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教师量化考核探讨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是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量化考核存在很多问题。各地各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更为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举措,以便真实反映教师的实际工作水平和工作成绩。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量化考核;考核原则;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3-0057-02
  
  虽然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存在颇多争议,然而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实行,因为目前还未能找到其他更为科学、公正、客观、准确的有效评价机制。本文拟对中职学校教师量化考核机制的六个原则进行探讨,供同行参考。
  认同性原则
  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量化考核办法和细则。尽管不同学校的考核办法存在差异,但考核的目的大体相同,无外乎保障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为“评优选先”提供重要依据。虽然出发点都是好的,但被评价的主体——教师可能并不买账。有的学校不但没有达到应有的考核目的,反而适得其反,要么因为考核让教师怨声载道、愤愤不平,要么导致教师投机取巧、争名夺利,或者是消极怠工、懒散度日。
  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说是考核机制本身存在很大缺陷,评价制度没有得到被评价者的广泛认同。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弥补不足。一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现行的量化考核评价制度,使其尽可能符合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科学、全面、客观、公正。二是要在教师队伍中加大思想宣传工作力度,向教师耐心讲解评价的目的、意义,让教师充分理解考核工作,正确认识考核工作,让考核制度得到大多数教师心理上的认同和接受。被评价者只有认可了这把“尺子”,才不至于对考核结果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才会接受最终结果。
  阶段性原则
  尽管大多数学校量化考核的基本目的大体相同,但是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侧重。这主要是因不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目标不同。
  毋庸置疑,评价体系在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同时,也发挥着导向作用。针对各学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所存在的问题,考核评价体系必然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既具有长期性,也具有阶段性,既有连续性的主线,也有不断变化的重点,特别是职业院校,在面对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会遇到种种新的问题和挑战。教育教学工作就是要在变与不变中寻求突破,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符合市场需求,适应社会需要。因此,评价体系也应适应这种变化,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要求及时调整,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不断进步,从而为学校的工作大局提供重要保障。
  激励性原则
  虽然不同学校的考核办法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白脸体系”,即考核中以基本要求为主,同时又有奖励和惩罚,即所谓赏罚分明。这是目前很多学校的考核体系体现出来的态度。第二种是“黑脸体系”,即整个考核体系中涉及扣分的项目占相对较大的比重,到处是“不应该怎么样,如果违反了扣几分”等字样,整体上使人有一种接受严厉警告的压抑感。第三种是“红脸体系”,与“黑脸体系”相反,此种考核制度中偏重于奖励和加分的项目占据相对较大的比重,着重强调“做得多、干得好”会怎么样,让人看了心生斗志,士气昂扬。其实三种类型的考核制度本身无所谓好与不好,都各有利弊,关键是要用对时机。
  就目前的中职学校,特别是卫生类中职学校而言,笔者比较偏向于选用第三种类型,即“红脸体系”。为什么呢?首先,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大背景看,大多数学校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就感日益降低,心理上存在较大落差和诸多困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减弱。因此,他们在工作上需要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在心理上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慰藉。在这种时候,任何不恰当的或者过多的惩罚性措施對教师而言都是难于接受的,无异于雪上加霜,不但不会起到警示作用,反而会造成教师心理上更大的不平衡。其次是面子问题。应该说,尽管有个别教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绝大多数教师对工作、对学生都是有感情、有爱心的,业务素质也是过硬的,作为学校管理者,对自己的教师应该有足够的信任。惩罚不是目的,也不是最好的警示手段,对一位为人师表的教师而言,任何惩罚措施都是对教师身份极大的玷污,是对教师尊严的极大侮辱。很好的应用红脸体系,既可以保护广大教师的自尊心,又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从而形成一种正相关的激励作用。但这也并不是说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进行袒护包庇。从评价制度看,强化优点的过程也是对缺点的弱化过程,甚至可以达到消除的良好效果。
  差异性原则
  应该说,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很不容易,涉及很多具体问题,这也是量化考核难以统一标准和存在众多争议的重要原因。既然没有一个万能的“尺子”来衡量教师的工作,那么何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教师群体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呢?笔者认为,各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差异性考核,以求相对公正。如对一般教师根据年龄区分为老、中、青三个等级,对青年教师侧重于“德、能、勤”考核,督促其尽快熟悉教学规章、树立教师风范、适应岗位要求;对老教师侧重于“能”的考核,使老教师能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心态,充分发挥余热;对中年骨干教师侧重于“教科研”考核,使其不断寻求变革与突破,提升教师队伍核心竞争力。再如根据岗位差异按普通课、基础课、专业课分别考核,对教研室正、副主任增加领导能力考核等等。
  多样化原则
  既然考核是为了促进工作,那么就应该想方设法让更多的教师得到肯定和鼓励。“评优选先”的名额是有限的,我们可不可以单独设立一些突出教师优点的考核项目,使评价体系更加丰富多彩呢?当然可以。有的学校在做好上级下达的量化考核任务的同时,单独开展了诸如“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年度最佳授课教师”、“年度优秀青年教师”、“年度开拓创新奖”等评选活动,并对获奖教师给予了不亚于量化考核的奖励和表彰,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更多教师的工作热情,在硬性的量化考核制度之外,增添了更多具有人情味的人文关怀。
  助力性原则
  考核不是为了惩罚,更不是为了把教师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帮助教师查找不足,促使教师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和坚持考核的助力性原则。不要累积问题“秋后算账”,而要在平时多关心教师的成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平时一点一滴的提醒和帮助,带给教师的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温暖。相反,平时不闻不问,年终一纠到底,结果只能是激化矛盾,不但没助力,反而无形中给教师发展设置了障碍。
  参考文献:
  [1]徐仲全.职校教师量化考核利弊谈[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2]傅兵.教师量化考核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1).
  [3]潘有增.浅议教师量化考核[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1).
  [4]黄治国.大学教师量化考核制度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彭刚,董希敏.实行量化考核改革教师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2008,(17).
  作者简介:
  李二来(1976—),男,河北廊坊人,廊坊市卫生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其他文献
阐述了半干法脱硫除尘技术的原理,针对半干法脱硫除尘工况中粉尘量和含湿量大的特点,制定了合理的材料配比、工艺路线,生产出了半干法脱硫专用滤料。对产品进行性能测试,结果
世间万物均在变化之中,在变化中求发展。好与坏,成功与失败,偶然与必然,有利与不利均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人的正确思想只能来自于社会实践。永远的成功是不存在的,但成功
据几年来的观察和对1984~1985年世界游泳大赛的录像分析,认为提高实效的途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对环境力的利用、改进身体姿势和提高肢体动作效果.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水稻新品种"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绿旱一号"叶面积指数、分蘖数、叶绿素含量、产量因素及产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在2.3g/盆(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