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张张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的照片、一幅幅展示浙江大地优美风情的画面,一束束色彩斑斓冲天的礼花,一阵阵充满江南情调的音乐,一个个精彩无限的文艺节目,把3万多名观众带进了一个如诗如梦的氛围之中。2011年10月11日晚,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和文艺表演,在雄伟的杭州黄龙体育中心隆重举行。
“生命阳光”得到完美诠释
晚上8时正,祝福的钟声在浙江11个市同时敲响,随着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朱军、宁辛响亮报出五、四、三、二、一的倒计时声,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开幕式在一片悦耳的江南乐曲声中拉开了序幕——《钱江大潮》。首先是黄龙体育场东看台上一块240米长、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的LED巨型屏幕背景板上,出现了波涛翻滚、气势磅礴的钱江大潮和浙江各市关爱残疾人的动人画面。
“轻轻地捧起心中敞亮的天地,留住所有思念……”青年歌手祖木来提与“美伶男生”组合唱起《国旗》这首歌时,在多位世界残奥会冠军和刚刚当选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等人护送下,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被送到8名升旗手的手中,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到旗杆的顶端。
接着在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会旗时,台湾“美女歌手”许茹芸与残疾人歌手李琛合唱了本届残运会会歌《我们都一样》:“大地上花儿都一样/一样的沐浴阳光/一样的快乐绽放/天空中鸟儿都一样/一样的张开翅膀/一样的自由歌唱/我们的愿望都一样/一样的春暖花开/一样的茁壮成长/我们的信念都一样/一样的超越自己/一样的追逐梦想……”这首会歌唱出了对残疾人的人文关爱。
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开幕仪式结束后,题为《生命·感动》的文艺演出便开始了。这届全国残运会的主题为“生命阳光,情满浙江”。
为体现这一主题的精神,导演组将文艺演出分成《西湖之雨》《彩蝶之梦》《生命之光》3个篇章,自始至终体现“生命阳光”这一基调。
只见在黄龙体育场的中间,搭建了一座可移动、旋转、升降的“梦之翼”主舞台。能360度旋转,还可以变成一座桥、一段长堤,或者是展开的双翼。“桥”的舞台让人联想翩翩。观众们在说,这就是西湖断桥美景的再现——断桥不断,情思永恒。
在文艺演出的开篇《西湖之雨》中,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与杭州盲童相金伶站在桥形舞台上,进行了一段看爱心火炬传递的精彩对话:“小金伶,你是通过什么看到‘爱心火炬’的传递的?”“我的手就是眼睛,可以通过手‘看到’那‘爱心火炬’的传递。”最后小金伶坐着月亮船升上希望的空中。接着是云南一位残疾人游泳冠军和著名教练诉说用自强不息精神和炽热的爱心共同走向成功的风雨历程,突出只要献出爱心、坚持梦想,残疾人就能获得成功,就能展现出生命的阳光。
接着,在第二篇章《彩蝶之梦》中,由残疾人游泳运动员、2010年“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和香港著名歌手陈奕迅搭档,深情演唱了一首节奏明快、体现生命激情的原创歌曲《感动》。更让人感动的是,刘伟 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岁学习游泳,14岁获得全国游泳冠军,16岁学习打字,19岁自学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业余4级水平的钢琴曲。在这次表演前他脚还受了伤,但他仍用带伤的9个半脚趾在钢琴键上弹奏出美妙的旋律。那悠扬曼妙的琴声,穿越时空,流进全场观众的心中。
