种后会导致烟草出现质量不佳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土壤湿度在50%时,最适合烟草进行栽种、生长。在起垄后以及栽种的14 d前要进行一次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在栽种7 d后要再进行一次施肥[2]。
  1.3   移栽
  烟草喜欢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如果对质量没有要求,土壤温度在10 ℃时就可栽种。现阶段種植户越来越注重烟草品质的提升,因此掌控栽种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当地表温度达到25 ℃时是栽种烟草的最佳时期。注意不能只关注地表的温度,还要重视地下土壤的温度,烟草喜欢的地下土壤温度大概在30 ℃。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温度的要求,是培育出优质烟草的必要条件。
  2   田间管理
  2.1   烟草的控制
  田间管理会对烟草的植株成活率、烟叶的后期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通常在烟草栽种7 d后,种植人员对其进行查苗,在检查时要按照顺序防止烟草被遗漏。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死苗、弱苗,应及时将其拔除,然后在其位置上栽种健康的烟草。
  需要注意的是,对田间烟草的种植密度进行实时调控,烟草种植密度过高要及时进行间苗,保障烟草得到充足的水分、养分,加强田间烟草的通风性,这对后期的病害传染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如果烟草种植密度过小,应及时补苗,保证产量得到稳步的提高。对那些新栽种的烟草,要施“偏心肥”,浇“偏心水”,提高烟草的生长速度[3]。
  2.2   中耕培土
  烟草植株根系非常旺盛,且生根能力较强。实施中耕培土是为了让烟草植株根系的分布面积得以扩大,增强其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在遇到干旱天气时,根系生长越旺盛,抗旱能力越强,成活率也会显著提升。此外,对于前期没有整土的地区,在开展中耕培土时,顺道铲除田间的杂草,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对烟草在质量的提升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烟草的整个生长周期要进行2~3次中耕,以昆明市寻甸县的种植情况为例,正常年份一般是实施3次中耕,并且每次在操作上有差异性。第一次是在栽种的10~15 d进行,使用工具对其进行浅锄,深度会控制在10 cm以下;第二次是在栽种的25 d进行,要将地膜揭开放在阳光下晾晒1~2 d;第三次是在栽种的40 d后进行,应与施肥、除草相配合,如果土壤比较干燥,可适当对其浇水[4]。
  2.3   封顶留叶
  烟草植株生长太高会出现顶端优势的状况,进而导致烟草植株在侧枝上的数量变少,最终导致烟叶产量降低。因此,在烟草植株高度方面,当烟草植株高度达到100~120 cm时,要对其开展打顶,这样做对烟草植株的侧枝生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其可以吸收到充足的养分,从而让烟叶在质量、数量上都可以得到提高。对顶端优势进行去除,能让烟草植株在抗倒伏的能力上得到增强。对于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夏季会经常集中降雨,这时种植烟草的地区就会出现积水的现象。对烟草植株实施封顶后,即使出现这种情况烟草也能健康生长,防止减产[5]。
  2.4   水分管理
  烟草植株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烟草种植户在对田间进行管理时,对烟草植株的每个生长阶段所需要的水分要有详细的了解,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展开科学、合理的灌溉。在烟草移栽、接近成熟的时期,植株在这一时期对水的需求量不会太多,但在生长的中期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大应进行充足的供应。在现蕾期后,对水分的需求会极大地增加,在这个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占据了整个生长周期的50%~70%。选择灌溉的时间,应在一天当中气温相对较低、日照不强的上午或傍晚。在降水量较为充足时段,要及时进行开沟、排水,避免田间积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烟草植株的根部能正常呼吸[6]。
  2.5   肥料管理
  肥料主要选用的是硝酸钾,在施用量方面,应结合植株生长情况、当地的土壤类型综合考虑确定。施肥的次数通常是3次,分别是在栽种的10 d、30 d、40 d后。施肥的具体深度应控制在10~15 cm。要注意当地气候条件、肥料的实际品种、土壤肥力等情况,这些因素的不同都会对施肥比例、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施肥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7]。   2.6   病虫害防治
  烟草在种植期出现病虫害,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治理,就会开始蔓延、扩散,最终导致烟叶产量减少。要想把损失降到最低,种植户应提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在选苗时应选择抗病、抗虫能力强的品种,在栽种前要对土地实施消毒、整理,灭杀在土壤中冬眠的虫卵。
  此外,要保障土壤中有足够的肥力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烟草植株强壮、健康的生长,进而让烟草植株,在抵抗病虫害能力方面得到有效的增强。烟草最常见的病虫害有角斑病、花叶病等,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以角斑病的防治为例,可利用浓度为50%的DTM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其实施喷雾治理,情况严重的可使用链霉素,采取10 g/667 m2兑水40 kg实施喷雾治理。在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烟青虫,可使用黑光灯对其进行灭杀,还可使用40%菊杀乳油2 800倍液实施喷雾治理[8-10]。
