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之笔胜于武人之剑:夏衍的戏剧抗战

来源 :档案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一九三七年四月,黄梅时节的一日间。这是一个郁闷得使人不舒服的黄梅时节。从开幕到终场,细雨始终不曾停过。雨大的时候丁冬的可以听到檐漏的声音,但是说不定一分钟之后,又会透出不爽朗的太阳。空气很重,这种低气压也就影响了这些住户们的心境。从他们的举动谈话里面,都可以知道他们一样地都很忧郁、焦躁、性急……所以有一点很小的机会,就会爆发出必要以上的积愤。……——《上海屋檐下》第一幕风云变幻的上海这是我祖父夏衍在1937这一特殊的年份里所创造的一个巨大的隐喻系统,这是前夜,压抑而胶着。
其他文献
1953年上半年,全国粮食供应突然紧张。据粮食部报告,在1952年7月1日到1953年6月30日的粮食年度里,国家收粮547亿斤,支出587亿斤,出现40亿斤赤字。此外,粮食产区遭遇水灾,预计
2014年7月,中央档案馆公布了馆藏新中国审判45名日本战犯的口供这些战犯在二战中大肆屠杀残害中国人民,他们本身也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受驱使而犯下了滔天罪行,被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