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农村学校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有所上升。父母离异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单亲家庭,给子女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特别是心理方面,很多单亲家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如何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文章将分析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策略
在当今市场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提高,单亲家庭学生数量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农村,父母离异或者父母单方去世,给单亲家庭学生造成了巨大心理伤害。再加上农村的单亲家庭学生又大多数是留守学生,生活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经受比普通孩子更多的磨难,小小的心灵遭受巨大创伤,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父母离异或者一方去世,使留守的单亲家庭学生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出现了抑郁、憎恨、多疑、嫉妒等心理障碍,养成了厌学、逃学、打架、迷恋网吧,违反学校纪律等不良行为习惯。如何正视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现状,对单亲家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心得体会。
单亲家庭是脆弱的,也是动荡不安的,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是失去父亲(或母亲)疼爱的子女。因此,失去父亲(或母亲)对年幼的子女打击是巨大的,造成的心理创伤很难愈合。
(一)抑郁心理
单亲家庭的学生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从失亲的阴影中走出来,于是在精神状态上常常出现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等抑郁表现。
(二)憎恨心理
单亲家庭的学生对父母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关心自己的成长和感受,憎恨离开的父亲或母亲,或是站在父母其中一方去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心理久而久之就会泛化,扩展为对学校、对社会生活的憎恨和不满,以及对他人的冷漠。因此,他们往往表现出对同学、对集体缺乏热情,对公益事业表现冷淡,严重时还会故意违反学校纪律,破坏公共财物。
(三)易怒,攻击性强
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缺陷,不懂得如何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常常表现出性情暴躁、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等特点。因此,他们经常会出现骂人、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四)自卑心理
父母长期吵闹,冷战,互相推诿,以及周围邻居们的议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很大。他们觉得家庭的破碎是很丢人的事情、不光彩的事情,自觉比同龄人矮了一头,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这种自卑心理漫延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他们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精神萎靡不振,破罐破摔。
(五)多疑嫉妒
单亲家庭的学生普遍比较敏感,比普通家庭的学生更多疑,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对于别人的议论总喜欢往自己身上迁移,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总猜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甚至怀疑老师也不信任自己。敏感多疑的心理,让他们心绪不能平静,容易与人产生对立情绪,同时也带来了人际交往的困难,很难交到知心朋友。
(六)孤僻胆小
离异家庭在家庭解体过程中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吵吵闹闹的阶段。在父母的吵闹过程中,子女成了直接受害者。父母会把自己的坏情绪带给孩子,甚至把子女当成出气筒,把对对方的怨气撒到子女身上。因此,离异家庭的孩子在紧张气氛中战战兢兢地生活,养成了孤僻、胆小怕事的性格,具体表现为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回答问题,喜欢躲在一旁。
(七)情绪不稳定
单亲家庭的学生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出现易怒、易悲等不良的情绪,比如发怒摔东西,离家出走,甚至有自残、自杀轻生等极端想法。
多年的实际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失衡是可以转化和矫正的。只要老师能够采取符合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符合青少年个性需求的教育方式,开展耐心细致、情理交融的教育工作,单亲家庭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就会有所改观,单亲家庭学生也能拥有幸福人生。
(一)建立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针对单亲家庭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姓名、父母离异(或死亡)时间、家庭成員、健康情况、家长联系电话等等,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的具体情况。
(二)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所有的偏差行为都因为有偏差的思想而产生的。因此,要转化单亲家庭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首先要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磨难。教师要利用各种教育方法让他们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让他们知道,成为单亲学生并不是他们的过错;让他们知道,无论父母做出何种选择,父母永远都是最爱自己的人;让他们知道不怕困难和挫折,只要一直努力和坚持,就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教师要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他们心中的正能量,打败消极思想情绪,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的认识、唤醒他们的生活信念的目的。
(三)用爱打开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灵枷锁”
1.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了解、关心单亲家庭学生。
2.教师对单亲家庭学生要做到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与他们产生共鸣,从而教育、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3.教师要给单亲家庭学生多一点激励、多一点期待,让单亲家庭学生有克服困难、不断向上的毅力和决心。
实践证明,心灵与心灵相接触的过程是无比微妙的,它发挥着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巨大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使落后者奋进,使悲观者看到希望,使冷漠者都燃起热情。因此,只要充分发挥师爱感化、激励、调节、引导等作用,一定会使单亲家庭学生的人格受到感化,情操受到陶冶,从而让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努力前行。 4.用赏识教育开启单亲家庭学生自信的大门。赏识就是俗话说的“看得起”,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别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激励手段。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无时无刻地渗透赏识教育,开启单亲家庭学生自信的大门。
