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置审核系统优化的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精细化审核

来源 :药学实践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y_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更好开展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审核,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升药师人工审核效率.方法 通过整理汇总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信息,得到这两类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小的优势搭配.同时,优化药物相互作用全人工审核的流程,并在系统的医生端预先设置好这两类药物的优势搭配,医生开具的处方或医嘱用药有明显相互作用时,医生可根据信息系统提示及时调整药物.结果 优化后,大多数医生根据系统提示优先选择这两类药物相互作用较小的搭配,药师人工审核时发现有明显相互作用的药物合用次数显著减少(P<0.05),审核效率得到提升,降低了因药物相互作用带给患者的用药安全风险.结论 基于前置审核系统优化的三唑类抗真菌药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精细化审核,在提升患者用药安全和药师人工审核效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传统中药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拥有许多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对于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也有了较为详细系统的阐释.比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在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有效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黄酮类化合物抗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益母草治疗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BATMAN-TCM)获取益母草的活性成分,然后从SwissTargetPrediction(STP)和TCMSP数据库中收集和预测候选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利用疾病靶点标准化数据库(Uniprot)获取益母草活性成分对应的靶标基因,与Genecards、DisGenet、OMIM三个数据库获取的神经损伤的疾病基因做映射,获得益母草治疗神经损伤的潜在作用靶点.其次借助网络拓扑分析软件Cytos
目的 对海绵共附生真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PNPG法和DPPH法分别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 从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ethyl-3,4,5-trimethoxy-2-(2-(nicotinamido)benzamido)benzoate(1)、terrelumam
目的 检测新化合物HMS-01有无心脏毒性,对其进行临床前安全评价研究,为进入临床试验做准备.方法 用手动膜片钳检测转染后hERG钾通道稳定表达的HEK293细胞的电流,西沙必利做阳性药,将HMS-01依次稀释成0.3、1、3、10、30μmol/L,依次作用于细胞,记录电流变化,计算抑制率.结果 HMS-01在实验设计的最高浓度30μmol/L时,对细胞hERG钾通道的抑制率低于30%,与阳性对照药西沙必利相比,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新化合物HMS-01对hERG通道无明显抑制作用,不具有心脏毒性.
目的 研究萆薢降酸方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抗高尿酸血症药效作用及其对肾脏蛋白的转运机制.方法 采用氧嗪酸钾致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观察萆薢降酸方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以220、440、880mg/kg的剂量,连续10 d,以别嘌醇(5mg/kg)为阳性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尿酸、肌酐水平.同时用Western blot法分析肾脏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和阴离子转运蛋白1(OAT1)的蛋白质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萆薢降酸方可抑制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