  2.7   采收
  烟叶成熟后应立即进行采收,防止遇到阴雨天气导致烟叶发生腐烂。现阶段一些种植户在采收时不能做到合理控制时间,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在下部的叶片打顶7~10 d后,叶片呈现绿黄色时要适当采收。
  第二,对中部叶片应等到成熟后再去采摘,这个时候叶片呈现黄绿色,叶黄面积占据整个叶面的60%,叶脉呈现的是白色[11]。
  第三,对上部叶片,在充分成熟后才能对其进行采收,这个时候叶片颜色呈现黄色。顶部的叶片达到4~6片,应集中进行一次采收,整个采收周期应控制在6次左右。实际采收的时间会受到光照、温度、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采收时间适当提前或延后[12-13]。
  3   结束语
  近些年由于烟草在种植的规模上不断地扩大,有很多种植户加入其中,但是由于新手种植的经验不足,导致烟草在实际的种植收益上效果不理想。因此当地的农技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烟草种植户经验的传授、技术的指导,帮助当地的种植户更好地掌握选地、移栽、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措施,帮助种植户提高烟草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 1 ] 詹仁锋,黄鹤鸣,叶庄钦.烟草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分析[J].河南农业,2020(23):21-22.
  [ 2 ] 王旭.关于烟草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7):123-124.
  [ 3 ] 陈明,张连巧,周正林,等.烟草种植技術与田间管理措施[J].河南农业,2018(35):17-18.
  [ 4 ] 张跃王,林翠丽.烟草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J].乡村科技,2018(19):89-90.
  [ 5 ] 刘超.烟草的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研究[J].新农业,2021(12):83.
  [ 6 ] 王世鼎.烟草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J].广东蚕业,2021,55(4):65-66.
  [ 7 ] 赵丽芳.烟草种植技术应用以及田间管理[J].农技服务,2017,34(24):53.
  [ 8 ] 张占学.烟草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6(4):49.
  [ 9 ] 黄勤超.烟草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J].北京农业,2015(14):69.
  [ 10 ] 李海宾,于嘉.烟草的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89.
  [ 11 ] 王增辉.DEA烟草种植技术以及田间管理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1):293.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28个大豆品种(品系)的生育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产量的分析,得出:合农系列的大豆品种熟期相对较早,为种植区域内脱水最快、熟期最早的品种;2020年特殊,春、夏、秋3季多雨且有大风,未倒伏直立大豆品种共计4个,分别为合农135、中龙105、密豆8和密豆11;产量对比中200 kg/667 m2以上的大豆品种(品系)共计10个,分别为K25、中龙106、中龙606、黑农89、垦丰23、
摘 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品种,对国家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近年来的栽培技术发展中,杂交玉米品种不断增加,具有较高的栽培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玉米的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玉米是我国重要的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产量非常高,其发展规模已经成为决定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粮食供需形势。杂交是我国玉米的主要栽培类型,了解和应用栽培技术对获得高产优质玉米具有关键作用
摘 要:结合广元市利州区水稻生产条件和水稻高产栽培经验,从川北山区优质水稻的品种选择、壮秧培育、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川北山区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利州区的优质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优质水稻;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7 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自杂交水稻推广以来,水稻单产不断提高。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毛叶苕子在生产中存在种子物理休眠导致的出苗率低、出苗质量不均一等现象,严重影响毛叶苕子的种植。通过对比不同浸种时间毛叶苕子种子的吸胀作用、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确定浸种打破休眠的作用及最佳浸种时间。结果表明,浸种36~48 h,毛叶苕子种子可达到较好的吸胀作用,并解除物理休眠,萌发率可提高18%~22%,发芽势可提高36%~44%,浸种可有效打破毛叶苕子种子的物理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