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护唇不可小觑

来源 :青春期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renw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冬季節空气干燥,寒冷多风,有些青少年朋友的嘴唇不知不觉就出现了反应,干燥、脱皮、皲裂、疼痛等。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说话和进食,也可导致局部感染,罹患疾病,造成许多痛苦。因此,唇部疾病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千万不可小觑。

嘴唇为何容易干裂


  嘴唇周围呈红色的区域叫“唇红缘”,是富含毛细血管的黏膜组织。由于唇部没有毛孔、汗腺和唾液腺,不能分泌皮脂和汗液,维持唇部湿润靠的是少量发育不全的皮脂腺和局部丰富的毛细血管。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口唇通常呈现不干不燥,红润光泽的状态。嘴唇发生干燥开裂,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唇部的表皮层比较纤薄幼细,比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更薄,厚度仅为其他皮肤的1/3。在秋冬季节,或者温差较大的换季期间,唇部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紫外线、空气干燥都容易诱发嘴唇发生干燥、皲裂等症状。
  2.唇部是黏膜组织,不能形成油水保护膜,因而不具备与外界隔离的屏障。所以,外界环境的刺激很容易对唇部造成损害。
  3.秋冬季节风沙大,湿度小,尤其是寒冷容易使人体皮肤黏膜血液循环变差,受冻的唇部就会出现脱皮、干枯,甚至唇纹,影响美观。
  4.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节,如果喝水太少,新鲜蔬菜、水果吃得少,人体摄入水分、维生素B2、维生素A的量不足,唇部就会出现干燥、脱皮、皲裂的现象。
  5.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常吃烧烤、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爱舔嘴唇,用手撕干裂的嘴皮,滥用口红和唇彩等,都会造成口唇干裂,起皮,甚至出血、感染。

护唇注意哪些事项


  秋冬季节容易发生嘴唇干裂,导致干裂的原因有许多,要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护,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尽量避免外界的刺激。应注意尽量减少在干冷的室外及污染环境中逗留的时间,除了应多穿衣服防寒保暖外,还要佩戴口罩,做好嘴唇保暖及保洁,以使唇部少受刺激,从而避免干裂。同时还要注意尽量不要在室外吃东西、喝水等。如果水分沾到嘴唇,被寒风一吹,容易造成唇部干裂。如果需要饮水,要提前准备吸管,小心吸入塑料杯中的水,注意避免水分接触嘴唇。刷牙时若是牙膏残留在嘴唇上,容易导致嘴唇干燥、裂口。因此,刷牙后应将唇部洗净、擦干。
  改掉舔嘴唇、咬嘴唇的不良习惯。有些年轻人平时会不由自主地舔嘴唇,或者是咬嘴唇。殊不知,这种习惯对唇部皮肤的伤害很大。当嘴唇干燥时,用舌头去舔嘴唇,唾液会给嘴唇带来短暂的湿润。但唾液里没有油脂,没法隔水保湿,尽管舔了许多次,水分都会很快地挥发掉,并且会带走嘴唇内部更多的水分。结果形成了越舔越想舔,越舔越难受的恶性循环。这是因为唾液和纯水完全不一样,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黏液素等蛋白成分,pH偏碱性。当水分蒸发后,嘴唇上就留下了这些蛋白,很快会形成一层“干糊”,这层干糊失水后会引发深部结缔组织的收缩,唇黏膜起皱,紧绷在嘴唇上,嘴唇就会更加干燥,甚至开口出血、疼痛。同样,咬嘴唇也会造成嘴唇干裂、起皮及出血的症状,甚至可引起感染,导致唇疱疹,使得唇部问题更加严重。因此,青少年朋友们应尽快改掉舔嘴唇及咬嘴唇的坏习惯。





