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犹未见,舟上人已知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c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的价值,在于被实践所呼应,对于理论工作者而言,最好的自我价值确认,无过于其研究建树能够获得外部世界的积极回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顾涧清先生就是一个幸运的理论工作者。1988年,当中国社会对“海上丝绸之路”还没有表现出多少研究兴趣的时候,他便开始史海徜徉,在理论层面深求曲奥,28年从未懈怠。“青舟映霞千帆过”,时至今日,“21世纪海上丝路”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回首他过往写下的专著与论文,诸多预见性的理论便烛照当下。
  在最近出版的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库系列丛书”中,顾涧清先生所著《青舟集》备受瞩目。《青舟集》收纳了他30多年来研究和撰写的大部分文章,细读此书,可以从中发现他的理论洞见、责任担当和个人情怀。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顾涧清现任广州日报社社长,而数十年来,他的另一个一以贯之的身份是一名学者,他的自称则是“理论工作者”。
  他的研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传媒等诸多领域,其中,对海上丝绸之路在现代化背景下的价值的探寻尤为执着。1988年,中国经济活力已经初步显现,大批体制内知识分子以“下海”为人生抉择,整个社会热情蓬勃又喧嚣闹腾,此时在江苏连云港工作的顾涧清,却一头扎进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冷门的研究课题当中。
  说起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结缘,还源自赵朴初先生的一首诗: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可能孔望山头像,及见流沙白马来。这首写于1981年的诗歌,把位于连云港海州区的孔望山与古代丝绸之路进行了实体的意象连接,形成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文化想象,在当地被人们津津乐道,也一样打动了顾涧清。
  当时已经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放到中国近代以降的历史大视野中,可称为继“洋务运动”之后中国人的第二次集体性的“开眼看世界”。与百年前的第一次“开眼看世界”不同的是,1980年代以来,在学习外部世界先进的科技与制度的同时,有识之士也开始探究如何在对外开放中坚持中国的主体性。而对更早以前中国仍是世界中心之一时与世界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赋予当下的对外开放以主体性,具备主体性的开放发展,才更有对路径进行理性设计的能力。
  顾涧清对“海上丝路”的研究踏准了这一被忽视的需求,在重视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更强调探寻它的时代价值
  如何让研究的课题对中国新时期向海而生的开放发展进行主动的介入,而不是故纸堆中的自娱自乐。到1990年顾涧清已经出版了多本著作,他与北京大学白化文教授主编了《论连云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季羡林先生专门为此书题词:“深入开展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这一年他还出版了专著《沿海开发经济简论》,他在书中提出了“在沿海经济特区和开放港口城市辟建自由港区”的设想,事实上就是今天的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呈现。
  2013年习近平主席分别在出访中亚和东盟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后被概括为“一带一路”,并被写入次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此时的中国,全方位的自信已经在过去35年的发展基础上重新建构起来,“一带一路”就是一种完全主动的开放。几乎在一夜之间,顾涧清20余年青灯如豆的研究领域,成了国内的显学,他在其期间的知识与理论积累,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2013年,“海上丝路”涉及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广西等省纷纷成立了研究机构。
  基于对“海上丝路”的多年研究,2002年顾涧清就在《广州日报》发表了《海上丝路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当时由于课题依旧冷清,未获得更大回应,而现在这一申遗计划也早已启动,顾涧清成为核心专家。
  “一带一路”的伦理思索
  世上并无“先知”,但把握了正确的方向和方法的研究者,有可能借助逻辑推论,意外地组建出未来的事实架构。
  顺着“海上丝路”的研究轨迹,顾涧清在1992年出版了《中国陆桥经济》专著,他在书中提出,陆桥经济是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国际经济类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三里程碑。此时,中国离第一次铁路提速还有5年时间。如今以“陆桥经济”为关键词在百度学术中搜索相关文献,顾涧清有多篇文章发表于1995年,是所得文献中时间最早的一批。
