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指导语感训练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vfg4gf3f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做了一点尝试。
  一、从优秀的篇章中感知、积累,丰富语感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
  1、听说结合,感受语言魅力,培养语感。“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举行了课前美文欣赏活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收优美的语言,经过大脑的加工后,对听到的美文进行评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语感。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2、读写结合,培养语感。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加上自己的理解、看法及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行必要的练笔,来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
  3、勤记多背,积累知识,丰富语感。“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显而易见,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中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二、在语文实践中领悟、分析,培养语感
  由于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我就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
  “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语言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的深层把握,使主体的“神”与客体的“神”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领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读精思,分析琢磨”。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去体验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久之,则诗歌中所蕴含的“玄机”就会通过有血有肉的语言从学生的口中传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锻炼。
  三、对积累的语文素材吸收、加工、运用,培养语感
  这是培养语感的高级层次。积累如吸气,运用如吐气,只有吸够了气,才能吐出气。因此它的完成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积累的知识来获得,除此教师必须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思维和审视能力,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鉴赏,能够惬意地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这需要学生与文本对话,需要学生与作者在生活体验上沟通,需要学生与作者在心灵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不仅能充分领会语言文字的字面意义,还会领会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才能抒发读完文本后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样反复训练与内化,学生的语感能力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学生才会对语言敏感。
  四、情感共鸣
  阅读时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人的内心就会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
  教材中有许多内涵丰富的精美诗文,课后都安排有表情地朗读的练习,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它来作语感训练的材料。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诵读,使形象与感情融合,读出气势、韵味,乃至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学生的表情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为,表情朗读,须能深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双向移情活动,把自我转化为课文人物,与其同爱恨,再把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我的思想感情。
  五、生活补充
  叶圣陶先生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越见深切。因为,感受力包括“物感”和语感,“物感”是对事物的观察、感受、体会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感受理解能力。如果学生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也可以采用间接的生活体验。如教《荷塘月色》一课,学生没有游览园景的生活体验,可以选取荷塘外景的方式让学生观赏到荷塘的美丽景色,得到间接的生活体验。
其他文献
我今年40岁,近两年发现眼前总是有条状的黑影“飘来飘去”,据说这叫飞蚊症,请问如何治疗飞蚊症?rn广东 王先生rn飞蚊症是由眼球玻璃体变性引起的,其正式的名称是“玻璃体混浊
会计信息存在不确定性、不完备性、不相关性等方面的局限性,为应对这些问题,实际工作中应该采取有效对策,推动会计信息融合。科学识别融合的信息源,坚持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原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饮茶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有很好的养生功效。饮茶的学问很多,什么时间喝什么茶,哪些人不宜喝茶等都有讲究。相关专家总结出了喝茶“三张表”,供读者参考。  一看体质“晴雨表” 有的人喝了绿茶容易拉肚子,这是因为绿茶性寒凉,如果本来就脾胃虚寒,身体自然会接受不了,就会发生腹泻。所以,体质弱、气血薄、脾胃虚的人以及水肿体质者和老年人普遍不适宜喝绿茶。《本草纲目》记载,茶叶“苦、甘,微
期刊
近日,重庆开州区关面乡泉秀村党支部书记周康云在为贫困户检修水管的路上,不幸跌落山崖牺牲.这位扎根村干部岗位37年的老党员,用生命和对群众的热忱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
期刊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影响不大,尤其是小学语文简单易懂,所以没有什么值得学习与重视的。但其实不然。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小学阶
期刊
期刊
“火树银花合”一诗作者及系年辨“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是初唐诗人苏味道上元诗中的名句。可吴曾在《能改斋漫录》卷三“辩误”门中引韩子苍
[摘要]新中国的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城乡二元结构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这一结构的实质是什么,它在我国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后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结构,可以说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未来改革中面对的切实问题。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农业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