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格式化的人生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是第27个纪念日。
  如今,在多数人的概念里,阿尔茨海默病早已不是一个新鲜、模糊的医学名词,但是,不管是否带有偏见地将其概括为“痴呆”或是“认知障碍”,如果不是亲身经历,都很难体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背后的心酸、无奈与苦楚。
  早些年,相关机构曾针对来自全国10余个省份的100多位养老机构院长进行调研,询问他们照顾失智老人的最大难点在哪里?排在第一位的答案就是精神行为问题。
  可以想象,在家庭照护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常让照顾者心力交瘁,严重影响患者和整个家庭的生活質量。
  有统计显示,全球每3秒,就会增加一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人罹患此病。
  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上千万个家庭的隐痛。当患者感知不到家人的爱,当责骂、暴躁、沉默、无理取闹成为日常,家人们该如何选择?爱会跟着消失吗?在困难面前究竟该何去何从?
  通过深入采访,本刊将立体还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的故事,并从这一群体身上,深刻思考“如何关心照顾失智老人”。
  为罹患者惜,为未来者警。
  编辑:郭梁
其他文献
陈军。北海市第二看守所所长  9月28日,北海市第二看守所荣获全国公安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疫情零感染、队伍零减员、事故零发生,所长陈军和他的同事是怎样做到的?老黄牛  去年12月,陈军到北海第二看守所任职。到所里后,陈军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一个多月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一进所里,几栋老旧建筑映入眼帘,几乎看不到什么新的设施,监所一角甚至饲养着鸡、猪。由于长期超负荷关押,所里警力
目前市场上资费套餐到底有多少?这个问题几乎没人能说清。据几位业内人士估计,“至少数万种”。  一位业内人士调侃说,所谓电信“套餐”,就是先套进去,然后“餐”了。  套餐种类之多,恐怕没人能说清;套餐结构设计之复杂,少有人能看懂。或明或暗的资费问题,使得消费者对电信服务投诉增多。  进入流量时代后,电信资费定价将变得更加复杂,除成本外,市场需求起的作用或将更加突出。  在通信世界网总编辑刘启诚看来,
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展览《民生之维—脱贫攻坚中的设计创新》。  10月7日,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在京圆满落幕。本届设计周以 “民生之维”为主题,关注设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引导创意设计与城市建设、文化发展、科技创新、精准扶贫、生活美学深度融合;引导设计师更加细致入微地将自我创新创意与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多层次、广领域、全维度的需要相结合;引导相关产业的高质量、精细化、品牌化发展
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抓好“十四五”时期教体文卫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用五年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涉及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地方考察调研,相继主持召开企业家、党外人士、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基层代表座谈会,听取各地和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强调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
近日,一则关于“青岛市面向放学后在家无人照管的小学生提供政府托底服务”的新闻,引起青岛众多家庭的关注。  青岛市教育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截至目前,青岛市11个区(市)已有19.3万名在校小学生享受课后托管服务,占青岛市在校小学生总数的34.8%。未来,还会有更多小学生得到托管。  他呼吁,有爱心的家庭、志愿者、企业参与到课后托管服务中,“课后托管不单是教育部门的事,也是每个家庭
沕沕水水電站旧址。图/于海军  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纪念馆前,矗立着一组题为赶考的五大书记群像。在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5位书记脚下,“西柏坡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11个金色大字光芒夺目。  70年前,在巍巍太行山脚下的小村庄,从沕沕水水电站传来的电流点亮了新中国第一盏灯,照亮了国家走向新生的历程。70年间,电力,从稀缺资源到必备品,从一切为了前线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座座铁塔、纵横的
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已经评出,全国133个城市(区),收获殊荣。加上151个经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区),全国文明城市(区)总量达到了284个。  这是建设“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重大成果。  什么是文明城市?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地标。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仅在于高楼大厦、花坛马路,以及医院、学校、健身房、图书馆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还在于社区和谐安全、市民安居乐业,更在于这个城市的
在城市获得与市民均等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是流动人口在城市实现经济立足之后能够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获得城市社会接纳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将其提升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条基本方略之一的高度,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70年沧海桑田,70年春华秋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中长期扶贫规划,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健康事业的发展,贵在理念先行,然后付诸行动。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健康事业发展理念,推动新时代健康事业的发展。转变观念,树立大健康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健康中国,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他特别强调要树立大健康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