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效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3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探讨了合作探究教学的概念,分析了理论来源,设计了教学方法,并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提出了若干重要环节。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实效性
  一、合作探究教学的概念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的目标包括三个纬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对新情境、新问题的探究能力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探究的心理学意义在于它是人类满足好奇心的重要手段,可以给学生带来乐趣,不管程度深浅和结果如何,仅仅是探究过程本身,就令人兴趣盎然,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探究过程开发人的心智,锻炼人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师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现行教材基本内容,在教师设计的环境下,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主的方式,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理论分析
  教学的实效性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也就是说,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态度上从不积极到积极,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认知上从不懂不会到既懂又会。
  合作探究教学法蕴含着比较丰富的理论依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对培育现代化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一是学习是一个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关)系或者规律的内部认识系统;学习过程中就是学习者主动在认知结构方面从就旧到新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环节,即新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二是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知识是具有层次的结构,可以通过类目及其编码系统表现出来,教师通过提供的编码系统越好,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迁移。第三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提倡发现学习法。教学一方面要考虑现有知识结构、教材结构,另一方面要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内在动机;最好的动机是对知识的兴趣,而不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采用发现学习法,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于关心学习结果,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从而,挖掘智慧的潜力。
  三、如何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合作探究的基本步骤
  合作探究教学法应当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启发为先导,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强调师生之间、个人和团队之间广泛交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智力和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探究式教学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一是课前筹备,有的放矢: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确定探究内容,最后搜集整理资料,从而,设计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学生的自主性,即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会认知和合作,和多维性,即贴近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并考虑学生的层次性而因材施教。二是引入问题、激发兴趣:运用直观演示、趣味实验和多媒体动画的方式提出问题,营造活跃的气氛。三是引导探究、自主交流:教师启发学生个人和团队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动手实验,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和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最终引导学生独立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强化提升,举一反三:教师以探究问题为例,进一步揭示本质,总结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五是课后总结、积累经验:教师课后对本次探究学习进行小结,发现不足和积累经验。
  (二)合作探究概要示例
  教材里的很多实验都设计成探究的模式,通过探究,能让学生借助教材或实验情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事物、理解知识内涵。例如有关次氯酸漂白性质的探究过程可以这样设计:
  1.引入问题,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展示一瓶饱和氯水,请学生观察氯水的颜色并提问:该溶液为什么是浅黄色?然后,教师为学生演示实验:分别将一片干燥和湿润的桃花瓣放入一瓶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发现干燥的桃花瓣没有变化,而湿润的桃花瓣褪色。那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从而,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探究、自主交流。
  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别提出第一轮假设;假设一: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桃花瓣褪色,可以使湿润的桃花瓣褪色;假设二:氯气溶于水后生成新物质,它使桃花瓣褪色。继续启发学生:氯气溶于水,必然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一种叫次氯酸的物质,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1O;学生提出第二轮假设,假设一:盐酸使湿润的桃花瓣褪色;假设二:次氯酸使桃花瓣褪色。师生也针对以上两种假设,再次展开探讨。然后,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第二轮假设的正确性。学生拟定出以下实验计划:将盐酸直接滴到桃花瓣上,观察红色是否褪去;在见到盐酸不能使桃花瓣褪色后,大家发现了正确的假设:次氯酸使桃花瓣褪色。最后,解释交流;师生完成实验之后,互相交流,得出结论:虽然,干燥的氯气无法漂白;但是,氯气溶于水后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而只有次氯酸可以褪去颜色,这就是次氯酸漂白性的反应路径。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伯农《浅议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理化生科研》2009年第12期83
  3.饶 萍《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新课程研究》2008年第2期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高中政治教师是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成员之一,教师应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及自我提高等方面进一步转变,推进新课改,发挥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应有作用。  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备课的有效性则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我市在实施新课改的初期阶段,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新课改等不熟悉的情况下,就显
目的:   腰椎融合术是脊柱外科治疗腰椎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然而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目前所进行的腰椎融合手术,有近20%不能达到有效的融合,从而出现术后疼痛等一系列
目的:观察突触后致密质95(PSD-95)在大鼠触液核团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在吗啡依赖与戒断条件下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索PSD-95远位触液神经元在吗啡依赖与戒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化学教学中的语言对于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语言在讲授新课及习题讲解中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去感受语言、研究语言。  关键词:感受语言 化学教学 默课  语言,作为交流信息和感情的一种媒介。其种类很多,诸如声音语言,肢体语言等等;这些都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教学语言。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
摘要:政治课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理想是否崇高,健康的道德是否能够培养,都关乎政治课是否学好。思想政治课讲求艺术,既要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又要进行品行教育,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成为有道德的国家栋梁。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以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为己任。教学多年,笔者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不足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
当前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之一就是教学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学法改革的核心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宗旨我们在教学程中对新教材及学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尝试:由原来的一人准备,全班等侯;一人板书,全班笔记的授课方式改成为全班积极准备,踊跃参与教学,走上讲台的形式。下面就把这次尝试的过程及结果汇报给广大同仁。  一、课前准备  首先在选材上:因学习兴
摘要: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教学大纲也要求教师“要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等。要让学生们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并被深深地吸引住,阅读是关键。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由于高中数学固有的容量大、概括性强、内容抽象等原因,常给人以枯燥之感,同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不少学生愈学愈困难,信心愈学愈差,有的干脆放弃。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  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