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症”女博士留下最美遗言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NT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個人活着的意义,不能以生命长短作为标准,而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得了这个病,活着对我是一种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严地离开,爸爸和妈妈,你们要坚强地、微笑着生活,不要为我难过……”
  2017年10月,罹患渐冻症的北大女博士娄滔的这份遗嘱曾让无数网友泪目。1月4日,娄滔在湖北恩施老家病逝。
  娄滔的病是从2015年8月份开始的,她感觉到自己不再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她回到恩施度暑假的时候,经常说浑身没劲,上楼乏力。父母还曾笑女儿“太娇气”,并未当回事。
  10月份娄滔返校后,身体的情况并没有好转。一天早上,她给妈妈打电话,说一只脚的脚尖踮不起来,不听使唤。最初,还以为是颈椎或者腰椎出现了问题,影响到腿部。直到多家大医院权威教授会诊,才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
  当时她刚刚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北大历史系攻读博士。“考上北大的博士之后她特别开心,因为北大的历史一直就是她向往的专业。”娄滔母亲说,如果不是身患“渐冻症”,娄滔也许正跟她的很多同学一样,在海外做研究。她所学的专业是古埃及史,希望未来能够成为老师传道授业。
  患病期间听完60多本书
  自从得知检查结果后,娄滔一直显得很平静,反而经常安慰父母。到了2016年6月,娄滔的四肢已经丧失了行动能力,生活起居全部需要靠父母照顾。5个月后,娄滔已经全身瘫痪、呼吸困难。但在这期间娄滔靠着有声读物,在病床上听完了60多本书的内容。
  2016年10月,娄滔被转往老家的一家医院进行保守治疗,今年1月,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因大脑缺氧,娄滔陷入深度昏迷,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需要用呼吸机维持生命。
  “女儿平时比较乐观阳光,她希望能够留给大家一个美好的回忆,所以很多同学朋友说希望来看她,都被她婉言谢绝了,生病后一个多月,她还和男朋友提出了分手,她说不想给别人增加负担。还强烈要求死后将器官捐献出来,这是她最后的愿望。”娄滔母亲说。
  在娄滔去世之前,父母始终没有放弃治疗的努力。娄滔的情绪却并不稳定,时好时坏。北大湖北校友会曾向全球发布求助信,招募医学专家或有关方案全力救治娄滔,但目前的医学显然还是无法救下娄滔。
  据了解,娄滔去世后,因其器官不符合捐献条件,摘取器官不合时机,捐献未能成功。家属遵照其遗愿将其遗体火化——“请让我静悄悄地离开,不留任何痕迹。”(来源:《法制晚报》)
  相关链接
  专家呼吁如出现肌无力早筛查
  渐冻症的确切机制仍不是很清楚。目前有发现遗传因素,部分人群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过高,从而产生毒性物质,对细胞体产生破坏。也存在工业污染、外伤等外部因素,在欧洲橄榄球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中,渐冻症发病率相对较高。随着环境污染加重,现在病人数量也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渐冻症患者能存活多久?某医院神经变性病科主任介绍,一般病程在3-5年,但个体差异很大。像霍金这样存活五十多年的极为少见。
  渐冻症的治疗并不乐观,现在还没有治愈方法。一些药物能帮助患者延长半年或几年的生命,但药物较贵,一些进口药一个月需要5000元左右,不少家庭很难长期承担。而且,渐冻症还有很多类似病,包括肯尼迪病、多灶性运动神经元病、慢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等,需要专科医师系统检查和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医生对渐冻症的判定非常谨慎。虽然在基因上会有一些体现,但只能做到发现具备某些特定基因“可能患上”渐冻症,而非绝对的因果关系。少部分患者是家族遗传性,对这些家系,做基因筛查有一定意义。
  医师呼吁,社会对渐冻症应提高认识。早期筛查与诊断非常重要,越早服用药物,生存时间就会越长。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主动进行该病筛查?“对患者的要求不能太高,当出现手、脚、舌头肌无力,肉跳等症状的时候,就应该去医院筛查了。”医生说,筛查要注意前往有设置相应专科的权威医院,专科大夫诊断后,如果要进一步肌电图检查,几百元就可完成,成本并不高。(来源:《新京报》)
其他文献
自2月10日以来,贵阳市老年大学结合实际,通过转发电子表格、电话询问等方式了解授课教师和广大学员的旅居史和健康情况,以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为2020年春季开学时间的确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学校将进一步严格对干部职工教育管理,及时关注全国、全省和贵阳市疫情发展态势,密切关注师生和学员动向,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安排,充分做好开学前的全方位校区的消杀
期刊
近日,黔南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委老干部局局长、局党支部书记陈云霞率领局班子成员李明进、贾丽琴、唐兴萍及部分党员同志来到州社會福利院开展进社区慰问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和“微心愿”活动,为战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福利院工作者送去消毒液、胶手套等急需防疫物资,帮助他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也为在院老人、儿童送来牛奶、水果等物资,表达对非常时期辛勤工作的福利院工作者们及在院老人和儿童的问候。(唐华