  避免硬撕干裂的嘴皮。冬季风干物燥,唇部肌肤抵抗力较差,在严重缺水时,唇部就会出现干燥脱皮。脱皮不仅会产生干涩不适感,而且非常难看。于是,有人就想用手把翘起的皮撕掉。然而,这种做法实在不妥。因为死皮是跟鲜活的口唇黏膜连在一起的,如果用手强行撕去死皮,会附带周围的表皮,产生新的伤口,不仅非常痛,而且很容易出血,带来意想不到的苦恼。若是经常撕嘴唇上的死皮,则容易引发唇炎等疾病,好了以后也会留下难看的瘢痕。还有可能导致色素沉着,嘴唇上的颜色会越来越深,局部会留下黑点,嘴唇不再红润。另外,撕嘴皮也会导致短时间内嘴唇变厚,因为唇部干裂出血会出现局部暂时的肿胀现象,所以,看起来嘴唇会厚一些。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用热毛巾热敷几分钟,然后轻轻蹭掉开裂的死皮,然后涂上润唇膏,舒缓干裂的双唇。
  注意饮食调理。寒冷干燥的冬季易造成人体缺乏维生素,而嘴唇黏膜细胞的健康与维生素关系密切,娇柔的嘴唇更需要维生素C、维生素B2的滋养。因此,冬天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豆类、干果、蛋类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白菜、萝卜、黄瓜、茄子、苹果、梨、香蕉等,都是冬季润燥护肤的佳品,每天可交替食用,可改善唇色干裂、沉暗等。同时,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至关重要,充足的饮水量对人体机能的均衡有很大帮助,能有效防止嘴唇干裂。一般人体每天水分摄入量为1 500~2 000毫升左右,应多次少量饮用,不可“猛灌”。日常应饮食清淡、食物多样化、营养均衡、每餐七八分饱。尽量少吃太烫、煎炸、熏烤、生葱、生蒜、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导致嘴唇干燥、起皮,甚至造成唇部黏膜损伤。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退休医师)
  (编辑 王凡)
其他文献
《中华外科杂志》网站(www.cmacjs.com.cn)经过升级、改版,现已重新开通。敬请广大读者、作者给予关注、支持!这是《中华外科杂志》惟一的官方网站,也是全国外科同道们共有的网络家园。网站工作是《中华外科杂志》的伸延与拓展,是平面出版媒体与网络传播渠道的有效链接,是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大力支持下,这个全新的交流平台一定会兴旺发达、越办越好!
秋季干燥易上火,是痔疮的高发季。尤以混合痔最为多发,对患者的折磨也最剧烈。那么,到底为什么会生出痔疮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了解下肛门齿状线。  黑龙江省医促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医师刘天佑说,作为肛门的一个重要解剖结构,肛门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分界线。人们俗称的内痔,是长在肛门齿状线以上的痔疮,而长在肛门齿状线以下的叫外痔。内痔以出血和脱出为
期刊
目的 分析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术移植物质量和受者体重比(GRWR)<0.8%的供肝受者近期并发症及远期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92例资料齐全的活体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5例,女性7例;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42岁.除外双供肝3例,余89例患者中GRWR<0.8%的患者15例,并根据供肝情况将受者分为小供肝组(n=15)和符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我国西北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病,肝、肺为常见的受累器官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57年5月至2008年6月)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980年1月至2008年6月)对109例肺包虫囊肿合并肝包虫囊肿患者行一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期刊
“学校查体说孩子边缘视力,能否不散瞳,简单查查?”  “孩子年龄小,散瞳会不会伤害眼睛?”  “孩子用快速散瞳好,还是用慢速散瞳好?”  当家长带着孩子前往医院进行屈光检查时,眼科医生都会建议散瞳验光。您是否也会有上述这些担心?孩子年龄尚小,到底有没有必要做散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孩子散瞳验光那点事儿。  为什么要做散瞳验光?散瞳验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散大瞳孔,而是通过药物使眼内睫状肌充分麻痹,
期刊
目的 探索和总结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及远期疗效的方法 .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48例肝门部胆管癌进行手术切除,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63.6岁.Bismuth-Corlette Ⅰ型4例、Ⅱ型10例、Ⅲa型9例,Ⅲb型11例、Ⅳ型14例.预计肝切除体积超过全肝体积50%的术前常规减黄,>60%的行门静脉栓塞.术中远端胆管均切至胰腺平面,均行肝总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体会过腰酸背痛的症状。偶尔发作,断断续续或隐隐约约的背痛,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因此容易被人忽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时候腰背部疼痛是身体患病的一个重要信号,如果没有及时重视治疗,那么病情很可能进展至不可控。  李先生腰背酸痛的症状已经持续了很久。“夜间的痛感最明显,而且经常痛到连翻身都困难,早上起来背部僵硬,反倒是白天时没那么不舒服。”  這段时间,李先生没想过
期刊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主办,陕西省医学会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承办的“第九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将于2009年9月10-13日在西安召开。
患者男性,38岁.因"体检发现肝脏肿物2个月余"于2008年5月2日入院.体检:神清,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巩膜无黄染,心肺(-),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期刊
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但肝移植术后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严重制约了肝移植治疗的效果.如何降低移植术后肝癌的复发率和提高长期生存率成为各个移植中心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选择,世界上各个肝移植中心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标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