  彼时的这位青年才俊,显然无法预知今日中国高铁技术的飞速进展以及高速铁路的迅速普及,但却在冥冥中透过历史把握了未来。
  《青舟集》中收入了一篇《南风窗》与顾涧清的对话文章,在其中可以看到他研究方法的吉光片羽。谈及陆桥经济时,他说:“一个新型经济时代的出现总是与人类掌握科学技术的水平联系在一起,如果说农业时代是铁木工具的产物,工业时代是蒸汽机的产物,那么,我们现在的后工业时代就是高新科技的产物,与此相对应,从经济发展的环球空间布局看,人类已经跨越了江河经济时代和海岸经济时代,那么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就应该进入陆桥经济时代、向大陆深处进军了。”
  显然,他对大历史的打量运用了社会学的方法,尤其重视工具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建构作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和陆桥经济,在物质层面上都依托于工具的效率。
  不过,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者,顾涧清没有陷入工具崇拜,反而处处强调价值理性。当他最为熟悉的“海上丝绸之路”带上“21世纪”这一磅礴的前缀,从而变成一种人人都想要加入自身的解释的时候,国内外经济学圈子里开始流行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为了消化过剩产能的说法。顾涧清对此表示明确反对,认为不应把“一带一路”和产能过剩直接挂钩,产能输出只是一种单方意图,与“一带一路”所主张的合作共赢、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
  “我的理解,‘一带一路’的发展主线是经贸合作、共定规则、人文交流和礼尚往来:发展重点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和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发展方式是广交朋友、共同探讨、平等协商、循序渐进:发展目的就是共同建设、共同受益,在合作共赢中打造命运共同体。”   这事实上包含一种对中国在新时代主动、自信地对外深度开放的伦理思索。自民族国家诞生以来,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理论事实奉行“利益至上”原则,任何国家在国际社会的互动行为都被认作隐含着单纯自私的目的。在顾涧清的阐述中可以发现,他骨子里崇尚中国古代的“里仁”传统,并力图在国际社会的共处中寻求一种温情体验。而这一点,其实也可以在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与现状中得到事实证据。
  “天下己任”的理想
  在《青舟集》中顾涧清用一篇文章回顾了自己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历程,对于研究的指向,他总结说,人文社会科学就好比是智慧的“种子”,只有在进入决策、贴近群众、浸润社会中,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句话透露了他的人文情怀:他虽然有着现代化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方法,但在对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的认知上,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终极抱负。
  尽管今天对“一带一路”研究程度参差不齐的各领域人士都纷纷出来“分一杯羹”,但他对当前的研究热乐见其成。究其原因,他在《青舟集》中也说得很明白:“一带一路”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升华蜕变到了全新的高度,将引领中国人重新发现世界文明,也将会使得世界重新发现中华文明。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撰写了《论海州湾的综合开发》、《连云港与海上丝绸之路》、《沿海开发经济简论》、《中国陆桥经济》并得到季羡林先生的题词鼓励,到本世纪初为促进广州海上丝路史迹申遗建言献策,完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课题和专著,直到今天创作、策划大型纪录片《海上丝路》,凡此种种,历历在目。近30年来,我看着海上丝路研究从某一学科分支而渐成显学,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对相关部门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内心的兴奋和欣慰自不待言。”
  于他而言,在这一课题上也远未到结束的时候。“责任担当、使命使然、情结所系,在研究和传播海上丝路文明的道路上,我将紧跟时代步伐,不因岁月而变。”
  在这个过程中,顾涧清事实上用了将近30年时间扮演了一个潜心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智囊角色,而这一角色也与他的个人理想相吻合。2009年,时任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的顾涧清在新华网撰文,呼唤“智库时代”的到来,提议广泛联合所有社科研究机构,使社科界真正成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智库,为国家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今天,作为新闻传媒界的领军人物,顾涧清提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担“文以贯道、成风化人”之责,创“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之新。他常常对记者们提出的一个要求,就是要“成为一个学者型记者”,惟其如此,才能写出更有社会价值的文字,创作出真正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其他文献