在第三篇章《生命之光》中,10个浙江爱心家庭的代表和10位台湾“爱心妈妈”走进了体育场,她们热心关爱残疾人的行为赢得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姜馨田这位残奥会圣火采集中美丽的聋哑少女,用自己生动的手语和亲切的微笑,为残疾人运动员们加油鼓劲。而失去双脚的金晶于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用残弱的身躯捍卫着国家尊严,她是守护“祥云”的天使。她俩与杨澜的对话,不时激起热烈的掌声。
“把你的手放到我的手上,我触摸到了坚强,每次跌倒每次歌唱,生命总迸发出光芒……”著名歌唱演员毛阿敏以她那颇具震撼力的歌喉,与盲人歌手杨海涛、蒋国祥、史江月合作演唱了《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手上》,征服了现场的3万多名观众。
运动会点火仪式始终是人们最关注的一个焦点。
孙长亭是我国颇具传奇色彩的残疾运动员。一只脚装着假肢的孙长亭在空中绳索的扶助下开始在高达84米(相当于20层高楼)的“生命跑道”上“飞檐走壁”。当孙长亭攀登至70米高处时,因体力下降出现了略微停顿,全场观众开始高呼“加油!加油!”最终他顽强地攀上了塔顶。此刻,北塔顶端神秘地伸出一只浙江人创意设计、造型独特、且有20米左右高的“大铁手”,孙长亭用“爱心圣火”将主火炬“哗”的一声点燃了!如此高的主火炬塔,如此有创意的点火方式,残疾运动员如此顽强并让人钦佩的点火举动,在国内甚至国际运动会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开幕式总导演邢时苗这样评说:“残疾人尽管有残缺,但他们像古希腊的神——普罗米修斯,一只擎天巨手象征着坚韧不拔,托起希望。”
“情满浙江”注入了浙江
文化元素
“情满浙江”是对人文浙江的又一诠释,寓意浙江人民对残疾人事业充满激情、热情和亲情,力争把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办成弘扬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励志奋进的残疾人体育盛会;办成彰显平等、参与、超越、融合、共享理念的人文盛会;办成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富有时代特征、浙江特色、浙江文化的全面诠释。
作为承办全国第八届残运会的东道主,浙江在开幕式和文艺表演中注入了大量的浙江的真情和文化元素。
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会徽的整体图案形似一名乘着轮椅飞奔的运动员,同时巧妙融合了之江潮涌和数字“8”,体现“生生不息,勇立潮头”的设计主题。本届残运会的吉祥物取名“悦悦”,以杭州市花桂花为原型而设计,体现了主会场杭州的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底蕴。
这次全国残运会的“爱心圣火”是在嘉兴南湖“红船”上采集的,并经过全省各地几个月的爱心传递后,才传到主会场。这也体现了南湖的“红色文化“和浙江5400万人民的一片爱心。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残运会的总导演邢时苗是浙江温州人,总撰稿朱海是浙江杭州人,他们已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文体晚会上合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对受益和熟悉家乡文化的他俩来说,这次开幕式把浙江文化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按照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晚会的惯例,在开幕式正式开始前,都会有一组文艺节目表演暖场,就相当于演戏前的擂鼓闹台。邢时苗等导演有意在本届全国残运会开幕式前的文艺表演中安排了浙江民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节目。通过这些极具浙江地域特色的表演,充分展示浙江省深厚的人文底蕴,努力彰显浙江人民创业创新的拼搏精神,全面体现“平等、参与、自强、共进”的全国残运会宗旨。
