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过2G时代之后,运营商们都已经意识到,电信市场的最终比拼都将体现在服务上,而对于手机而言,这种服务则更多地体现在增值服务中。
2009年5月17日,中国联通WCDMA网络投入试商用,至此,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3G大战正式展开。事实上,三大运营商的3G战火并非始自今日,在网络试商用之前,三方的较量早已拉开帷幕。在品牌号召上,中国移动率先打出“G3”大旗,中国电信随后亮出“天翼”招牌,而中国联通则以“沃”加以回应。在旗号之外,三方更以实际行动相互展现着能力,只不过所用的武器并非手机终端,也非网络铺设,而是不约而同地将精力都投向了增值服务。
抢滩服务
2009年5月11日,中国移动投资5亿元建立的视频产品创新基地在上海揭牌。按照规划,该基地将发展成全国最大的无线视频产品和内容运营中心。之前,中国移动还在广东部署了一个MobileMarket基地,将成为中国移动与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合作的统一平台。
中国电信则不动声色地与多家终端厂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展开深度合作,其中包括向中兴通讯定制20余种EVDO业务。上海电信方面还透露,近期该公司将陆续推出移动支付、手机对讲、手机信息推送、移动社区、手机游戏等几大增值业务,目前与微软公司合作的天翼LIVE、与SMG合作的手机IPTV等单个新业务也即将面世。
最晚启动3G业务的中国联通,由于没有缺少终端的顾虑,在WCDMA网试商用前一个月就在上海率先发布了3G新应用第一项—基于非接触式通信(NFC)技术的手机支付业务,近期又启动了其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支撑公司—联通新时讯通信有限公司的人员公开招聘。
终端短板
与之前几乎所有的交锋不同,此次的战火为何会从增值服务燃起,而不是率先比拼手机终端?
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来说,不是不想比拼手机终端,而是以当前的形势而言,还没有能力与中国联通在手机终端上一较高低。在当前的世界电信市场上,WCDMA标准运用得最为广泛,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手机终端的选择最为丰富,而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所采用的TD-SCDMA和CDMA2000 EVDO制式的终端产品则明显处于下风。鉴于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都在想方设法解决终端产品中所面临的短板。
2009年3月中旬,中国移动宣布出资6亿元,启动旨在推动终端商和芯片商合作的“TD-SCDMA终端专项激励资金联合研发项目”招标;2009年4月中旬,中国移动又抢先通过多个渠道推出了TD上网本;2009年4月下旬,中国移动基于Linux内核、采用Andriod源代码的OMS操作系统平台也通过LG的样机正式亮相。
在中国移动的积极运作下,目前TD手机的种类虽然已经比2008年4月试商用之初多了几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市场排名前五位的手机厂商中,除了两家韩国厂商外,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至今都还未推出支持TD制式的手机。
与中国移动的TD-SCDMA技术不够成熟不同,中国电信CDMA2000 EVDO终端欠缺的原因,仍是CDMA产业从未解决过的致命伤—高额专利费。由于核心技术集中于一家公司,准入门槛较高、垄断定价,CDMA产业一直“曲高和寡”。中国电信2009年3月中旬在上海、江苏、北京等地启动首批CDMA2000 EVDO试商用时,并未同时发布CDMA2000 EVDO制式的手机以及相应的资费套餐。中国电信的管理层在接受采访时直言,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正是手机厂商对CDMA2000 EVDO制式的支持程度不足。
很显然,如果以当前的手机终端产品论英雄,那么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但3G毕竟还没有全线应用,终端产品线尚可由时间来弥补,现在论成败为时尚早。而在终端产品之外,战场无疑更为广阔,拼争也更加残酷,那就是增值服务。正如Gartner公司手机行业分析师Sandy认为的那样,对于运营商来说,3G规模能否扩大,关键在于能否推出足够多且有足够吸引力的3G业务,也就是说,增值业务的业绩将决定运营商在3G时代的成败。
