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探索空间 建构思想方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tt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在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且渗透着“转化”的重要数学思想,是公开课的经典课题。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经历“转化”的建构过程,理应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案例:
  师(课前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画着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格纸,如右图,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请拿出方格纸来研究研究,认真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研究时可以借助直尺、剪刀等工具。(学生们有的数小方格,有的用尺量,有的用笔画着,有的用剪刀比划着……不一会儿,小组内开始交流着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生1:我通过数方格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
  生2:的确是28平方厘米。大家看,左边每个不足一格的都可以跟右边不足一格的拼成一个整格。
  生3:我画出两条高,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和中间的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4×4=16;而两个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每个三角形中不足一格的有6个,整格的是3个,合起来正好是12格,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
  师:除了用数方格的方法,你还想到了什么方法?
  生4:这两个三角形可以拼起来变成一个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再加上正方形的面积16平方厘米,正好是28平方厘米。
  生5:其实,不用把两个三角形都剪下来,只要沿着这条4厘米的高剪下一个三角形,再拼到右边就成一个长方形了,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学生们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除了剪下一个三角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外,还有可以剪下别的图形拼成长方形的方法吗?(学生们又投入到思考和尝试之中,很快有了新的发现)
  师:回顾一下,在众多方法中,哪种方法较为简便,好在哪里?
  生6:沿着高剪下一个三角形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方法我喜欢,因为这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可以比较容易地计算出它的面积。
  师:是啊,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求出它的面积,就把一个新问题归结为一个已经解决的旧问题,这是数学上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转化。
  ……
  反思:
  1.空间激活潜能,点拨促进探索
  数学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索空间,但如果给予学生的自主探索空间过小,反而会抑制其探索的积极性。所以,我先让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而引发认知冲突,再引导其由浅入深地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当然,这里的探究空间必须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探索中,我适时给困难较大的学生予以帮助,使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在学生得出一种方法后,提出“还可以剪下什么图形去拼成长方形”的问题激发学生乘胜前进,收获进一步探索的成果。
  2.对话点燃灵感,交流共生智慧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28平方厘米”展开了对话,直接促成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中不足一格部分的深入观察、比较,进而发现内在的对应互补关系。这种深刻的发现为分割、切拼方法的萌生提供了土壤,“拼”的意识已经在对话中逐渐成为共识,点燃了学生的创新火花。多种方法的交流,不断提升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层次。
  3.建构优化方法,反思提炼思想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上述教学中,“依次数方格——拼合数方格——分割数方格——拼成多图形——拼成长方形”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亲历建构和优化方法的过程。这样的方法优化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图式进行内省、修正和完善,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升认知水平。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求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把握转化思想方法的本质;另一方面优化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且实现多种具体方法的深度统一。对转化思想的认识也从具体的“剪、移、拼”方法水到渠成地上升到了策略的高度,对等积变形的内涵和外延的把握更深一层,即“形状变了,面积不变,但周长发生变化”,这为后面正确把握将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后图形性质的变化提供了认识的方法和角度。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复习课后有这样一道题目:90、72、85、51、76、55这几个数中,除以2没有余数有( );除以3没有余数的有( );除以5没有余数的有( )。  学生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有的埋头苦算;有的抓耳挠腮,表情痛苦不堪;还有的眉头紧锁,不知如何动笔。  师:面对这道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是一个一个算吗?  生2:老师,有简便的方法吗?  师:咱们一起来想
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并不仅仅局限在小小课堂方寸之地。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相比较,我们应该着眼于拓展课堂空间,让开放式教学融入日常实践中去,对过去那种注重层次性、步骤明确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与改进,让学生减少对教师“牵引”的依赖,不再“亦步亦趋”。从课堂向课前、课后延伸,让学生在大课堂里自由、自立、自主的有一番“大作为”。  一、大预习——始于任务引领  教学不是从课堂开始。突破课堂教
乒乓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被称为中国的“国球”。乒乓球为圆球状,重2.53~2.70克,白或橙色,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的新塑料球。2001年9月1日前,乒乓球比赛以21分为一局,现以11分为一局,采用五局三胜(团体)或七局四胜制(单项)。  多年来,中国选手一直在乒乓球项目中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男子项目中的王涛、孔令辉、刘国梁,女子项目中的邓亚萍、乔红、王楠、张怡宁等冠军球员群星璀璨。
深入文本,研读教材对实施有效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它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必然途径,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更是决定教学手段的必要参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教育实际出发,以学生经验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有意义的建构。  一、细读课程标准,把握核心理念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研读,帮助教师了解所教学段的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过程,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操作、交流、探讨过程中
课堂反馈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信息不断交流与深化的过程,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课堂反馈的有效性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反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期望演绎出课堂的精彩,但是师生之间的思维及其方式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再周密、详尽的教学预设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中的偶发因素或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  1、播放视频录像,同时解说视频内容。  师:1月中旬,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大范围雨雪和冰冻天气。极端天气给交通运输、食品供应和移动通信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更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在那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受灾地区有的房屋倒塌了,水管冻裂了
了解部门工作流程同學们与银行工作人员合影  春暖花开,北京玉渊潭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了恒生银行北京分行进行职业见习活动,让同学们亲身体验金融企业的管理,开拓学习视野,寻找人生职业定位,提升金融素养。立足当下 体验职场  进入银行的会议室,首先由主持人及来自银行各个部门的志愿者为同学们介绍恒生银行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今银行的规模概况。国际化的中英文介绍方式让对于银行管理与经营还比较陌生的同学们对银行的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占据了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计算还是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一项必备的技能,计算能力的培养贯穿学生一生数学学习的始终,计算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等。实施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数学课时数的减少,学生学习计算的时间也跟着减少,笔者身为一线数学教师,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本文以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出现的错误为例,深入分析学生的计算错
教学目标:  1.通过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从概念与算法两方面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通过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去研究和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的面积情况,以及面积相等的情况时的周长变化。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较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难点: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