期刊
提到老支书张正忠,海子街社区可谓是全村家喻户晓。在他工作的三十多年里,海子街社区发展蒸蒸日上,如今已成为整个镇上各项排名前列的社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张正忠和家人买来物资陆续送往疫情防控检查点,慰问奮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得知老支书的爱心行动后,海子街镇海洋之心学校的20多名教师也自发组织捐款2万元加入到其中,他们把物资送到10个疫情防控检查点的值守人员手中,让大家都感受到了来自群众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贵州省老干部工作系统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这场战斗中走在前、做在前,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万众一心齐抗疫情。在这群逆行者的身影中,有这样一个人,她不是党员,却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请战,值守一线,她就是南明区委老干部局入党积极分子穆兰兰。  身材娇小的穆兰兰是位实实在在的90后,今年是她来到南明区委老干部局工作的第三年,先后提交了两次入党申请书,始终怀
期刊
“书记,我要送一头猪给你们”。正安县谢坝乡一位75岁的老人谢启明,表达了要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的想法。2017年,谢启明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自身的努力,謝启明一家顺利脱贫。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谢启明看着半夜还坚守在执勤卡点上的党员干部,也想为抗击疫情出点力。那头猪,是他家最多的“存款”,过年都没舍得杀。“老人家,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是,这头猪我们不能
期刊
“到贵州·见不同”系列微纪录片,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打造的贵州国际传播旗舰品牌“这里是贵州”精心策划,纪录片立足贵州,聚焦中国,放眼世界,以贵州非遗、贵州山水等为载体,发出中国好声音,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中国保护人类自然文化遗产的大国担当。  《看,这里是贵州》中的主人翁是日本著名摄影师RK。2019年9月RK受邀来到贵州,在采风
期刊
“这是我支持抗疫的一点心意,请代我转交给组织”,在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内,92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原毕节地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局长李庆堂,将10000元捐款交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陈洁手中。  近期,毕节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全局党员干部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该局离退休黨支部的23名老党员积极要求参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期刊
按照省委老干部局要重点做好2019年“县级机构改革后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这一要求,在面向全市各县市及部分市直单位广泛调研找问题的基础上,选择其他省市开展好的地方进行调研,学经验,取真经。具体调研过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和方法:坚持需求导向,问需于老干部。共计征求368名离退休干部的意见建议412条;坚持问题导向,查找工作不足。听取15个县(市、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和7个市直单位機构改革后工
期刊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岑巩县离退休老党员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做到退休不褪色,为党分忧,为民奉献。  3月9日,岑巩县公安局离退休党支部在支部书记伍绍书老党员的带领下,纷纷行动起来积极踊跃地集中自愿捐款。支部17位同志通过现金或微信方式捐款4800元。  疫情期间,像岑巩县公安局离退休党支部这样出力献爱心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老党员还有很多,有的
期刊
3月14日,當今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时间简史》作者,史蒂芬·霍金去世。  今年年初,北大历史系博士娄滔也因“渐冻症”去世,她在清醒时留下遗嘱,希望将头部捐献给医学研究。  2014年由美国波士顿学院前棒球选手PeteFrates发起的“冰桶挑战”运动,让“渐冻人”这个陌生的名词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其实,“渐冻人”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中国大约有20万左右的患者,这个数字还在逐年递增。令人痛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