【德】柯雷斯蒂安·戈尼茨 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5年7月版  本书是《法兰克福汇报》驻京的经济记者柯雷斯蒂安·戈尼茨专题解析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政策的著述。他以国际视角,从广度和深度上对中国结构调整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和探讨,并阐述了中国大幅度改革对德国所产生的影响。
2016年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不用说,人们也都很清楚,这次“两会”非常重要。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内外都很关注这次“两会”会传递出什么样的重要信号。一个顺利实现发展方式轉型升级的中国,不仅是本国人民的福祉,也是整个世界实现“和平与发展”的一股关键性力量。  这个过程,注定也不会是平静的,在具体工作中会有利益纠葛,会有意见分歧。这不奇怪,也不要紧。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
4天内相继在美、英发生的惊世枪击案,分别距美国大选近5个月和英国脱欧公投一周时间,可以说,对两国今后的发展道路选择,都别具影响。  虽然英国枪击案的受害者仅一人,但她是1/4个世纪以来英国首名遇害的现任议员(工党新科国会议员,“为了叙利亚”议员联盟负责人),且遇害前一天还在泰晤士河上开一艘小船,反击当天英国独立党党首的河上“脱欧”宣传,所以极右翼白人枪手制造的这次血案,其反作用力拉抬“留欧”支持率
所有的心理逻辑碰撞在一起,就相当于所有破坏性的心理能量聚合在一起。而在这个事件中,是小女孩的心理逻辑,引发了它们的碰撞,引爆了死亡、群体性事件。  一个13岁的初中女孩,因为贫穷、家教等原因,偷拿了超市的几块巧克力—这是一件很大的事吗?  但它很快就被扭转到一个可怕的方向—,通往死亡,通往群体性事件的链条就此展开……  超市工作人员发现了女孩的偷拿行为,进行搜身,并打电话叫女孩的父母来超市赔付。 
美国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众议院共和党人公布了长达429页的税法改革方案。这次税改方案涵盖多项重大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缴税的税率从7档调整为4档,公司税税率由35%降为20%,对企业海外利润汇回给予大幅优惠,将会一次性征税等等。  这份方案并非最终版本,接下来还会进行一系列商议和投票表决。但此次方案中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外界将其与里根时代的减税计划相提并论
《天下》12月7日  2016年,印度经济在总理莫迪执政的第二年,维持高速增长,经济改革也获得重大进展。国际货币基金预估,印度2017年增长率将达到7.6%,持续卫冕全球大型经济体成长最快的领头羊。而其执政联盟在2016年国会与地方议会选举中获胜,也预示印度在2017年的改革应该会有更多收获。今年8月,莫迪为改善印度经商困境,加强吸引外人投资而推动的商品服务税法(GST),终于在国会联邦院获得朝野
颁奖词:  如果有一天,每一位养羊、打鱼、种田、写字和开车的普通民众在社会或他人遇到危害时,都能像卢伟那样挺身而出,每个普通人的内心都具有英雄主义,这样的社会,将是一个更强大的社会。  卢伟是个普通农民,住在乡村里,家境普通,放羊为生,朴实而不擅言辞。  2014年7月15日下午5点多,河北保定西北方位的涞源县下起暴雨和冰雹,山沟里的洪水汹涌而来,冲下来的泥沙将火车轨道淹没。42岁的当地村民卢伟正
王晓鹰导演的戏,如果一定要归类的话,不妨归入“知识分子戏剧”,也就是给知识分子看的戏剧。有人会问,如今看戏的哪个不是本科以上学历,不都是知识分子么?的确,现在看戏的学历都不低,不是博士也是硕士。但我说的“知识分子”是有特指的,是指“家事、国事、天下事声声入耳”的那部分人,跟学历有联系但没必然联系。  其实,中国话剧100多年来的主流就是“知识分子戏剧”,其功能在于为现代化转型进行文化动员,在这一点
1月4日我在上海排队坐地铁,队分两列,我排在左边第三位的时候,已经上不去了,需要继续等待下一列。此时,一位没有排队的姑娘急匆匆从中间挤了上去,人上去了,背包却有一半被门夹住,进退不得。这时,在我前面有4位排队者,都只是眼睁睁看着不动,我急忙上前两步,用力把她的背包塞进去,刚把手抽出来,列车倏然开动。  如果认真考虑一下我们这几个人都是怎么想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社会学科尤其是哲学,思想家喜欢假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中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做出了务实而坚定的回应。作为一个已经执政63年的世界第一大政党,遭遇过多次艰难时刻,如今又再次处在“攻坚克难”的历史节点上。  所有挑战集中到一点,就是我们将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的美好家园。这在十八大报告的行文中,比如政治清明、公平正义、美丽中国等,都有简洁和明确的概括。可以说,几乎所有具有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