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司浅谈

来源 :食品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tt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狭长岛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日本人对待自己的饮食文化的那种“执着”,日本料理已然在世界美食之林博得了一席之地。在日本有着这样一句俗语:“衣服一代,住宅两代,烹饪三代。”意思就是服装在当代穿着合体舒适即可;住宅要经过两代人的居住才能打理的舒适宜居;而烹饪更是需要三代人的智慧与总结方可美味适口。由此可见日本料理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绝非一蹴而就。寿司与刺身、天妇罗一起称为日本料理的三大基石,可以这样说没吃过寿司就等于没吃过日本料理。
  寿司的起源
  在日语中,“寿司”只是读音,意思是醋饭(SUSHI)除了“寿司”还有“鮨”和“鲊”的写法,而且至今很多寿司料理店的招牌上依然在沿用“鮨”和“鲊”,这两个字虽然都是日本的寿司的古字,但是起源都是中国的古典书籍。在公元前三四世纪,《尔雅·释器》中就就有过记载“肉谓之羹,鱼谓之鮨”,这里的“鮨”字就是表示:将鱼肉完全切碎并洒满盐巴腌渍使其发酵而成的食物。在公元二世纪,《说文解字》中亦有对于“鲊”的记载“鲊,藏鱼也。释名曰,鲊、菹也。”这句古语中对于“鲊”字的解释就是:将鱼肉用盐和米饭一起腌渍并用重石压住使其发酵而成的食物。由此可见“鮨”和“鲊”这两种食物真正的起源国还是中国。
  寿司的发展概况
  大约在2000多年以前的日本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随着亚洲水稻种植技术从东南亚经中国传到日本,当时的日本人把盐涂抹在海中捕捞的鱼类食物身上,然后埋在米饭当中储藏几个月甚至两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米饭发酵产生乳酸,乳酸可以渗透到鱼肉当中不仅能够防止腐败,更能够很好地保存鱼肉的鲜美滋味。在食用的时候只需要将鱼肉上面的米饭冲洗掉只吃鱼肉,这也是日本最早的寿司——熟寿司。在日本这种熟寿司的代表就是滋贺县琵琶湖沿岸的鲫鱼寿司,它不仅是深受寿司行家喜爱的的一种腌制寿司,而且是沿岸祭神仪式上所要供奉贡品寿司,在历史上更是曾经作为极品寿司向朝廷进贡。湿度、温度、空气的流速都会对乳酸的活性产生影响,而这些只能靠寿司职人通过身体的感知及经验来调节。经过了两年的发酵后,带着乳酸独特酸味的鲫鱼寿司就制作完成了,食用的时候人们会把发酵的米饭丢弃掉只吃鱼肉部分,这就是日本寿司的雏形。
  由于制作熟寿司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会造成浪费粮食,于是到了室町时代(1336年到1573年),制作熟壽司的方法慢慢地被人们所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在腌制鱼贝类食物还微带腥味、处于半生、米饭稍微发出一点酸味的时候,就提早开始食用,并且出现了寿司同米饭一起食用的饮食习惯,这种寿司被称为——半熟寿司。至此,寿司才算真正从一种食品的储藏方式演变成日本料理的代表性食品。
  现在我们日常所说的“寿司”就是指“握寿司”,他也曾经被称为“江户前寿司”,出现的时间是在江户时代的文政年间(1818年到1831年)。当时在江户城(东京的旧称)有个叫做华屋与兵卫的人对早寿司进行了改良,他巧将鱼贝类生鲜食物直接包在醋饭上供人食用,这也就是现代握寿司的原型。文政年间,是日本大众文化鼎盛的时期,小剧场、商业街、闹市区逐渐兴盛,赏花、赏月、烟花大会逐渐成为百姓的娱乐项目。这些人声鼎沸的娱乐场所自然少不了“屋台”(小吃手推车或小吃挑担),其中寿司屋台是最受欢迎的。将生鱼片和寿司饭捏到一起就变成了马上可以食用的握寿司。随着寿司屋台这种形式的普及贩卖寿司的店铺也开始日益增多。这种能够吃到寿司的店铺称作“内店”,在寿司屋台之后,顾客开始喜欢上这种内店中更加原生态的寿司出品,于是内店也开始逐渐增设椅子,方便顾客使用。在寿司界寿司职人们一直致力推广握寿司,并把它作为寿司的代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普及,现代的日本寿司都是泛指这种握寿司。握寿司在二战之后也日渐的成为了日本寿司的代表。
  至此寿司从最初作为易于保存的食物到日本料理的代表菜肴,完成了一些列的蜕变。随着寿司在全世界的流行与演变,各国都根据本国自己对寿司的喜好进行了改良,与此同时,传统的寿司制作方法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现在我们不仅能吃到新型的回转寿司、改良后的加州卷,也能吃到千年以前的鲫鱼寿司。“鮨”、“鲊”、“寿司”以及“SUSHI”,这些都是寿司的名字。能够被一口吃掉的“寿司”,不仅仅是食物更是精妙的艺术品。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国内中密度纤维板企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强化技术与管理、市场建设的建议.
汤种面包又称醇熟面包是起源于日本的一种面包制作方法。类似于中种法。汤种面包是在一些面包配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汤种面团使该面包更加柔软和更具有保水性。因为汤种的制作
本文列举了我国木材干燥设备市场中大量技术混乱的事实,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技术规范的依据,并就如何从技术与体制创新、木材干燥方法、木材树种、干燥设备、干燥工艺、配套系统等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经济一体化以及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我国将加强木材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学科发展进行
本文分析了美国进口阔叶树材胶合板采购标准和我国胶合板国家标准之间的差异、涉及范围,包括树种、类别、板的结构、尺寸和公差、外观等级、物理力学性能、甲醛释放量以及标志
本文重点介绍了地板锯材或毛料的常规窑干技术,同时详细说明了地板锯材含水率基准的制定和修正.文中推荐了部分常用进口木材实木地板的窑干基准(厚度25 mm)及其窑干工艺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