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呐喊,为谁狂?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i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7.008
  语文统编教材凸显了“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编写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践行整本书的阅读学习,能够切实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笔者在教学初三年级的《故乡》和《孔乙己》时,勾连进行了《呐喊》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并且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先读先研,确立教师角色
  教师要做整本书阅读的先行者,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再次体会到,整本书阅读是“复杂而宏阔”的,所以教师也要做好分析研究准备,找出大量文献,摘录鲁迅名言,为学生搭建平台,为每位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解鲁迅笔下的小说人物的形象。
  教师要用自己的解读方向,用自己的理解去引领和激发学生的深读兴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交流。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常常有怦然心动的惊喜,情不自禁的感动,心有戚戚焉的共鸣。要让学生及时捕捉初读的第一感受,抓住那“一闪的灵光”深入下去,记录下来,反馈出来。
  教师要做整本书阅读的引导者,教师要及时进行追问,比如:何种原因把杨二嫂变成了这样一个尖酸刻薄的人?可以让学生找出时代背景;兔、猫、鸭、蝌蚪分别代表什么?让学生联系鲁迅其他作品中被欺侮的人物的形象;通过“社戏为什么是出好戏”这样的追问,可以让学生找出平桥村的几位为儿童营造快乐童年的长者,也能引发学生更深入的讨论,有的学生会联想到鲁迅的其他作品,教师要恰当地给予归纳增删,引导学生做出总结。
  只有教师拿起书,做阅读的先行者,才能带领学生向阅读的更深处漫溯。
  二、适时导读整书,利于初高中衔接
  《呐喊》共收录14篇文章,而部编教材六册书,选入了三篇,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社戏》、九年级上册的《故乡》和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考虑到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在初三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呐喊》整本书阅读有以下几点好处,第一,有利于学生回顾过往,复习三年所学鲁迅的所有作品,加深学生对其作品主题的理解。第二,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高中课文《祝福》选自另一本小说集《彷徨》,此次整本书教学将利于实现由《呐喊》到《彷徨》的自然过渡。
  初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将阅读教学与整本书阅读有机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需要读出自己的个性体悟,不能让自己的头脑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情感体验和人生阅历,去与作者与文本直接对话。让学生阅读中,不断地产生阅读心得,在反复交流、深入阅读中,读出自己的个性认识,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本案例截取“人物群像分析”的教学片段,借《呐喊》整本书来探寻鲁迅的“呐喊”是为何人而呐喊,借《狂人日记》表达的作者想描写的究竟是何种疯狂。
  三、聚焦人物,掌握《呐喊》阅读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时,先请学生自读《呐喊》围绕小说的“人物要素”提交讨论选题的意向。在教学中,多数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因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才是难点。
  教师可以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本小说集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呢?在导读课中根据出示的图片,学生开始了一番思考,这些鲁迅笔下的小说人物名字都富有深意。既然学生提到了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就让学生尽可能把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阿Q、闰土、杨二嫂、蓝皮阿五、阿长、狂人、夏瑜、华老栓……这些小说人物的命名,说明鲁迅先生为小说人物取名时,综合运用了对比、衬托、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看似很随意,信手拈来,实则经过了精心的构思,是鲁迅智慧的一种体现,我们读小说的时候,也要思考人物的名字或小说的标题是否有其他的深意。
  学生平时喜欢休闲玩味型阅读,而这里,我们采用“任务驱动式”策略,让学生“围绕小说人物”提出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进行体悟获得型阅读。
  探究人物的共性,需要学生熟悉每一篇的内容,熟悉每一个小说人物的基本情况,尤其关注与自己小组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这种共研过程营造了教师引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阅读氛围。本课中很多观点均是由学生通过朗读交流《呐喊》整本书后探索“人物群像”发现的,让学生充分经历细微处的揣摩的过程,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法。
  四、深读《呐喊》,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在《呐喊》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笔者运用“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的策略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如果一篇一篇进行解读,就违背了整本书阅读的初衷。放在一起读,引导学生分小组去讨论,去审视,去寻找内心世界中最疑惑和最能引起共鸣的地方,使学生迅速理清了《呐喊》中出现的人物、了解了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社会残余的封建思想,也尽可能地探寻小说所表达的深刻的主题。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思考,在小组内展开交流与讨论,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了小说中这些人物的共性特征。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群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引导学生大格局、大空间阅读《呐喊》,这样学生经历了整本书的阅读,从而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人物形象,同时也让学生重新思考鲁迅為什么在小说中塑造这些人物形象。小说人物分类归纳,分为同一类的就可以称之为人物群像。分类是辨别和概括事物特征的基本方法,将有共性的事物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从而发现其本质的规律。课堂上明确了人物群像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一类人,这些人物的命运能帮助他们理解小说的主旨,了解中国的旧时代,旧社会。因为人性是变化的,流动的,矛盾的,所以他们是病态社会之所以病态的根本原因。