暖场节目主题为《同在蓝天下》,分为“阳光”“生命”“梦想”3个板块,来自浙江省各地的25支表演队伍1000多人,参加19个大型非遗节目的表演,时间为1个小时。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巧的是这次残运会主会场就设在杭州黄龙洞附近的黄龙体育中心,所以导演们就让“龙”作为暖场的主角:其中有东阳、浦江等地的“板凳龙”,还有来自长兴的“百叶龙”,以及奉化的“布龙”等,都是浙江土生土长的“艺术龙”,这些“巨龙”曾多次“飞”出国门,经常载誉而归。这次群龙相聚,也是浙江历史上的第一次。而“龙”也是贯穿开幕式前表演的一条主线,表演尾声《中国龙》更是全体演员齐上阵,“群龙”翻腾,让观众大饱眼福。来自玉环坎门灯塔社区的鳌龙鱼灯舞表演队,成员全部是灯塔社区的普通群众,有渔民、个体户、企业老板、学生等,年纪最大的50多岁,年纪最小的16岁,表演时大家像鳌龙一样活蹦乱跳。他们深为浙江有这么悠久、丰富的民间艺术而感到自豪,尽全力让表演圆满成功,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浙江人的豪迈气概。此外,还有永康的“十八蝴蝶”、丽水畲族的“稳凳”表演以及“海宁花灯”、“青田鱼灯”等也一一上场表演。这次全国残运会的暖场文艺表演,无论是规模还是人数和观赏性,都可以与北京残奥会的暖场表演相媲美。
在文艺表演的序幕《潮起钱江》中,导演借助声光电(包括3D和激光)手段打造出了钱江大潮的壮美景观:那奔腾不息的钱江浪潮、向人猛扑过来的气势,标志着浙江人敢当弄潮儿的气概;浙江是海洋大省,浙江人敢下五洋捕鱼、敢下海底采矿的坚毅意志,特别是建设海洋大省、海洋强省的精神和悠久的海洋文化,也在节目中得到体现。
浙江文化除了刚的一面,还有纤细柔美的另一面。开幕式文艺表演的第一篇章《西湖之雨》,随着“梦之翼”主舞台出现了杨柳、小亭的西湖场景,浙江青年歌手周旋演唱了《西湖》名曲,每一句歌词都呈现了西湖的优美山水、人间天堂的秀丽景色。还有来自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浙江中医药大学的1012名大学生,经过好几个月的艰苦训练,承担了时长10分钟的“西湖之雨”团体操表演,当纷纷扬扬的雨珠挂在西湖绸伞上,红色、紫色、绿色的绸伞从四面八方汇聚舞台,组成一幅人间天堂的美景。年轻的学子用他们的表演诠释了西湖的特色文化。同样在第二篇章《彩蝶之梦》中,由浙江警察学院、绍兴市艺术学校及塔沟武术学校的数千名学生表演的大型团体操,让彩蝶在地上、在空中翩翩飞舞,用现代艺术手法,展示了浙江的灿烂历史文化,不由得让人联想起许仙和白娘子断桥相会、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成双的爱情故事。
“一样的生生不息,一样的青春飞扬……一样的拼搏路上,一样的拥抱辉煌……”
在八届残运会上处处闪耀着生命之美、阳光激情!
“生命阳光”得到完美诠释
晚上8时正,祝福的钟声在浙江11个市同时敲响,随着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朱军、宁辛响亮报出五、四、三、二、一的倒计时声,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开幕式在一片悦耳的江南乐曲声中拉开了序幕——《钱江大潮》。首先是黄龙体育场东看台上一块240米长、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的LED巨型屏幕背景板上,出现了波涛翻滚、气势磅礴的钱江大潮和浙江各市关爱残疾人的动人画面。
“轻轻地捧起心中敞亮的天地,留住所有思念……”青年歌手祖木来提与“美伶男生”组合唱起《国旗》这首歌时,在多位世界残奥会冠军和刚刚当选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等人护送下,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被送到8名升旗手的手中,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到旗杆的顶端。
接着在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会旗时,台湾“美女歌手”许茹芸与残疾人歌手李琛合唱了本届残运会会歌《我们都一样》:“大地上花儿都一样/一样的沐浴阳光/一样的快乐绽放/天空中鸟儿都一样/一样的张开翅膀/一样的自由歌唱/我们的愿望都一样/一样的春暖花开/一样的茁壮成长/我们的信念都一样/一样的超越自己/一样的追逐梦想……”这首会歌唱出了对残疾人的人文关爱。
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开幕仪式结束后,题为《生命·感动》的文艺演出便开始了。这届全国残运会的主题为“生命阳光,情满浙江”。