增值比拼
走过2G时代之后,运营商们都已经意识到,电信市场的最终比拼都将体现在服务上,而对于手机而言,这种服务则更多地体现在增值服务中。手机终端产品可以等待,而增值服务内容的搭建则必须先行,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才有了三大运营的大规模布局。
在这场紧锣密鼓的布局大战中,在终端产品上暂时占得先机的中国联通丝毫不落人后,甚至谋划更周密,行动更果断。“沃”品牌的发布不仅仅是针对3G,而是全方位的形象塑造,为的便是抢先将服务理念传递给用户,力图在这一战场上也同样能够抢得制高点。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近期三大运营商纷纷扎堆服务的现象了:在打造“飞信”之后,中国移动投重金建设139社区,并计划将社区提供的手机邮箱、手机IM等功能植入定制手机,试图进一步强化用户黏性;中国电信也推出虚拟3D社区ChinaQ;而中国联通也在其新势力网站下链接了SNS社交网站。
再来看看三大运营商所提供的最基本的“日常”服务:中国移动的12580已经成为集餐饮、娱乐、旅游、天气、交通、便民等各类信息的查询,以及酒店、机票的查询、预订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各种查询结果均会以语音及短信、彩信等方式回告用户;中国电信的118114更是包罗万象,就如同它的名字“号码百事通”一样,内容涉及到用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联通的116114同样不甘落后,“电话导航”的概念直指通信导航、信息导航、交易导航三层次内涵。
个性成败
从全球3G化浪潮的经验来看,增值服务的比拼将成为运营商成败的关键,这一比拼不仅表现在增值服务的数量上,更体现在个性化上,即包括网络化、媒体化、生活化、视频化和互动化。如今三大运营商纷纷投入重兵扎堆增值服务,但更多的还是注重于量的累积,而未能从一开始便进行个性化的建设。
在3G增值业务的发展中,运营商作为产业链的领头羊,在竞争充分展开之后,迟早会面临个性化的分路,那么何不从一开始便结合各自不同标准所体现出的技术特点,进行前瞻性的建设呢?
TD-SCDMA、CDMA2000 EVDO、WCDMA完全可以借助各自技术的细节区别,充分考虑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在同一个多媒体业务平台上为不同的用户群提供差异化应用业务和服务内容。3G网络的移动多媒体特性和很强的数据业务支持能力,可以很好地支持用户参与一些互动性业务,如移动社区、移动博客、照片和视频短片分享等,可参与性的特色业务将吸引大量的用户。
3G大幕初启,增值服务先行,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2009年5月17日,中国联通WCDMA网络投入试商用,至此,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3G大战正式展开。事实上,三大运营商的3G战火并非始自今日,在网络试商用之前,三方的较量早已拉开帷幕。在品牌号召上,中国移动率先打出“G3”大旗,中国电信随后亮出“天翼”招牌,而中国联通则以“沃”加以回应。在旗号之外,三方更以实际行动相互展现着能力,只不过所用的武器并非手机终端,也非网络铺设,而是不约而同地将精力都投向了增值服务。
抢滩服务
2009年5月11日,中国移动投资5亿元建立的视频产品创新基地在上海揭牌。按照规划,该基地将发展成全国最大的无线视频产品和内容运营中心。之前,中国移动还在广东部署了一个MobileMarket基地,将成为中国移动与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合作的统一平台。
中国电信则不动声色地与多家终端厂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展开深度合作,其中包括向中兴通讯定制20余种EVDO业务。上海电信方面还透露,近期该公司将陆续推出移动支付、手机对讲、手机信息推送、移动社区、手机游戏等几大增值业务,目前与微软公司合作的天翼LIVE、与SMG合作的手机IPTV等单个新业务也即将面世。
最晚启动3G业务的中国联通,由于没有缺少终端的顾虑,在WCDMA网试商用前一个月就在上海率先发布了3G新应用第一项—基于非接触式通信(NFC)技术的手机支付业务,近期又启动了其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支撑公司—联通新时讯通信有限公司的人员公开招聘。
终端短板
与之前几乎所有的交锋不同,此次的战火为何会从增值服务燃起,而不是率先比拼手机终端?