比如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单亲家庭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他们的回答进行正面的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在班级管理方面,每天都想方设法找到单亲家庭学生做得好的地方予以肯定,用放大镜看他们的优点,用显微镜看他们的缺点;用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位单亲家庭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收集其他教师对他们的赞许,及时反馈给单亲家庭的学生和家长,鼓励他们继续发扬。
对单亲家庭学生的赏识教育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华丽的词汇,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能燃起单亲家庭学生自信的火把。所以,教师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及时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5.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使单亲家庭学生融入班集体。班级是学生在初中生活的一个集体,学生在这个集体中相互合作和交流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让单亲家庭学生融入班集体中,与同学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摆脱忧郁的情绪,消除孤僻的性格,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比如班级的板报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等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根据兴趣和学习需求自主进行设计,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样可以缓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精神压力,从各个方面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
又如,开展班干部轮岗活动,让单亲家庭学生也有当班干部的机会。由于各种原因,单亲家庭学生一直以来被同学看不起,没有机会当班干部,只是饱尝了被管理、被批评、被指责、被鄙视的滋味。班干部轮岗活动,让每个学生(包括单亲家庭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执政”,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接受管理。在这个班干部轮岗活动过程中,单亲家庭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班干轮岗为单亲家庭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空间的同时,也让单亲家庭学生找到了一种存在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不足,从而达到转化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
在开展多样化班级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们的重视与关爱;要尊重单亲家庭学生的人格和生活隐私,不在工作中流露出对他们的好恶态度,更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学生的做法;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个性需求。通过参与班级活动,单亲家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关爱,师生之情、同学友谊大大地弥补了他们缺失的亲情,抚平了心中的伤痛,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总之,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用爱心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家庭,关注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們打破心中的牢笼,融入班级、融入学校、融入社会,成长为阳光自信的青少年。
[1]陆荣标.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广东教育(考研版),2008(08):36.
[2]徐东.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的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05):71-73.
【关键词】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策略
在当今市场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提高,单亲家庭学生数量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农村,父母离异或者父母单方去世,给单亲家庭学生造成了巨大心理伤害。再加上农村的单亲家庭学生又大多数是留守学生,生活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经受比普通孩子更多的磨难,小小的心灵遭受巨大创伤,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父母离异或者一方去世,使留守的单亲家庭学生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出现了抑郁、憎恨、多疑、嫉妒等心理障碍,养成了厌学、逃学、打架、迷恋网吧,违反学校纪律等不良行为习惯。如何正视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现状,对单亲家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单亲家庭是脆弱的,也是动荡不安的,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是失去父亲(或母亲)疼爱的子女。因此,失去父亲(或母亲)对年幼的子女打击是巨大的,造成的心理创伤很难愈合。
(一)抑郁心理
单亲家庭的学生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从失亲的阴影中走出来,于是在精神状态上常常出现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等抑郁表现。
(二)憎恨心理
单亲家庭的学生对父母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关心自己的成长和感受,憎恨离开的父亲或母亲,或是站在父母其中一方去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心理久而久之就会泛化,扩展为对学校、对社会生活的憎恨和不满,以及对他人的冷漠。因此,他们往往表现出对同学、对集体缺乏热情,对公益事业表现冷淡,严重时还会故意违反学校纪律,破坏公共财物。
(三)易怒,攻击性强
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缺陷,不懂得如何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常常表现出性情暴躁、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等特点。因此,他们经常会出现骂人、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四)自卑心理
父母长期吵闹,冷战,互相推诿,以及周围邻居们的议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很大。他们觉得家庭的破碎是很丢人的事情、不光彩的事情,自觉比同龄人矮了一头,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这种自卑心理漫延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他们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精神萎靡不振,破罐破摔。
(五)多疑嫉妒
单亲家庭的学生普遍比较敏感,比普通家庭的学生更多疑,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对于别人的议论总喜欢往自己身上迁移,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总猜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甚至怀疑老师也不信任自己。敏感多疑的心理,让他们心绪不能平静,容易与人产生对立情绪,同时也带来了人际交往的困难,很难交到知心朋友。
(六)孤僻胆小
离异家庭在家庭解体过程中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吵吵闹闹的阶段。在父母的吵闹过程中,子女成了直接受害者。父母会把自己的坏情绪带给孩子,甚至把子女当成出气筒,把对对方的怨气撒到子女身上。因此,离异家庭的孩子在紧张气氛中战战兢兢地生活,养成了孤僻、胆小怕事的性格,具体表现为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回答问题,喜欢躲在一旁。