为体现这一主题的精神,导演组将文艺演出分成《西湖之雨》《彩蝶之梦》《生命之光》3个篇章,自始至终体现“生命阳光”这一基调。
只见在黄龙体育场的中间,搭建了一座可移动、旋转、升降的“梦之翼”主舞台。能360度旋转,还可以变成一座桥、一段长堤,或者是展开的双翼。“桥”的舞台让人联想翩翩。观众们在说,这就是西湖断桥美景的再现——断桥不断,情思永恒。
在文艺演出的开篇《西湖之雨》中,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与杭州盲童相金伶站在桥形舞台上,进行了一段看爱心火炬传递的精彩对话:“小金伶,你是通过什么看到‘爱心火炬’的传递的?”“我的手就是眼睛,可以通过手‘看到’那‘爱心火炬’的传递。”最后小金伶坐着月亮船升上希望的空中。接着是云南一位残疾人游泳冠军和著名教练诉说用自强不息精神和炽热的爱心共同走向成功的风雨历程,突出只要献出爱心、坚持梦想,残疾人就能获得成功,就能展现出生命的阳光。
接着,在第二篇章《彩蝶之梦》中,由残疾人游泳运动员、2010年“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和香港著名歌手陈奕迅搭档,深情演唱了一首节奏明快、体现生命激情的原创歌曲《感动》。更让人感动的是,刘伟 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岁学习游泳,14岁获得全国游泳冠军,16岁学习打字,19岁自学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业余4级水平的钢琴曲。在这次表演前他脚还受了伤,但他仍用带伤的9个半脚趾在钢琴键上弹奏出美妙的旋律。那悠扬曼妙的琴声,穿越时空,流进全场观众的心中。
在第三篇章《生命之光》中,10个浙江爱心家庭的代表和10位台湾“爱心妈妈”走进了体育场,她们热心关爱残疾人的行为赢得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姜馨田这位残奥会圣火采集中美丽的聋哑少女,用自己生动的手语和亲切的微笑,为残疾人运动员们加油鼓劲。而失去双脚的金晶于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用残弱的身躯捍卫着国家尊严,她是守护“祥云”的天使。她俩与杨澜的对话,不时激起热烈的掌声。
“把你的手放到我的手上,我触摸到了坚强,每次跌倒每次歌唱,生命总迸发出光芒……”著名歌唱演员毛阿敏以她那颇具震撼力的歌喉,与盲人歌手杨海涛、蒋国祥、史江月合作演唱了《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手上》,征服了现场的3万多名观众。
运动会点火仪式始终是人们最关注的一个焦点。
孙长亭是我国颇具传奇色彩的残疾运动员。一只脚装着假肢的孙长亭在空中绳索的扶助下开始在高达84米(相当于20层高楼)的“生命跑道”上“飞檐走壁”。当孙长亭攀登至70米高处时,因体力下降出现了略微停顿,全场观众开始高呼“加油!加油!”最终他顽强地攀上了塔顶。此刻,北塔顶端神秘地伸出一只浙江人创意设计、造型独特、且有20米左右高的“大铁手”,孙长亭用“爱心圣火”将主火炬“哗”的一声点燃了!如此高的主火炬塔,如此有创意的点火方式,残疾运动员如此顽强并让人钦佩的点火举动,在国内甚至国际运动会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开幕式总导演邢时苗这样评说:“残疾人尽管有残缺,但他们像古希腊的神——普罗米修斯,一只擎天巨手象征着坚韧不拔,托起希望。”
“情满浙江”注入了浙江
文化元素
“情满浙江”是对人文浙江的又一诠释,寓意浙江人民对残疾人事业充满激情、热情和亲情,力争把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办成弘扬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励志奋进的残疾人体育盛会;办成彰显平等、参与、超越、融合、共享理念的人文盛会;办成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富有时代特征、浙江特色、浙江文化的全面诠释。
作为承办全国第八届残运会的东道主,浙江在开幕式和文艺表演中注入了大量的浙江的真情和文化元素。
