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 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stomatitisvirus,VSV)L蛋白是该病毒复制酶的主要成分,分子量约为241kD.通过构建L蛋白缺失突变体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的方式,将融合蛋白置于T7启动子或CMV启动子下游,在多种动物细胞中瞬时表达了重组的融合蛋白.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仅保留N端96个氨基酸残基或缺失N端120个以上残基时,融合蛋白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质中,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stomatitisvirus,VSV)L蛋白是该病毒复制酶的主要成分,分子量约为241kD.通过构建L蛋白缺失突变体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的方式,将融合蛋白置于T7启动子或CMV启动子下游,在多种动物细胞中瞬时表达了重组的融合蛋白.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仅保留N端96个氨基酸残基或缺失N端120个以上残基时,融合蛋白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质中,而含有N端120个以上残基时,融合蛋白呈点状或局部分布于核周围部位.截取L蛋白96—120氨基酸片段,连接到GFP蛋白氨基端,同样融合蛋白亦特异性地分布到核周围局部区域.进一步研究含定位信号的25个残基片段发现,仅13个残基的肽段QGYSFLHEVDKEA(108”120)就具有定位功能,缺失D或V均导致定位信号完全丧失.含有这13个残基的GFP融合蛋白,在多种细胞和不同表达模式下均显示了同样的分布规律,表明L蛋白N端这种定位信号具有独立的定位功能,并且在不同细胞中是保守的.
关键词 水疱性口炎病毒 L蛋白 复制酶 定位 转染
其他文献
摘要 探讨了JWA蛋白在细胞内的确切定位、与微管蛋白的相互关系及对细胞内氨基酸平衡的调节作用.应用4-37℃(微管解聚—聚合)交替作用法提取纯化大鼠脑组织中微管及其相关蛋白:用免疫共沉淀法研究JWA蛋白与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应用基因转染和免疫荧光等实验方法研究低温(4℃)、秋水仙素(1x 10-5,5x 10-5m01/L)等处理的HBE细胞/NIH3T3细胞中JWA和微管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
摘要 武夷山地区是华南过铝质花岗岩的重要分布区.近期的研究表明,该区存在碱性或富碱侵入岩.武夷山洋坊霓辉石正长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过碱性侵入岩,强烈富轻稀土和K,Ba,Ga,Zr,Y等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具有A型花岗岩的一些特征;锆石的SHRIMPU-Pb年龄研究显示,15个分析点给出206pb/238U年龄为233~249Ma,加权平均值为242±4Ma,记录了霓辉石正长岩的结
摘要 应用PCR的方法从C4植物高梁的基因组中分离出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基因)。通过分步克隆的方法,将此基因插入pCAMBIA130l质粒载体上,构成重组的表达载体p1301-PEPC,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将其转入农垦58和中花10两个粳稻品种。经PCR分析、PEPCase活性检测、Western杂交、Northern杂交和Southern杂交等多种方法鉴定表明,C4型
摘要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发现的急性传染病.对一株已确认为SARS病原体的冠状病毒(BJ01)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与其他已知病毒进行了比较分析.该病毒基因组全长为29.725kb,含11个可读框(ORFs),由1个稳定区和1个可变区组成,其中稳定区编码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包括两个ORFs;可变区含有4个蛋白质编码序列(CDSs),分别编码病毒的4个结构蛋白(S,E,
摘要 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方法(SRXRF)研究As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L varnervoxa Thu)根、叶柄和叶片(羽片)中As及其他10种元素的微区分布和As的吸收及转运特点.结果表明,As在根部具有向维管柱转运的趋势,在叶脉中具有向近轴皮层转运的趋势,但是在叶柄中却被限制在维管柱中.在羽叶中As主要富集在叶肉组织中,叶表皮细胞的As含量相对较低.在羽
摘要 利用现代空间技术观测得到的日长变化(LOD)资料,赤道太平洋海表水温异常变化和南方涛动指数资料,经过带通滤波得到年际变化分量,发现2002年的ENSO事件实际上已经发生,日长年际变化也已经检测到这次ENSO事件.对资料进行小波分析表明,年际变化中4-6a的变化分量与准2a变化在相位上不同步,表明2002年的ENSO事件不会是一次强事件. 关键词 地球自转 日长变化 ENSO 海表
摘要 利用细菌编码RNase的barnase基因及其特异抑制剂编码基因barstar构成的双元组分系统,把本实验室构建的具有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诱导活性的嵌合启动子与barnase基因融合,再与由CaMV 35S启动子驱动的barstar的构件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WBNBS和pPBNBS,转化水稻,并对转基因水稻进行了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检测.结果表明,接种稻瘟菌后
摘要 组蛋白H3基因的表达与个体发育、细胞组织特异性以及胁迫反应等相关.在褐飞虱取食后的水稻cDNA差减文库中筛选到编码水稻组蛋白H3(RH3)的EST(GenBank登录号:BU572343),以该EST为探针,从褐飞虱取食后的水稻cDNA文库中分离到RH3基因的全长cDNA.该基因编码一个含136个氨基酸残基的H3蛋白,与以前克隆出的一种抗病相关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AF46772
摘要 固氮斯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A1501四碳二羧酸转移酶系由dctPQM基因编码.基因序列和结构分析表明,dctP,dctQ和dctM紧密连锁,并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与自生固氮菌棕色固氮菌的四碳二羧酸结合蛋白基因dctP和转运蛋白基因dctQM高度同源.经分析表明,DctP不含跨膜区,DctQ包含5个跨膜区,DctM包含12个跨膜区.为验证四碳二羧酸转运系统
摘要 测定了我国特有植物四棱草属以及马鞭草科6属和唇形科13属共27个代表种的叶绿体DNAmatK基因和核核糖体DNAnS区序列.应用相对表观衍征分析方法(RASA)对所测DNA序列的系统发育信号及所选择外类群的有效性进行了统计评价.应用最大简约法(MP)、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对matK和ITS序列进行了独立的和联合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四棱草与三花莸为姐妹群:Con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