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来说,不是不想比拼手机终端,而是以当前的形势而言,还没有能力与中国联通在手机终端上一较高低。在当前的世界电信市场上,WCDMA标准运用得最为广泛,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手机终端的选择最为丰富,而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所采用的TD-SCDMA和CDMA2000 EVDO制式的终端产品则明显处于下风。鉴于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都在想方设法解决终端产品中所面临的短板。
2009年3月中旬,中国移动宣布出资6亿元,启动旨在推动终端商和芯片商合作的“TD-SCDMA终端专项激励资金联合研发项目”招标;2009年4月中旬,中国移动又抢先通过多个渠道推出了TD上网本;2009年4月下旬,中国移动基于Linux内核、采用Andriod源代码的OMS操作系统平台也通过LG的样机正式亮相。
在中国移动的积极运作下,目前TD手机的种类虽然已经比2008年4月试商用之初多了几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市场排名前五位的手机厂商中,除了两家韩国厂商外,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至今都还未推出支持TD制式的手机。
与中国移动的TD-SCDMA技术不够成熟不同,中国电信CDMA2000 EVDO终端欠缺的原因,仍是CDMA产业从未解决过的致命伤—高额专利费。由于核心技术集中于一家公司,准入门槛较高、垄断定价,CDMA产业一直“曲高和寡”。中国电信2009年3月中旬在上海、江苏、北京等地启动首批CDMA2000 EVDO试商用时,并未同时发布CDMA2000 EVDO制式的手机以及相应的资费套餐。中国电信的管理层在接受采访时直言,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正是手机厂商对CDMA2000 EVDO制式的支持程度不足。
很显然,如果以当前的手机终端产品论英雄,那么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但3G毕竟还没有全线应用,终端产品线尚可由时间来弥补,现在论成败为时尚早。而在终端产品之外,战场无疑更为广阔,拼争也更加残酷,那就是增值服务。正如Gartner公司手机行业分析师Sandy认为的那样,对于运营商来说,3G规模能否扩大,关键在于能否推出足够多且有足够吸引力的3G业务,也就是说,增值业务的业绩将决定运营商在3G时代的成败。
增值比拼
走过2G时代之后,运营商们都已经意识到,电信市场的最终比拼都将体现在服务上,而对于手机而言,这种服务则更多地体现在增值服务中。手机终端产品可以等待,而增值服务内容的搭建则必须先行,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才有了三大运营的大规模布局。
在这场紧锣密鼓的布局大战中,在终端产品上暂时占得先机的中国联通丝毫不落人后,甚至谋划更周密,行动更果断。“沃”品牌的发布不仅仅是针对3G,而是全方位的形象塑造,为的便是抢先将服务理念传递给用户,力图在这一战场上也同样能够抢得制高点。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近期三大运营商纷纷扎堆服务的现象了:在打造“飞信”之后,中国移动投重金建设139社区,并计划将社区提供的手机邮箱、手机IM等功能植入定制手机,试图进一步强化用户黏性;中国电信也推出虚拟3D社区ChinaQ;而中国联通也在其新势力网站下链接了SNS社交网站。
再来看看三大运营商所提供的最基本的“日常”服务:中国移动的12580已经成为集餐饮、娱乐、旅游、天气、交通、便民等各类信息的查询,以及酒店、机票的查询、预订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各种查询结果均会以语音及短信、彩信等方式回告用户;中国电信的118114更是包罗万象,就如同它的名字“号码百事通”一样,内容涉及到用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联通的116114同样不甘落后,“电话导航”的概念直指通信导航、信息导航、交易导航三层次内涵。
个性成败
从全球3G化浪潮的经验来看,增值服务的比拼将成为运营商成败的关键,这一比拼不仅表现在增值服务的数量上,更体现在个性化上,即包括网络化、媒体化、生活化、视频化和互动化。如今三大运营商纷纷投入重兵扎堆增值服务,但更多的还是注重于量的累积,而未能从一开始便进行个性化的建设。
在3G增值业务的发展中,运营商作为产业链的领头羊,在竞争充分展开之后,迟早会面临个性化的分路,那么何不从一开始便结合各自不同标准所体现出的技术特点,进行前瞻性的建设呢?
TD-SCDMA、CDMA2000 EVDO、WCDMA完全可以借助各自技术的细节区别,充分考虑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在同一个多媒体业务平台上为不同的用户群提供差异化应用业务和服务内容。3G网络的移动多媒体特性和很强的数据业务支持能力,可以很好地支持用户参与一些互动性业务,如移动社区、移动博客、照片和视频短片分享等,可参与性的特色业务将吸引大量的用户。
3G大幕初启,增值服务先行,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