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及时、准确地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做好学生过错行为的矫正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班主任必须研究如何做好学生过错行为的矫正工作。
一、仔细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
学生过错行为的表现多种多样,有故意违反纪律、爱骂人、好打架、说谎话、损坏公物、考试作弊、小偷小摸等等。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也错综复杂,有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社会的影响、自身调节行为能力的影响等。因此,即使同一过错行为,发生在不同学生身上,其原因也可能不同。作为班主任,处理学生过错行为时千万不能“一刀切”,要深入调查研究,仔细分析,按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即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二、改善学生人际关系,消除其疑惧心理
有过错行为的学生,往往经常受家长、老师的斥责和同学的歧视,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老师和进步的同学有戒心或敌意,但他们又很需要老师的谅解和同学的信任。为此,班主任要调整好师生之间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首先,班主任自己带头真心实意地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些学生。其次,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这些学生。当这些学生观察到班主任的善意,体验到班集体的温暖时,他们就会消除对立情绪,增强对人的信任感,乐于接近班主任并接受教育,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三、把握教育良机,引起学生内心震动
有过错行为的学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或其他应付的办法,故班主任的一般劝说、批评往往不太见效。班主任若抓住某些事件引起他们的内心震动,而后给予启发引导,往往能促使过错行为的转化。比如,我班宿舍有几个学生的钱被偷了,一个曾有过偷窃行为的学生受到同学们的猜疑和嘲讽,他委屈不安(因为这一次确实不是他偷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立即下断论,而是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在真相大白后,我一方面教育大家要信任同学,不能乱猜测、怪罪,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充分肯定这个学生的进步,并真诚指出,同学们乱猜疑是不对的,但也表明一个人有不良行为会造成坏影响,而只要坚持进步,不仅可以改变别人的看法,自己也一定能成为好学生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个学生经过这场震动和教育,吸取教训,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后来进步很大。教育良机很多,班主任应正确把握并善于利用,细致地做工作,努力促使有过错行为的学生转化,对其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不断给予肯定,使其进步的愿望和行为不断地得到强化而巩固下来。
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其荣誉感
有过错行为的学生大多数缺乏集体荣誉感,有的连最起码的羞耻感都没有。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就会自暴自弃,失去上进的动力。当班主任的要千方百计去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或委派其一些为全班服务的任务以表示信任,使他们重新点燃起自尊心的火种,努力使他们将自尊心与集体荣誉感结合起来,把自尊心发展为集体荣誉感,把集体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比如,我班的×××是一名不爱学习,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学生。一次他偷卖家里的米,我没有严厉地批评他,却在班会上表扬他。×××同学偷家里的米去卖当然不对,但他卖了米的钱跟以前的用法不同,不是买烟、买零食,而是买笔记本、作业本。因为过去家长不给钱,他没有钱买笔记本、作业本,以致上课不做笔记,不交作业,这周他上课认真做笔记,按时完成作业了,这正是他决心改正错误的开始,对此,我们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这样发现他的长处,巧妙地表扬,既保护了×××同学的自尊心,又促使他萌发了上进的新芽,于是他开始努力学习,下决心改正缺点,并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文体活动,为班集体争荣誉。
五、提供范例,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
有过错行为的学生尽管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承认错误,有时也有进步,但他本人并不一定真正意识到问题的危害性质,懂得克服缺点的方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设法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念。增强这些学生是非观念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向他们提供有正反经验教训的生动事例,通过启发、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从中得到借鉴,领悟改正自己行为的必要性。如我班有个女学生很爱撒谎,她敢假借老师的名义向图书室借书,模仿班主任的笔迹在自己的请假条上签字。经调查分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她没有意识到说谎行为的危害性。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诚恳坦率地找她个别谈话,使她明白诚实是美德、说谎是丑行的道理,激励她要诚实外,还组织主题班会,讲科学家诚实的故事。通过引导、启发、讨论,使她从中领悟改正自己行为的必要性。经过这样提供范例、正确引导,以及坚持不懈的教育,这个学生改正了说谎的行为,不再出现“冒名顶替”等不诚实举动。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在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着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不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行为和问题。我们是为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而去工作,因此,不能回避或害怕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坚持教育原则,不断探索学生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灵活而切实的教育方式,相信我们一定能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责任编辑 周侯辰)