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会徽的整体图案形似一名乘着轮椅飞奔的运动员,同时巧妙融合了之江潮涌和数字“8”,体现“生生不息,勇立潮头”的设计主题。本届残运会的吉祥物取名“悦悦”,以杭州市花桂花为原型而设计,体现了主会场杭州的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底蕴。
这次全国残运会的“爱心圣火”是在嘉兴南湖“红船”上采集的,并经过全省各地几个月的爱心传递后,才传到主会场。这也体现了南湖的“红色文化“和浙江5400万人民的一片爱心。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残运会的总导演邢时苗是浙江温州人,总撰稿朱海是浙江杭州人,他们已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文体晚会上合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对受益和熟悉家乡文化的他俩来说,这次开幕式把浙江文化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按照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晚会的惯例,在开幕式正式开始前,都会有一组文艺节目表演暖场,就相当于演戏前的擂鼓闹台。邢时苗等导演有意在本届全国残运会开幕式前的文艺表演中安排了浙江民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节目。通过这些极具浙江地域特色的表演,充分展示浙江省深厚的人文底蕴,努力彰显浙江人民创业创新的拼搏精神,全面体现“平等、参与、自强、共进”的全国残运会宗旨。
暖场节目主题为《同在蓝天下》,分为“阳光”“生命”“梦想”3个板块,来自浙江省各地的25支表演队伍1000多人,参加19个大型非遗节目的表演,时间为1个小时。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巧的是这次残运会主会场就设在杭州黄龙洞附近的黄龙体育中心,所以导演们就让“龙”作为暖场的主角:其中有东阳、浦江等地的“板凳龙”,还有来自长兴的“百叶龙”,以及奉化的“布龙”等,都是浙江土生土长的“艺术龙”,这些“巨龙”曾多次“飞”出国门,经常载誉而归。这次群龙相聚,也是浙江历史上的第一次。而“龙”也是贯穿开幕式前表演的一条主线,表演尾声《中国龙》更是全体演员齐上阵,“群龙”翻腾,让观众大饱眼福。来自玉环坎门灯塔社区的鳌龙鱼灯舞表演队,成员全部是灯塔社区的普通群众,有渔民、个体户、企业老板、学生等,年纪最大的50多岁,年纪最小的16岁,表演时大家像鳌龙一样活蹦乱跳。他们深为浙江有这么悠久、丰富的民间艺术而感到自豪,尽全力让表演圆满成功,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浙江人的豪迈气概。此外,还有永康的“十八蝴蝶”、丽水畲族的“稳凳”表演以及“海宁花灯”、“青田鱼灯”等也一一上场表演。这次全国残运会的暖场文艺表演,无论是规模还是人数和观赏性,都可以与北京残奥会的暖场表演相媲美。
在文艺表演的序幕《潮起钱江》中,导演借助声光电(包括3D和激光)手段打造出了钱江大潮的壮美景观:那奔腾不息的钱江浪潮、向人猛扑过来的气势,标志着浙江人敢当弄潮儿的气概;浙江是海洋大省,浙江人敢下五洋捕鱼、敢下海底采矿的坚毅意志,特别是建设海洋大省、海洋强省的精神和悠久的海洋文化,也在节目中得到体现。
浙江文化除了刚的一面,还有纤细柔美的另一面。开幕式文艺表演的第一篇章《西湖之雨》,随着“梦之翼”主舞台出现了杨柳、小亭的西湖场景,浙江青年歌手周旋演唱了《西湖》名曲,每一句歌词都呈现了西湖的优美山水、人间天堂的秀丽景色。还有来自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浙江中医药大学的1012名大学生,经过好几个月的艰苦训练,承担了时长10分钟的“西湖之雨”团体操表演,当纷纷扬扬的雨珠挂在西湖绸伞上,红色、紫色、绿色的绸伞从四面八方汇聚舞台,组成一幅人间天堂的美景。年轻的学子用他们的表演诠释了西湖的特色文化。同样在第二篇章《彩蝶之梦》中,由浙江警察学院、绍兴市艺术学校及塔沟武术学校的数千名学生表演的大型团体操,让彩蝶在地上、在空中翩翩飞舞,用现代艺术手法,展示了浙江的灿烂历史文化,不由得让人联想起许仙和白娘子断桥相会、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成双的爱情故事。
“一样的生生不息,一样的青春飞扬……一样的拼搏路上,一样的拥抱辉煌……”
在八届残运会上处处闪耀着生命之美、阳光激情!