(七)情绪不稳定
单亲家庭的学生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出现易怒、易悲等不良的情绪,比如发怒摔东西,离家出走,甚至有自残、自杀轻生等极端想法。
二、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教育的策略
多年的实际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失衡是可以转化和矫正的。只要老师能够采取符合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符合青少年个性需求的教育方式,开展耐心细致、情理交融的教育工作,单亲家庭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就会有所改观,单亲家庭学生也能拥有幸福人生。
(一)建立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针对单亲家庭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姓名、父母离异(或死亡)时间、家庭成員、健康情况、家长联系电话等等,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的具体情况。
(二)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所有的偏差行为都因为有偏差的思想而产生的。因此,要转化单亲家庭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首先要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磨难。教师要利用各种教育方法让他们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让他们知道,成为单亲学生并不是他们的过错;让他们知道,无论父母做出何种选择,父母永远都是最爱自己的人;让他们知道不怕困难和挫折,只要一直努力和坚持,就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教师要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他们心中的正能量,打败消极思想情绪,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的认识、唤醒他们的生活信念的目的。
(三)用爱打开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灵枷锁”
1.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了解、关心单亲家庭学生。
2.教师对单亲家庭学生要做到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与他们产生共鸣,从而教育、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3.教师要给单亲家庭学生多一点激励、多一点期待,让单亲家庭学生有克服困难、不断向上的毅力和决心。
实践证明,心灵与心灵相接触的过程是无比微妙的,它发挥着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巨大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使落后者奋进,使悲观者看到希望,使冷漠者都燃起热情。因此,只要充分发挥师爱感化、激励、调节、引导等作用,一定会使单亲家庭学生的人格受到感化,情操受到陶冶,从而让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努力前行。 4.用赏识教育开启单亲家庭学生自信的大门。赏识就是俗话说的“看得起”,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别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激励手段。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无时无刻地渗透赏识教育,开启单亲家庭学生自信的大门。
比如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单亲家庭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他们的回答进行正面的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在班级管理方面,每天都想方设法找到单亲家庭学生做得好的地方予以肯定,用放大镜看他们的优点,用显微镜看他们的缺点;用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位单亲家庭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收集其他教师对他们的赞许,及时反馈给单亲家庭的学生和家长,鼓励他们继续发扬。
对单亲家庭学生的赏识教育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华丽的词汇,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能燃起单亲家庭学生自信的火把。所以,教师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及时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5.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使单亲家庭学生融入班集体。班级是学生在初中生活的一个集体,学生在这个集体中相互合作和交流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让单亲家庭学生融入班集体中,与同学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摆脱忧郁的情绪,消除孤僻的性格,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比如班级的板报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等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根据兴趣和学习需求自主进行设计,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样可以缓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精神压力,从各个方面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
又如,开展班干部轮岗活动,让单亲家庭学生也有当班干部的机会。由于各种原因,单亲家庭学生一直以来被同学看不起,没有机会当班干部,只是饱尝了被管理、被批评、被指责、被鄙视的滋味。班干部轮岗活动,让每个学生(包括单亲家庭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执政”,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接受管理。在这个班干部轮岗活动过程中,单亲家庭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班干轮岗为单亲家庭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空间的同时,也让单亲家庭学生找到了一种存在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不足,从而达到转化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
在开展多样化班级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们的重视与关爱;要尊重单亲家庭学生的人格和生活隐私,不在工作中流露出对他们的好恶态度,更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学生的做法;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个性需求。通过参与班级活动,单亲家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关爱,师生之情、同学友谊大大地弥补了他们缺失的亲情,抚平了心中的伤痛,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总之,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用爱心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家庭,关注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們打破心中的牢笼,融入班级、融入学校、融入社会,成长为阳光自信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陆荣标.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广东教育(考研版),2008(08):36.
[2]徐东.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的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0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