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中几种镇痛方法的比较

来源 :实用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angd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466例产妇随机分为5组:A组(115例)用2%利多卡因骶管阻滞;B组(111例)用曲马多肌注或静脉滴注;C组(108例)舌下含服盐酸二氢埃托啡;D组(112例)吸入含50%笑气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E组(100例)空白对照.观察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产妇桡动脉与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结果镇痛有效率各组均在80%以上,与E组的2%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手术产率为32.42%(阴道手术产+剖宫产)
其他文献
以3,4-亚甲二氧基-5-甲氧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在α-氨基苯乙酮的氮原子上引入取代肉桂酰基,设计合成了6个目标化合物。初步的药理筛选表明这些化合物的降酶活性均不明显,其中2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建立重型颅脑创伤高级救治系统.方法详述系统的内容,对其6年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系统涵盖了早期气管插管、迅速复苏与转运、早期CT扫描、早期手术、急性期ICU
随着国家卫生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医疗服务市场的重新划分,促进了护理专业的技术发展和观念更新,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本文对我院护理专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患者,男,23岁.因左上臂根部旋转撕脱性离断,拟行肩部清创缝合术,术前出血约1 500ml.
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的不断深化,医院科研工作已引起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医院的全面建设及发展.目前,在医院科研工作中需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