一、仔细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
学生过错行为的表现多种多样,有故意违反纪律、爱骂人、好打架、说谎话、损坏公物、考试作弊、小偷小摸等等。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也错综复杂,有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社会的影响、自身调节行为能力的影响等。因此,即使同一过错行为,发生在不同学生身上,其原因也可能不同。作为班主任,处理学生过错行为时千万不能“一刀切”,要深入调查研究,仔细分析,按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即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二、改善学生人际关系,消除其疑惧心理
有过错行为的学生,往往经常受家长、老师的斥责和同学的歧视,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老师和进步的同学有戒心或敌意,但他们又很需要老师的谅解和同学的信任。为此,班主任要调整好师生之间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首先,班主任自己带头真心实意地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些学生。其次,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这些学生。当这些学生观察到班主任的善意,体验到班集体的温暖时,他们就会消除对立情绪,增强对人的信任感,乐于接近班主任并接受教育,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三、把握教育良机,引起学生内心震动
有过错行为的学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或其他应付的办法,故班主任的一般劝说、批评往往不太见效。班主任若抓住某些事件引起他们的内心震动,而后给予启发引导,往往能促使过错行为的转化。比如,我班宿舍有几个学生的钱被偷了,一个曾有过偷窃行为的学生受到同学们的猜疑和嘲讽,他委屈不安(因为这一次确实不是他偷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立即下断论,而是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在真相大白后,我一方面教育大家要信任同学,不能乱猜测、怪罪,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充分肯定这个学生的进步,并真诚指出,同学们乱猜疑是不对的,但也表明一个人有不良行为会造成坏影响,而只要坚持进步,不仅可以改变别人的看法,自己也一定能成为好学生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个学生经过这场震动和教育,吸取教训,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后来进步很大。教育良机很多,班主任应正确把握并善于利用,细致地做工作,努力促使有过错行为的学生转化,对其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不断给予肯定,使其进步的愿望和行为不断地得到强化而巩固下来。
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其荣誉感
有过错行为的学生大多数缺乏集体荣誉感,有的连最起码的羞耻感都没有。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就会自暴自弃,失去上进的动力。当班主任的要千方百计去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或委派其一些为全班服务的任务以表示信任,使他们重新点燃起自尊心的火种,努力使他们将自尊心与集体荣誉感结合起来,把自尊心发展为集体荣誉感,把集体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比如,我班的×××是一名不爱学习,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学生。一次他偷卖家里的米,我没有严厉地批评他,却在班会上表扬他。×××同学偷家里的米去卖当然不对,但他卖了米的钱跟以前的用法不同,不是买烟、买零食,而是买笔记本、作业本。因为过去家长不给钱,他没有钱买笔记本、作业本,以致上课不做笔记,不交作业,这周他上课认真做笔记,按时完成作业了,这正是他决心改正错误的开始,对此,我们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这样发现他的长处,巧妙地表扬,既保护了×××同学的自尊心,又促使他萌发了上进的新芽,于是他开始努力学习,下决心改正缺点,并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文体活动,为班集体争荣誉。
五、提供范例,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
有过错行为的学生尽管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承认错误,有时也有进步,但他本人并不一定真正意识到问题的危害性质,懂得克服缺点的方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设法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念。增强这些学生是非观念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向他们提供有正反经验教训的生动事例,通过启发、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从中得到借鉴,领悟改正自己行为的必要性。如我班有个女学生很爱撒谎,她敢假借老师的名义向图书室借书,模仿班主任的笔迹在自己的请假条上签字。经调查分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她没有意识到说谎行为的危害性。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诚恳坦率地找她个别谈话,使她明白诚实是美德、说谎是丑行的道理,激励她要诚实外,还组织主题班会,讲科学家诚实的故事。通过引导、启发、讨论,使她从中领悟改正自己行为的必要性。经过这样提供范例、正确引导,以及坚持不懈的教育,这个学生改正了说谎的行为,不再出现“冒名顶替”等不诚实举动。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在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着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不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行为和问题。我们是为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而去工作,因此,不能回避或害怕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坚持教育原则,不断探索学生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灵活而切实的教育方式,相信我们一定能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