  特别是《鸭的喜剧》等作品,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灵世界;《狂人日记》更是体现出了一种“人吃人”的社会现实;而我们八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社戏》里面出现了很多帮助我实现愿望的人物,有和我一起玩的小伙伴,还有几位长者,我的母亲、八公、六一公公等,这些美好的回忆其实都是因为鲁迅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幼者本位”的精神思想是鲁迅发出的呼号与呐喊,鲁迅努力地想把这些美好在小说中展现,展现一个光明的地方,既能找出对“吃人的人”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为弱小者的呐喊,也能分析出“救救孩子”从而为儿童呐喊,大家在讨论这些人物的同时,学生实现了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能力的提升。
  名著阅读教学往往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只有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些开胃小菜的引领,才能燃起学生的读书热情,才会开启一本书的阅读,让学生有所发现,当然最有价值的还是学生的“读后分享”。读完一本《呐喊》过后,学生主动去阅读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就这样,学生用一本一本的书,垫高了他们的人生,也垫高了我们的人生。通过这样的阅读课,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思考、追问、分析、归纳、总结,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核心能力,实现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所有的阅读分享都来源于学生内心,正所谓,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呐喊》整本书到底是在为谁而呐喊和疯狂呢?这里需要探讨鲁迅作品的主旨。
  《药》中华小栓死了,夏瑜死了,《孔乙己》中孔乙己死了,《白光》中陈士诚死了,《明天》中宝儿死了,《阿Q正传》中,阿Q死了,《鸭的喜剧》中,小蝌蚪也死了。鲁迅在《呐喊》中说:“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小说是靠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来揭示主题的,比如阿Q、孔乙己等必须死掉,因为他们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华小栓是必须死的,而夏瑜的死是以秋瑾为原型的,秋瑾烈士是值得尊重的,正因为秋瑾的死对社会的进步有价值,才有了这篇小说的讽刺效果,作者安排夏瑜为了历史的进步死了,有的人却喝他的血,这药当然治不好他们的病,华小栓只是一个可悲的不幸的而且必须死的人物。
  小说人物的命运是最具匠心之处,情节发展到一定的地步,连作者也挽救不了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了。抓住了这些人物的特点,学生基本就可以了解《呐喊》这部小说集的主题了。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肠上皮干细胞标志分子Msil及Hesl在小鼠急性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40只雌性BALB/c小鼠采用β射线进行以300 cGy/min的速率一次性全腹部照射.选取30只小鼠于照射前(0 d)及照射后第3、5、7、14天每天处死6只,分离小肠,截取小肠中段进行定量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sil及Hesl的表
1934年,美国胃肠病学专家Winkelstein首次将烧心与反流症状导致的食管炎联系起来,从而逐渐建立了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这一概念.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GERD是消化系疾病中具有广泛症状谱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症状的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期刊
随着对胃肠动力的深入研究,发现胃溃疡患者常存在胃和食管动力障碍,表现为食管下括约肌的静息压低于健康人,胃动过缓,十二指肠胃反流频率和强度增加[1-3].胃肠间质Cajal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被证实是胃肠慢波起搏细胞及神经兴奋传导细胞,在胃肠道动力产生和传导中具有重要作用[4-5],有鉴于此,ICC在胃溃疡患者胃和食管动力障碍发生中可能发挥作用.本研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初中阶段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外,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教师要对语文阅读教学予以高度重视,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阅读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缺失等多步骤参与的渐进过程。RASSF1A基因是最近确定的一种候选抑癌基因,它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致表达缺失。DNA甲基化是指在具有胞嘧啶甲基转移活性的DNA甲基转移酶(DNMT)催化下,将甲基基团转移至某些基因的碱基上并进行转录水平调控。DNMT1是维持机体现有DNA甲基化模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期刊
消化系统是情绪的一面镜子,随着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消化科医生意识到“身心同治”的重要性。为促进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研究与临床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并为消化科医生提供展示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平台,深圳市康哲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华医学会消化疾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以及《中华消化杂志》联合举办“黛力新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论文/案例征集活动。
期刊
目的 研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结肠动力变化、血清白细胞介素(IL)-6与抑郁的关系及对离体结肠肌条收缩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其中15只建立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其余15只为对照组。以糖水偏爱实验检测两组大鼠的糖水消耗与体质量比、糖水偏爱百分比。以旷场实验检测两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以模拟粪便排出实验评价结肠动力。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逆转录(RT)-
期刊
摘 要:阅读是积累知识、增长见识的有效手段,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但许多教师对于阅读指导仅局限于课堂上,对课外阅读缺少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的阅读量明显不足,同时也无法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基于此,笔者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价值、现状和如何有效进行指导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指导  DOI:10.12241/j.issn.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刚)已逐渐用于食管癌诊断[2-5].本研究将吞水MRI食管造影方法用于中晚期食管癌诊断,力图弥补常规MRI检查之不足。
期刊
膜联蛋白-A2(ANX A2)是膜联蛋白家族中重要成员,在诸多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体内最强的一种血管生成因子,直接参与诱导肿瘤血管生成.本文通过对5-氟尿嘧啶(5-FU)干预下ANX-A2、VEGF在HepG2肝癌细胞系表达的研究,探讨两者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